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易伤人,饮食、起居、心情都要有所调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22:25 1

摘要:“立秋以后,湿气和暑热没有散尽,很容易出现‘秋老虎’伤人的情况。老年人体质相对敏感,对暑湿耐受度较弱,此时更要多加防护。”9月16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系列发布会之“秋季中医药养生”主题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

“立秋以后,湿气和暑热没有散尽,很容易出现‘秋老虎’伤人的情况。老年人体质相对敏感,对暑湿耐受度较弱,此时更要多加防护。”9月16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的健康中国中医药健康促进系列发布会之“秋季中医药养生”主题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呼吁大家“提防秋老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在发布会上。中国网图

刘清泉介绍,入秋后的暑湿和夏天不一样,一是这种状态更为明显,表现为身热、乏力,还常伴有胸闷不舒、腹胀便溏、口苦、食欲不佳等表现,可取荷叶适量,剪碎了与薏米、绿豆一起煮粥食用。二是燥邪较重,在身热、头晕的同时还会有口干、咽喉不适、尿少尿黄等症状,这种情况可用麦冬、石斛、鲜梨煮水代茶饮用。与此同时,午后高热时尽量减少外出,穿透气的衣服,屋内勤开窗通风,忌食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病研究所所长沈洪指出,秋季饮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病研究所所长沈洪答记者问。叶雪辰摄

养阴生津、润肺去燥。秋季气候逐渐转凉、干燥。中医认为,秋季燥邪当令,易耗伤津液,从而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不适症状。建议适当食用一些养阴生津、润肺去燥的食物,如梨、甘蔗、百合、莲藕、蜂蜜、山药、银耳、鸭肉等。

减辛增酸。中医五脏理论认为,肺属金,肝属木,肝主疏泄调畅情志,肺气过旺会影响消化和情绪。五味入五脏理论学说认为,味酸入肝,味辛入肺,肺强则易于伤肝。因此,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酸味食材,多食山楂、石榴、酸枣、青果等酸味食物或药食两用之品。沈洪提醒,泛酸患者应避食此类食物,同时应减少进食辛辣食物,如辣椒、韭菜、大葱、生姜,少饮白酒,既可避免肺气过旺伤肝,也可减少辛温耗伤津液,从而预防肺燥病的发生。

清润平补。“总体来说,秋季饮食应该以清润平补为主。”沈洪表示,秋季当令蔬果较多,能够起到不错的清热润燥作用。与此同时,建议早晨喝些粥,比如生地石斛粳米粥、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粳米粥、黑芝麻粥、杏仁川贝糯米粥等,以达到益胃生津、养阳润肺作用。

饮食有度。沈洪提醒,平时要注意少吃辛辣香燥之品及炸、熏、烤、煎的食物,除了阳虚体质以外,尽量避免过食温燥的食物,比如羊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此外,沈洪还推荐了几款适合秋季的食疗方:雪梨百合汁:清热润燥,适合肺燥干咳人群;莲藕排骨汤:滋阴润燥,适合脾胃虚弱者;山药粥:补脾益肺,适合老人和儿童。

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汤军说,秋气通于肺,在志为悲,人们在秋季容易情绪低落,这时更要保持情志安宁、注重收敛神气,以缓和秋令的肃杀之气。“建议大家多进行户外的运动,选择秋高气爽之时登高望远,既可以开阔胸襟,又能宣泄胸中郁结之气;适当晒晒太阳,尤其午后可以晒晒背。温煦背部有助于振奋机体阳气,驱散忧郁低沉情绪。”汤军说道。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与少数民族医药司副司长欧阳波提醒,立秋后气温转凉,是呼吸道和胃肠疾病的高发期,老年人和儿童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应注意预防感冒。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