摘要:4 月 7 日晚,长沙黄兴广场被热情彻底点燃。20岁的美国网红 “甲亢哥”(达伦·贾森·沃特金斯),在 INS 上靠夸张表情和魔性舞蹈圈粉的 Z 世代顶流,顶着标志性爆炸头,此刻在 3800 万海外网友的直播镜头前,和大张伟一起唱起了《阳光彩虹小白马》。虽然长
4 月 7 日晚,长沙黄兴广场被热情彻底点燃。20岁的美国网红 “甲亢哥”(达伦·贾森·沃特金斯),在 INS 上靠夸张表情和魔性舞蹈圈粉的 Z 世代顶流,顶着标志性爆炸头,此刻在 3800 万海外网友的直播镜头前,和大张伟一起唱起了《阳光彩虹小白马》。虽然长沙活动现场“热火朝天”,但直播间的中国观众却像被泼了凉水。相较于之前的中国行,长沙这一站,中国网友似乎不太“买账”。
这种落差感,本质在于此前的城市互动充满 “非预设性”——他曾身着东北大花袄逛故宫、登长城并表演后空翻,试穿老北京布鞋,挑战豆汁时表情管理失控;吃火锅时被辣出表情包;在车厢门间跳跃被重庆甜妹用英语劝阻,这些场景都是有感而发的真情流露。在充斥 “剧本化” 内容的当下,他的直播如同 “沉浸式脱口秀”,各种抽象无厘头互动及去表演化的真实,带给年轻人渴求的新鲜感。其“甲亢”人设、“反叛”性格以及“黑色幽默”的直播方式,让青年人找到认同感并获得心理释放。
此外,“甲亢哥” 直播中自然流露的真诚、尊重、生命力,以及对不同文化的包容,都与当下年轻人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而长沙站的部分环节,无论是与明星的歌舞互动,还是体验传统文化时穿插的商务推广,亦或是“重庆卤鹅哥”被驱赶,都让此次长沙行带上了“蹭流量”的标签,带着些许 “综艺剧本”的影子,这与当代年轻人崇尚的“自由真实文化”背道而驰,最终结果也适得其反。
“甲亢哥”的中国行已然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他将感受到的善意通过镜头传递,镜头前既有“高山流水”的优秀文化,也有“下里巴人”的烟火人间,向外国网友展现了多面立体的中国。让海外观众认识中国个体、了解中国文化与科技,实现文化破圈。在深圳比亚迪试驾会,他跳上能 “水陆两栖” 的仰望 U8,兴奋到语无伦次;在成都宽窄巷子,和街头 Rapper 用蹩脚四川话 Battle “火锅底料辣不辣”。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片段,让“中国故事”从简简单单四个字具象为一个个真实生动的场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变成了能触摸、有温度的“朋友圈日常”。
甲亢哥的直播无疑成了中国的 “硬核安利”。在重庆,他体验了长江索道、洪崖洞夜景,直播中多次惊叹“赛博朋克照进现实”;在华为旗舰店抢购三台三折叠屏手机,用中文喊出“遥遥领先”;体验无人机外卖、众擎人形机器人共舞、1500 架无人机灯光秀。这些画面通过 TikTok、YouTube 等平台传播,无声地打破了国外网友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原来中国不是 “封闭的东方”,而是充满活力的“未来现场”。
从上海外滩坐着小米SU7 Ultra呼啸而过,到北京胡同跟着大爷学摊煎饼;在重庆看轻轨穿楼时夸张的 “瞳孔地震”,去少林寺学武被师傅一招制住时的呆萌表情……甲亢哥的每一条无剪辑直播,都像一颗投向互联网的炸弹,引发广泛关注。在河南学习中国武术时,他体验扎马步、铁布衫等传统功夫,训练中龇牙咧嘴的表情,与师父“痛即生活”的哲学对话,引得国外网友在弹幕里齐呼“好莱坞功夫大片照进现实”。这种 “大家起来嗨” 的传播模式,悄然改变了文化输出的逻辑。脱离了“我讲你听”的教条式输出,变成了“云端共享”的双向互动,中国文化在直播过程中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外国网友的内心,而中国形象也从外媒字符转变为可感可触的立体图景。
“甲亢哥”中国行视频的走红,背后藏着国际传播的“底层逻辑”:普通人的日常,就是最好的国家名片。这位“Z世代”网红用平视的镜头,让海外观众看到的中国不再是新闻报道中压抑的冷色调,而是和自己日常一样普通温馨的暖色调,这种“生活流”的呈现方式,让中国形象变得触手可及。
面对 Z 世代引领的传播潮流,我们需要放下传统叙事的“严肃面孔”,主动拥抱年轻人的语言体系,将表情包、沉浸式体验等视为文化传播的“新玩法”。更重要的是,要相信“平淡生活的感染力”。扫码支付的便捷、广场舞的活力、快递柜的普及,乃至 “网红景点打卡”“大爷大妈手机直播”等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如同一块块拼图,在外国博主的镜头下拼贴出一个立体、真实、鲜活的中国形象,让世界看见中国故事最本真的模样。
如今,甲亢哥的中国行还在继续。他或许不会知道,自己的每一次“惊呼”,都在悄悄改变着国外网友对中国的认知。正如一位网友评论:“以前我们总担心‘别人怎么看我们’,现在发现,只要大大方方展示真实的生活,自然会有人被吸引、被感动。” 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给了我们“不用刻意包装,只需真实呈现”的底气和自信。
实习生 易雪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潘政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