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752年6月的一天,一只风筝飞舞在费城的暴风雨中,闪电击中了它顶端纤细的金属线,却经由长绳被“收服”于尾部的金属钥匙中。后来,这一幕被写进了历史、课本、童书中,成为人类的共同记忆。本杰明·富兰克林通过他的风筝实验发现了电,也让电得以成为一门科学、一个产业、一
1752年6月的一天,一只风筝飞舞在费城的暴风雨中,闪电击中了它顶端纤细的金属线,却经由长绳被“收服”于尾部的金属钥匙中。后来,这一幕被写进了历史、课本、童书中,成为人类的共同记忆。本杰明·富兰克林通过他的风筝实验发现了电,也让电得以成为一门科学、一个产业、一种日常,他被很多人称作“电学领域的牛顿”。
2025年,人类仍在探索另一种利用神奇引力发电的方法。在北大西洋深处水面下60米,一架名为“月神LUNA 12”的机械风筝正以高达16节的速度“翩翩起舞”,努力达成自己的使命——利用地球和月球间引力引发的潮汐运动,将绿色电力带给法罗群岛的居民和绵羊们。
将近300年过去了,人们仍然需要一把钥匙,打开通向可持续未来的大门。
月神风筝:从未离开地球的太空项目在我们的星球上,一直不乏怀揣梦想,仰望星空的人,有些乘着宇航船突破天际,也有些选择扎根蓝色星球,将宇宙的力量带给地面上的同类。
“法罗群岛太空项目”就是这样一个从未离开地球的太空项目。该项目由全球知名轴承制造商斯凯孚与海洋能源开发先锋Minesto携手打造。潮涨潮汐间,海水流过“月神LUNA 12”的涡轮机,由此产生电能。
现阶段,“月神LUNA 12”的额定功率达到1.2兆瓦,日均发电量9500千瓦时,能够满足200栋别墅一年的用电需求。
潮汐能是海洋能的重要一员。国际能源署曾预测,到2050年,全球海洋能装机容量将超过3亿千瓦,实现每年约5亿吨的二氧化碳减排。
目前,中国、欧盟等致力于实现碳中和的国家、地区都在积极探索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作为先行者之一,“法罗群岛太空项目”也有着更高的目标,该项目正计划新建一座200兆瓦潮汐能发电设施,预计可满足整个法罗群岛40%的电力需求。
不过,想驯服潮汐并不容易。
在面对深海极端条件的同时,“月神LUNA 12”还需持续承受加速,并确保转弯平顺,这对轴承和密封提出了极高要求。
斯凯孚承担着为风筝设计轴承,提供技术支撑的重任。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斯凯孚的软件工具SimPro Quick派上了大用场,工程师通过这款软件创建涡轮机、方向舵和发电机的计算模型,评估和优化轴承配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此同时,另一款软件工具“产品选择”还能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只要输入轴承和运行条件,最小载荷、润滑脂寿命、二氧化碳排放量等参数就会出现在屏幕上,项目团队对比后得以选出最好的方案。
而在这架风筝动起来后,斯凯孚的传感器能够对轴承进行状态监测,获取周边系统运行信息,避免轴承损坏和非计划停机,为运行发电保驾护航。
斯凯孚与Minesto的跨界协作,让海洋能的发展愿景离现实又近了一步,而其背后“以技术推动能源转型”的理念,可能正是解锁零碳未来的密钥。
“转”动未来:绿色创新助力中国“双碳”在济南工厂,一台台地源热泵“玩转”了地球自带的“体温调节术”,吸收大地能量,调控厂区温度,同时减少碳排污染;
在荣获工信部“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的大连生产基地,“黑科技”负责支撑一条条中大型轴承产线,智慧能碳管理系统等“绿创新”则保障了生产、环保的双赢。
斯凯孚在绿色转型方面的努力,远不止潮汐能发电一种。这家轴承界的“国际百年老字号”,既是全球工业领域的“关节”,支撑着能源、交通等各个行业的运转,也是能源转型、降碳减排的“先锋”。
“到2030年,我们旗下的所有制造单元将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到2050年,我们会实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价值链净零排放!”2020年至2021年,斯凯孚分阶段作出了自己的“碳中和”承诺,这一进度表与万豪、联想、埃克森美孚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国际巨头同步。
图片来自《斯凯孚净零排放之路》白皮书
