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5日,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在新蒲校区田径运动场举行的新生入学仪式暨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上,学院党委书记冯尧为2025级3700余名新同学上了一堂生动感人、干货满满的“开学第一课”。
9月15日,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在新蒲校区田径运动场举行的新生入学仪式暨2025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上,学院党委书记冯尧为2025级3700余名新同学上了一堂生动感人、干货满满的“开学第一课”。
传承航天精神,从“永不言弃”到“重新起航”
学院的名字中,“航天”二字不仅代表着行业背景,更是一种精神烙印。它意味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意味着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数据、每一次实验的极致追求,意味着对每一次的失败永不言弃、不断探索、重新起航。
在这里,大家会遇到许多将这种精神融入日常的师生。汽车工程系的帅云老师,作为学院航天巴哈车队的指导教师,十年如一日带领学生驰骋赛场,即使失败了也不言放弃,而是认真总结、重新出发,带领学院航天巴哈车队荣获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22次站上单项奖领奖台,更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全国大学生巴哈赛车大赛中,带领车队一举斩获全国大学生巴哈赛车大赛电动赛车组总冠军,并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授予工程创新奖。
帅云老师曾说:“对赛车的热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团队协作、什么是永不言弃,什么是航天精神。”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自学三维建模、有限元分析,通宵调试车辆,最终让学院航天巴哈车队站在全国最高领奖台上,获得至高无上的荣光。
当然,学院还有像卢孟常老师、乐猛勇老师等深耕职教数十年的匠师、名师,他们用一生诠释了“教泽春晖”的内涵——不仅传授技术,更塑造人格。只要足够努力,也可以像22届电子工程系的刘国永学长一样,从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起步,一路斩获贵州省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金奖、全国“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金奖,贵州省“青年岗位能手”等重要奖项和荣誉称号,最终成为职业教育中那颗最闪亮的星、那束最璀璨的光!
拥抱技能时代,在“真实战场”中淬炼成才
冯尧告诉新生: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让学习与产业同频共振。
近年来,学院与中望软件共建国产工业软件产业学院,将航天装备制造中的“高精度”要求融入教学全程。在这里,大家将使用与航天企业同步的工业软件,完成从设计、仿真到制造的全流程实训。2024年,学院的学生在全国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赛项中荣获一等奖,毕业生双证获取率100%。
航天职院,一直鼓励多元创新、学而致用、服务社会,助力学生多元化成才。
电子工程系的桂波老师指导的罗志豪同学,运用创新的思维,在2025年全国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光宽带网络工程实践赛道中荣获全国一等奖;黄渊莉、王福巧老师指导的颜攀、胡俊心等同学,秉持创新的理念,斩获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械设计与制造赛道总决赛铜奖。
在暑期“三下乡”实践中,经济管理系的学长学姐们走进绥阳县青杠塘镇、湄潭县石莲镇,用无人机航拍秘境山水,用直播带货帮助群众销售蜜柚助农惠农,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实现了“用专业所长回应乡村所需”。
这些经历,不仅是技术的锤炼,更是视野的开拓、责任的觉醒。
扎根时代土壤,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锚定方向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在刚刚过去的阅兵式上,相信你们已经看到,许多大国重器驶过天安门广场,其中不乏航天人打造的“护国利器”。
历史告诉我们,个人的理想只有与国家的命运同频共振,才能迸发出最炽热的光芒。
冯尧告诉新生:“作为航天职院学子,你们要铭记:爱国不是口号,是实干。它是你们在学校焊接时每一道均匀的焊缝,是编程时每一行严谨的代码,是设计时每一次精准的仿真,是你们在实训室练习用车床削鸡蛋时去壳不破模的精细。它也是面对网络信息时的理性判断,是社会实践中的躬身服务,是日常言行中的文明自律。”
做到“五个学会”,书写属于自己的航天故事
怎样让新生度过充实而精彩的三年,冯尧准备了“五个锦囊”。
学会学习:不仅要掌握技能,更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多进实训室、多参加竞赛、多考取证书,让自己成为“复合型技术人才”。
学会自律:远离网络游戏,合理玩刷抖音,拒绝“躺平”心态。按时作息、坚持锻炼、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是对自己最基本的负责。
学会合作:现代技术工作强调团队协作。多参加社团、项目组、志愿服务,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包容与领导。
学会坚持:技能之路没有捷径。每一个技能大师,每一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背后,都是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与打磨。
学会热爱:爱你的专业、爱你的学校、爱你的国家。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唯有热爱,可助你穿越迷茫。
冯尧告诉同学们:“这里是能工巧匠的摇篮、技能大师的殿堂,这里有航天精神的传承、有技能技术的创新。愿三年后你们走出校门时,不仅带着技能证书和竞赛奖章,更带着航天人的责任感、工匠人的精益心、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力。让我们共同约定: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中国;以技能之我,助力航天之梦。”
特约通讯员 杨超 何沁钰
贵州教育报记者 周朝义
编辑 陈茜茜
二审 廖波
三审 赵宏斌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