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刊《营造法式》百年纪念:传承与创新的交汇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0 13:35 1

摘要:2025年3月21日,仿宋刊本《营造法式》暨“营造学会”百年纪念座谈会在天津蓟州建筑学社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主办,蓟州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蓟州建筑学社协办,

2025年3月21日,仿宋刊本《营造法式》暨“营造学会”百年纪念座谈会在天津蓟州建筑学社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联合主办,蓟州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蓟州建筑学社协办,旨在回顾先贤学术贡献,同叙营造学术的现状与未来。

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天津市蓟州区政协主席秦川、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春彦、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其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贵祥、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庆洲、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薇、中国营造学社前辈后人朱启钤曾孙朱延琦、梁思成长孙梁鉴、蓟州建筑学社馆长徐凤安等。座谈会开场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丁垚主持。

此次会议这不仅是对1925年朱启钤重刊《营造法式》百年的纪念,更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探讨。会议伊始,丁垚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缘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集大成之作,《营造法式》由北宋李诫编纂,详细记录了当时的建筑规范、技术工艺和材料使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珍贵的典籍逐渐散佚,直至朱启钤先生在发现并倡印江南抄本《营造法式》后,1925年又组织推出精校、精刊、精印的仿宋刊本,亦联合同好,组建营造学会,是为中国营造学社之前身。3月21日是《营造法式》作者李明仲的纪念日,也成为营造学社的年度纪念日,值此双百年之际,此次学术座谈会意义非凡。

随后秦川主席和张春彦书记致辞,表达了对来宾的诚挚感谢和对本次座谈会的高度重视与殷切期望。王其亨教授和王贵祥教授分别发表联合约稿致辞。王其亨教授指出陶本《营造法式》的刊行是中国建筑史研究的重大事件。朱启钤先生高瞻远瞩,组织工匠绘制了一套对比宋代与清代建筑术语的图纸,首次实现了两代营造技艺的术语贯通。然而,这一贡献长期被学界低估,呼吁学界重新审视。

王贵祥教授认为《营造法式》不仅是宋代建筑技术的集大成之作,更是一部融合物质史、技术史、经济史与材料史的“大书”。与古代很多经学典籍不同,它以实证精神为后世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基石。自1919年朱启钤先生发现此书,历经百年,其学术价值始终贯穿中国建筑史研究的核心脉络。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常青通过视频致辞:《营造法式》对两宋前后中国古代建筑演进的衔接价值显著,当代研究和保护古代建筑遗产,仍需要以《营造法式》作为不可或缺的文献依托。《营造法式》所承载的唐宋建筑精华,至今仍部分保留在南北地域的传统风土建筑之中,值得进一步发掘梳理,对于“新而中”的传承转化和“得意忘象”仍至关重要。今天继续研究《营造法式》,既是出于保护传承的需要,也是为了转化创新的诉求。

朱启钤的重刊工作不仅是对《营造法式》文本的复原,更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抢救与传承。他通过细致的校勘和注释,使这部古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今天全球学者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核心资料之一。朱启钤的努力,不仅推动了建筑史学的学术研究,也为中国建筑文化的国际传播奠定了基础。

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在独乐寺、蓟州建筑学社举行纪念活动,不仅是对朱启钤先生及中国营造学社先贤们的致敬,更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深刻思考。通过学术研讨和展览,能够唤起更多人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关注,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中场休息期间,与会领导和嘉宾共同参观了位于蓟州建筑学社展厅内的“营造学社之道:蓟州独乐寺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展,以及重刊《营造法式》一百年展览——《营造法式》重要刻本、抄本选,中国营造学社诸公的《营造法式》研究稿本,以及近百年来海内外有关《营造法式》研究的著述。

其中,蓟州建筑学社收藏的民国八年《石印本营造法式》因存世稀少,且此书作为朱启钤先生创办营造学会(中国营造学社前身)的重要渊源,在版本学上具有极其重要地位,引起各位专家学者的关注。为配合本次座谈会,展厅内新增重要临时展品——1925年陶本《营造法式》原本和1933年商务印书馆重印陶本《营造法式》(由天津藏书家吕良先生提供)。王贵祥教授的新著《〈营造法式注释〉补疏》(由钟晓青研究员校对)和陈薇教授的新著《〈营造法式〉十讲》等也作为特邀展品,受到与会人员的广泛关注。

本次活动的主题发言涵盖了《营造法式》的多个研究领域,从古建筑断代到彩画研究,从闽南建筑到唐宋方殿,学者们将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营造法式》的理解,也为现代建筑设计和创新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来自墨尔本大学、莫斯科建筑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的学者参与,通过线上发言和视频致辞,分享海外对《营造法式》的研究成果。不仅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也为中国建筑文化的国际传播搭建了桥梁。

蓟州建筑学社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研究与传播,通过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展览,出版。旨在为同好们提供一个交流、研究、合作的平台,日益成为古建筑研究领域的学术高地。出版发行的图书《石印宋李明仲营造法式》《营造法式》(陈明达点注本)《蠖园文存》等,是对中国营造学社前辈们的致敬。

本次百年纪念活动,也是这一努力的延续和深化。同时,蓟州建筑学社还致力于建筑文化的教育与传播工作,结合蓟州大木作营造技艺,开办研学课程,尤其是设立的宋式斗拱教具与手作体验课程,是对《营造法式》研究与实践结合的积极尝试,也是古代文献与现代科技技术革新的有机统一。

来源:文海拾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