也正是在2020年,中国开启了“双碳”时代,“能源转型”“零碳园区”“新质生产力”等成为了流行词。在这背后,一批主打绿色清洁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从陆地到大海,一座座大兆瓦风机随风转动,在很多风机主轴上,都有斯凯孚DuraPro系列风电专用轴承作为支撑、连接;从城市道路到高速公路,一台台新能源车呼啸而过,在很多酷炫的车体内,都有着斯凯孚高效能电驱轴承解决方案的助力;从城市地铁到城际高铁,一趟趟列车密集出发,在很多高速行驶的列车内,都有着斯凯孚铁路智能监测系统实时分析,让运行更加可靠、高效。
作为一家进入中国110余年的外资企业,斯凯孚聚焦“智能、清洁”,仅过去两年,就在中国研发并发布了20余款新产品和新技术。与此同时,还在工业降碳方面广受认可:在低碳冶金领域,四获中国宝武优秀供应链合作伙伴卓越贡献奖;在重工业领域,荣膺“中信重工2024年度战略供应商”……
“10多年前,我加入了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的队伍,在参观斯凯孚工厂时,整洁的轴承车间让我大为震撼。常听老师傅们说,斯凯孚的轴承基本不用怎么检,保证合格。身临其境,我惊讶于斯凯孚轴承近乎苛刻的公差配合,竟然能做到如此极致。如今再次与斯凯孚合作,专业的团队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总是让人踏实放心。感谢你们对铁路事业的大力支持。”
“用斯凯孚的产品,能够减少维修频率,节能又环保,我想,这就是可持续发展!”
……
在“植根中国,服务中国”的多年深耕中,一些客户变成了“粉丝”,一些“粉丝”成为了伙伴,携手走向一个共同憧憬的未来。
御阻·致远:丝滑奔赴可持续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飞行器……
如今,我们正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门口,无数新玩意儿快速发展着,也索求着更多的能源。
但与此同时,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山火、海啸等灾难愈发频繁的来袭……
我们的地球,已在持续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不堪重负,2024年,全球温升突破1.5℃警戒线,无数专家警告:再不行动,恐怕就来不及了。
一边要发展,一边需降碳,如何让这两个驱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齿轮咬合在一起?
“We fight friction to move the world forward.”
2025年,斯凯孚通过全方位的品牌焕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句slogan,也有一个典雅的中文翻译:御阻·致远。
战胜摩擦,驾驭阻碍,才能行稳致远,以更少资源创造更大价值。今时今日,也只有妥善应对社会发展、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摩擦和阻力,我们才能更加丝滑地奔赴可持续未来。
“降低摩擦是我们轴承的灵魂,在发电项目上尤其如此。我们希望输出的所有电量都能进入电网,而不是消耗在摩擦上。”一位斯凯孚工程师对斯凯孚之道的阐释令人印象深刻。有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仅仅是克服摩擦就产生高达20%的能耗,这其中有大量的能效提升空间。
斯凯孚的破题之道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一如法罗群岛项目对如何探索太空提供的另一种思路。
践行“御阻·致远”,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斯凯孚也播撒着名为未来的种子。在云南怒江州泸水市老窝中学,学生们第一次拥有了配备49台笔记本电脑的智能教室,在公益课堂上与世界同步探索着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通过“梦想夏令营”“云南公益行”等公益项目,斯凯孚正为未来工业创新的种子提供生长养料。
法罗群岛与老窝中学相隔近万公里,但在潮汐中舞动的风筝,和智能教室中孩子们的笑脸,都在诉说着如何脚踏实地,让理念照进现实,带着梦想走向未来的故事。
在探索宇宙与深耕地球之间,斯凯孚选择后者——用科技将月球的引力转化为人类的动力;在扩张式发展与一刀切降碳之间,斯凯孚用另一种思路破局——消弭不同模式、理念间的滞碍,协同运转,释放更大能量。
或许,这正是‘摩擦’的终极意义:不是阻力,而是前进的支点。
来源:钛媒体APP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