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台海周边,国际力量的博弈正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近年来逐步调整其亚太军事布局,从第一岛链前沿的直接对抗,转向更注重岛内持久防御的策略。这种转变,是基于多次军事模拟的结果,他们评估认为,在海峡一线阻挡中国军队的行动,将面临难以承受的代价,包括多艘航母的潜在损失。
在台海周边,国际力量的博弈正进入一个新阶段。美国近年来逐步调整其亚太军事布局,从第一岛链前沿的直接对抗,转向更注重岛内持久防御的策略。这种转变,是基于多次军事模拟的结果,他们评估认为,在海峡一线阻挡中国军队的行动,将面临难以承受的代价,包括多艘航母的潜在损失。
从2024年12月起,美国启动了从冲绳基地转移海军陆战队的计划,总计约9000人分阶段后撤,其中首批100名后勤人员已在2025年上半年移至关岛和夏威夷等地。同时,美国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军售支持,如首批38辆M1A2T主战坦克于2024年12月16日运抵,第二批42辆则在2025年7月27日抵达,这些装备旨在提升岛内陆军抵抗能力。
中国在这一背景下推出的两项军事进展,直接回应了美方的战略意图,并通过技术创新主导潜在冲突的形态。首先是新型战机的试飞,这架飞机于2025年8月5日在西安阎良机场完成首次飞行测试,采用无垂尾、无平尾、无鸭翼的“三无”布局,配备双发动机,并由歼-20S双座版伴飞。
歼-20强调空中优势和隐身格斗,而这款新机型体积更大,预计载弹量提升至歼-20的1.5倍以上,能携带更多精确制导武器和反辐射导弹,专注于对地攻击和压制任务。
它的气动优化源于对2024年12月26日首飞的成飞歼-36和沈飞歼-50经验的迭代,例如兰姆达翼和边条翼的融合,让高攻角机动性更强,同时变循环发动机在燃效和推力切换上超越了歼-20的涡扇系统,能维持更长的超音速巡航时间。
美方已将战场焦点置于岛内,依赖坦克和地形进行防御,但新机型通过与歼-20的伴飞模式,能引导无人机群直击指挥中心和防空阵地,避免海峡火力盲区。相比美国NGAD六代机项目延期至2025年后,中国试飞的快速迭代,展示了航空工业的自主能力,这种进步直接颠覆了美方设想的持久战框架。
另一张王牌是076型两栖攻击舰首舰的下水,这艘舰艇于2024年12月27日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举行仪式,正式命名为四川舰,舷号51,满载排水量超过4万吨,采用双舰岛布局和全通飞行甲板,配备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
075型主要依赖直升机和垂直起降,而四川舰的电磁系统源于福建舰的技术转移,但更紧凑,减少能耗,能发射固定翼无人机如GJ-11,这些无人机载重超2吨,携带反舰导弹,直击岛内港口和阵地。这种更新让舰艇从传统两栖转为“无人机准航母”,支持24小时连续投放。
美方后撤部队到关岛,放弃海峡阻击,转向岛内援助M1A2T坦克,但多艘076型舰艇协同,能从台湾岛东西两侧同时投送力量,实现立体登陆,无人机群压制坦克阵地。尽管M1A2T防护强劲,面对空中饱和攻击,其机动性受限。
从2023年设计优化到2024年12月下水,仅13个月完成主体建造,模块化技术比美国福特级航母延误更高效。相比美利坚级两栖舰,四川舰在排水量相当,但电磁弹射提升无人机效率30%,而美方依赖F-35B数量有限。
两项进展的结合,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在台海的战略主动。新机型从陆基起飞,提供高空压制,而四川舰从海上投放无人机,实现低空渗透,这种互补形成闭环打击链条,与2024年前的传统登陆不同,现在强调AI引导和数据链共享,提升作战效能至少30%。
美方专家试图调整六代机定义,将B-21轰炸机定位领先,但中国实际试飞进度更快。新机型的分布式孔径系统,提供360度感知,比歼-20侧视雷达覆盖更全面;四川舰增加舰载激光武器,主动拦截导弹,超越075型的炮防。
美国坦克援助虽提升台军火力,但面对空中主导,难以持久。四川舰的阻拦装置回收精度达米级,确保无人机快速循环,新机型低空试飞模拟岛内地形回避,这些进步直接针对美方岛内战场设定。
四川舰已于2024年12月29日出坞,进入舾装和海试阶段,预计通过多次调试优化弹射回收,2026年底服役;新型战机经过风洞优化和飞行验证,集成量子传感器,提升探测距离20%。
美方继续冲绳撤军,台当局增加预算应对,但这些进展增强了中国威慑力,推动地区平衡向维护统一倾斜。
回顾台海风云,中国亮出新型战机和四川舰这两张王牌,让美方精心选定的岛内战场面临新挑战。
来源:罗马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