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偷时间”,当心反蚀把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7 01:04 1

摘要:■新闻速递:广告显示时长119秒,实际播放123秒;倒计时80秒,实际播出83秒……近日,有网友发现,某些长视频平台的广告普遍存在“偷时间”现象,相关话题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吐槽,“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觉得广告变长了”。

转自:衢州日报

■新闻速递:广告显示时长119秒,实际播放123秒;倒计时80秒,实际播出83秒……近日,有网友发现,某些长视频平台的广告普遍存在“偷时间”现象,相关话题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吐槽,“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觉得广告变长了”。

■热评: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用户时间成为互联网平台激烈争夺的资源。广告“偷时间”表面上看只是几秒钟的差异,但其背后反映出平台对用户权益的漠视以及对商业利益的过度追逐。这种看似“小聪明”的行为,实际上触及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个人信息自主权的核心问题。

从法律视角审视,广告“偷时间”涉嫌违反多项法律法规。虚标倒计时导致实际广告时长超出约定,构成对消费者时间成本的额外占用,侵害公平交易权。虚标广告倒计时违反了广告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构成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可见,平台通过技术手段“偷”走用户时间,已经踩到了法律法规红线。

广告冒险“偷时间”背后的商业逻辑不难理解。广告收入是长视频平台的主要盈利来源,在竞争压力下,平台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广告收益。然而,这种短视行为最终会导致用户信任的流失。

解决广告“偷时间”问题,需要多方合力。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互联网广告的精准监管,对违规行为及时亮剑,维护市场秩序。平台方需要重新审视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的关系,真正将用户权益放在首位。而作为用户,我们也不要忍气吞声,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关东客

短托养老,值得推广

■新闻速递:临时需要出门几天,但家里还有老人要照顾,怎么办?针对这一痛点,多地养老机构推出“短期托管”服务,为不少家庭解了燃眉之急。(9月10日《人民日报》)

■热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推动短托养老服务常态化发展,已是势在必行。从需求端看,“421”家庭结构(四位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让照护老人成为沉重负担。短托养老的优点显而易见,灵活性高,能匹配子女出差、旅行等临时性需求;专业性强,机构提供的护理、康复、餐饮服务比居家更周全;成本较低,与长期住养老院相比,短托费用多数家庭能够承受。从社会效益看,发展短托养老不仅可以让一些养老机构的空置床位流转起来,实现养老资源优化配置,还能激活养老需求,创造就业岗位,可谓一举多得。

然而,要让短托养老真正普及,仍需破解几个难点。首先是价格关,通过探索长期护理保险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降低成本,让其价格更亲民,惠及更多家庭。其次是质量关,建立短托养老服务的标准化体系,让短托养老可以实现菜单式选择,同时,结合短托养老的个性化需求,推出更多“量身定制”内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再者是认知关,要改变“送父母进养老院是不孝”的观念,尤其对于一部分失能老人居家养老的家庭来说,长年无休的照护会带来体力和精力上的透支、心理上的失衡,需要喘息来适当放松。这也是更科学、更可持续的养老方式。最后是资源关,通过政策托底,鼓励更多养老机构开设短托业务,避免“一床难求”。

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加快布局,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推动短托养老从“可选项”变为“常选项”,让老人们安享晚年,让子女们照顾老人更从容、更轻松。谭敏

“不完美”班规更显教育温度

■新闻速递:“不妄议他人外表”“拒绝开黄腔、不造谣”……在广东一所中学的初一班级,几十张匿名纸条悄然汇集,写满了孩子们真诚而细腻的期待。这场由“00后”班主任杨献发起的“班规共创”活动,不经意间走红网络。“学生的视角跟老师不同,我想听见他们真实的声音。”杨献这样解释她的初衷。(9月11日《三湘都市报》)

■热评:真正有生命力的规则,应是师生“双向奔赴”的成果。“不搞小团体”“不讲不尊重异性的笑话”……这些由学生亲手写下的条款,藏着他们真实的感受。也许有人曾因身材被调侃而自卑,有人因小团体而感受过孤立。孩子们提出的,其实是他们对“被尊重”的深切渴望。这些条款之所以有力,正因为它们来自真实的情感体验,也更容易被集体认同和遵守。

杨献老师的做法,也折射出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从“管理”走向“共建”。她通过匿名征集、集体表决、动态优化等方式,将制定规则的权利真正交还学生。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实践带来了切实的改变,集合迟到减少,午休纪律转好,有学生感叹“理想的初中生活就应该是这样”。规则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成为一份有温度的共同约定。

虽然这份班规目前仍“不完美”,但正因如此,它显得更加真实和可贵。它不急于追求一步到位,而是留出了持续讨论、动态成长的空间。

班规走红,无疑是一次启发:当我们愿意弯下腰,真正去听孩子的声音,教育便已经在发生美好的改变。 郭元鹏

“躺平课桌”体现“走心”关怀

■新闻速递: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中小学生午休课桌椅通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实施。《标准》从课桌椅的高度、宽度、材质、结构等作出了全面而细致的规定,旨在让孩子们的午休从“趴着睡”变为“躺着睡”。

■热评:兼顾学习与午休舒适,《标准》更合理。小学课桌高度在455mm—730mm之间,中学课桌高度在565mm—790mm之间,椅子的座面宽均至少达到360mm,上课时,这样尺寸的课桌椅有效保障坐姿端正;午休时,能展开成躺姿,整体长度不少于1050mm,靠背能放倒到135°以上,并配有专门的头枕和搁腿装置的座椅,保证睡眠质量。这些细节,都是从孩子们的真实体验出发,用科学数据和技术要求守护他们的舒适与健康。

《标准》涵盖了设计、生产、检验、使用全流程,提出系统化管理要求,对材料、性能、结构、耐久性乃至产品信息和说明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要求塑料件抗冲击、耐老化,表面漆膜耐腐蚀,必须通过承重、疲劳测试等;“桌面沾了墨水、印泥之类的污渍,用普通橡皮就能擦干净”,既照顾了孩子喜欢在桌上涂写的习性,也为后续的桌椅清理提供了实际要求。这些规定保证了产品质量,延长了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民生关怀并非总是宏大的叙事,而是体现在一个个具体的“人文关怀”的细节中。希望一张张可以“躺平”的课桌,能托起孩子“充实”的午睡质量。 王曹群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