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就从注意力资本角度来理解什么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如何进行「内容变现」。我的这篇文章比较简单易懂地让大家理解 1、个体户如何完成注意力变现(也就是内容变现) 2、从注意力资本市场角度,整个内容生产和变现的逻辑链条是怎样的?3、内容创作的核心技巧。相信这篇内容
今天就从注意力资本角度来理解什么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话题如何进行「内容变现」。我的这篇文章比较简单易懂地让大家理解 1、个体户如何完成注意力变现(也就是内容变现) 2、从注意力资本市场角度,整个内容生产和变现的逻辑链条是怎样的?3、内容创作的核心技巧。相信这篇内容对于想成为创作者的朋友会有启发。
我的文章结构会是这样的:1)什么是注意力资本及注意力资本市场形成条件 2)个体如何完成注意力资本初始积累 3)注意力的市场权力结构及作为创作者要注意什么?
一、什么是注意力资本及注意力资本市场形成条件
1、先理解注意力资本和注意力资源
注意力资本有一个学术定义,大家可以看看:“已获得的注意力能够自我增殖,成为可投资、可积累的稀缺资源。”通俗一点来说,我理解的注意力资本就是「可以帮助你持续获取注意力的注意力」,哈哈哈,听起来有点绕。那我打一个比方,其实「粉丝数」就是一个注意力资本,如果你在微博有1000万粉丝,那么平台会给新人注册的时候自动推荐勾选关注你,那你就被动且免费地得到了新的注意力。所以这个1000万粉丝(这里不是说指标,而是说真实的用户关注)就是一个注意力资本。
那什么是注意力资源呢?
我理解的注意力资源就是那些能帮助你完成资本积累的「能力」,本质就是你能持续/稳定地吸引注意力关注的能力。你发的1条视频不算、1条笔记不算,而是你在长时间内持续吸引注意力的过程是你的注意力资源。
2、再理解注意力资本市场的形成条件
因为我在消费行业(之前只在互联网行业待过2年)我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大家直接看图就行。大概就是说,基于数字技术的发展,社媒平台兴起,小红书抖音这些平台起来了,上面有用户也有创作者,然后注意力资源不断量化累积,注意力资本形成。
在这里我会感兴趣一个点,注意力是什么开始呈现资本化特征的呢?其实是在大众媒体时代(20世纪中期-20世纪晚期)就开始了,当时主要都掌握在贵族和精英手中,比如我们会看的电视、杂志其实就是注意力资本化的产物。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帮助把注意力资本积累的权力从精英阶层下放到「个体」维度,在我看来,这是互联网作为当今社会基础设施的意义之一。
二、个体如何完成注意力资本初始积累
看下图:
内容有点多,我分开来讲一下。
首先一个人想要完成内容变现,他必须开始「一轮内容生产」,也就是组织他的原材料。如果他白手起家,想进入这个市场,他肯定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就是提供免费内容。他必须不断创作优质内容吸引用户注意力完成第一轮资本积累(粉丝、阅读量……)
但是啥是好内容呢?不是他说了算的,在这里他创作内容的平台会介入进行注意力资本量化评估。平台会通过可视化的数据进行资本估值,我稍微简单说一下平台进行估值的逻辑。就是通过一大堆对他们生态有帮助的指标找到好内容,对好内容进行加权,然后优质内容得到更高估值,就可以进入更大的流量池获得推荐。这一整个过程会动态变化,算法模型会不断优化。估值的过程可以看出注意力资本估值的特征:即时性、累积性和滞后性。
好的,插播估值逻辑完了,接下来说资本如何增殖。
如果平台觉得你的内容不错,那么你会主动/被动地进行资本增值操作,其中主要分为四种:1)联动合作,比如大V之间相互导流。比如小红书搞笑博主土豆之前的单篇笔记点赞可能1w+,她和一些搞笑博主联动后点赞量可以高达10W+;2)平台推荐曝光,通过算法奖励的手段帮你进行资本增值。3)你继续内容投资,不断地生产内容,维持你的资本价值;4)将资本变现。
接下来到了资本变现。再来看看用注意力资本变现的手段都有哪些?在这里我分为三层——从直接到间接、从二维到三维,通过这样的划分我们可以轻易地看出注意力资本呈现在不同时空/场域流动的特征。
直接变现有3种手段:
1)打广告。
2)带货。可以通过短视频带货,也可以通过直播、或者自己开小店等形式完成。
3)粉丝经济,转为做付费内容,比如b站很多用户会给自己喜欢的up主充电。
间接变现分为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的。我目前想到在二维里面间接变现的主要有两个手段1)导流到其他平台,在其他平台提供产品。比如A平台发免费内容,在B平台提供求职咨询服务。2)私域里变现,比如付费社群。其他的我还没想到。
那在三维空间里的变现我想到有三种模式1)线下活动,比如641会搞群响大会,收门票;2)形成个人IP,可以代言、出席活动给好处费、沙龙讲课等等。3)个人品牌实体化,开个店铺啥的。
那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蓝色的变现方式呈现资产化特征,作为整体其价值不可被线性拆解,比如私域、个人IP、个人品牌。红色的变现方式以「单次/个」计算,可以被清晰拆解、加减,比如广告、带货、线下活动等。所以大家也看到什么变现方式更具备长期价值了吧?如果你着急赚钱,可以直接变现,如果你不是为了赚钱,你可以考虑蓝色的变现方式。
然后这整个过程是可以重复累积的,只要你坚持创作、持续投入、持续吸取注意力就行。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下平台估值的逻辑,但是更重要的是锻炼自己获取注意力的「能力」,也就是能不能持续提供给你的受众他们需要的、他们喜欢的内容?
三、注意力市场权力结构
我们来简单理解一下注意力市场的权力结构,这张图会帮助个体创作者理解自己要遵守什么规则、如何更有机会获得回报。
首先平台方是规则制定方,也是提供流量分配的交易所。如果你想创作内容,你不得不选择一个平台,遵守它的规则去生产内容。
那这个市场里面,已经有头部玩家了,也就是那些大V,他们会有资本优势,获得优先曝光权/比小白更容易的积累注意力,并且有足够多的筹码完成注意力之间的联动,获得更大的收益。
那作为小白,你要怎么做出自己的优势呢?我们需要明白注意力资本再生的底层逻辑——注意力竞争的核心是将已有注意力转化为未来注意力的能力。比如当你有了足够多的播放量的时候,平台就会自己给你推荐曝光。换句话来说,资本积累是这样完成的——
如果你在「过去」积累了足够多的播放量
那么能在「未来」更有可能被更多人关注。
不过也有一些社区类型的平台实行的是去中心化的流量机制,新人和博主拥有平等的曝光权,作为小白,可以优先选择这样的平台进入。
那白手起家的新人,怎么能在竞争激烈的注意力市场生存下去呢?我们就需要知道大多数玩家倒去的原因。很多新手倒下的核心原因就在这里——大多数人不具备持续创作内容的能力。我这里不说优质内容,只是说内容。很多人没有「持续」的能力,而持续是内容创作最最最重要的能力。为啥呢?
需要理解在算法驱动的背景下,注意力竞争的核心是将已有注意力转化为未来注意力的能力。也就意味着你必须不断积累注意力,否则你的注意力资本会很快在通货膨胀中贬值。对平台而言,最有价值的不是你的单条内容,而是你一直在它那里持续生产、持续交付。
所以你只要掌握了这个精髓,坚持下去会更有概率拿到回报。好了,我最后再放一遍我的图,大家自取。
来源:全域运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