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徐敬三自传》节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0 16:13 2

摘要:徐敬三,己巳年六月二十日(公历1929年7月26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清水乡马鞍山碧云寺沟。高祖徐尔邦系清代文、武双举人,曾参加中日甲午海战,获钦赐“豪竿”和“红顶子”。墓葬现被眉山市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迁入秧矶口新址,侧面碑文已毁,仍存龙凤石刻对联“英雄

《徐敬三自传》节略

徐敬三

徐敬三,己巳年六月二十日(公历1929年7月26日)生于四川省仁寿县清水乡马鞍山碧云寺沟。高祖徐尔邦系清代文、武双举人,曾参加中日甲午海战,获钦赐“豪竿”和“红顶子”。墓葬现被眉山市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迁入秧矶口新址,侧面碑文已毁,仍存龙凤石刻对联“英雄悲壮志,才华忆流年”“图将浮云嗟世事,空余明月照苍松”“水流碧云千古壮,风入洞口万代兴”三幅。曾祖徐体能系秀才,也赐红顶。祖父徐尊荣行医乡里,与祖母姜氏育有五子,延请教师兴办学堂。父亲徐文龙排行第五,在成都中学毕业后,成为四川法政学堂首位仁寿籍大学生,曾被任命为富顺县知事,因病弃官返乡。徐文龙与张氏育有子女五人,徐敬三为长子,另有大姐、三妹、四妹、五弟。

1988年,徐敬三和陆宇峰爷孙在乐山嘉州宾馆外留影。

徐敬三幼时聪明伶俐,深受祖父等宠爱,曾过继给青年丧夫无子女的二娘。五岁入读石庙子小学,因不服大姐已完成初小,假期自学,跳级高小。毕业后尚年幼,父亲亲自在家教古典文化一年,考入当时仁寿县两所中学之一的文华中学,再考入四川省立高等师范学校。高师求学阶段,徐敬三国文、书法名列前茅,并在少城公园完小教授国文。

1947年,徐敬三在成都参加“反饥饿、反屠杀、反内战”学生运动,又以“清水”“楠桥”等笔名在《民风报》《蜀声报》《成都快报》发表进步文章,受到地下党组织关注。1949年,党组织安排徐敬三回老家任教清溪高小,兼授端本中学课程,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小南桥船形屋基徐宅,成为秘密农会60余人的聚点,开会时徐母和大姐煮饭煮腊肉招待。8月28日,刘述明在徐宅宣布正式批准徐敬三为中共党员,与刘述明和王度之(时为中共成都市委领导下的仁寿清水地区党组织负责人)单线联系,罗绮清、张敬一、金成礼等中共党员见证。徐敬三作为清水秘密农会和地下武装的负责人,为12月16日仁寿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徐敬三担任清水、杨里武工队长,多次击退、剿灭肖三娃等土匪恶霸武装。“土改运动”中,先参加仁寿赴荣县土改工作团,任长山区富家乡工作队队长;1951年春,回仁寿任高店乡土改工作队队长,创造同吃同睡同劳动的“三同”经验,仁寿县委以文件形式通报内江地区及各县。“互助合作运动”中,任先农乡试点工作队队长,兼任一区副区长、区长,培养的“安仲良互助组”成为内江地区典型,获邀在四川广播电视台介绍经验,并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受到石大观、安静两任县委书记赞赏。

1954年,徐敬三任仁寿一区区委书记兼区长,不久大化区并入,改称凌阳区,人口22万。在内江地委第二十四次扩大会议上,因凌阳生产居全县之冠,徐敬三被评为模范区委书记;蜂蜜乡、先农乡的互助合作经验,被《人民日报》社论和《四川日报》报道。1955年,徐敬三与1952年入党的大化区组织干事魏国华结为夫妇。

1959年上半年,徐敬三任仁寿县委农工部部长,与分管副书记、后来成为国家领导人的杨汝岱在同一间办公室共事7年。徐敬三蹲点调研,摸索出一套落实人民公社“60条”的经营管理办法发全县执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大锅饭”弊端。1965年,仁寿组团参加乐山地区在夹江开展的“四清”工作,徐敬三任麻棉公社四清工作队队长、书记,又创造了一套按劳分配的劳动管理办法,乐山地委书记宁道贵、专署彭专员高度认可,调其担任乐山地委四清工作队队长,在眉山县松江公社开展示范工作。1966年春,徐敬三调任乐山专署农办副主任,农办主任由副专员李兆亮兼任,妻魏国华任国营乐山建筑工程总公司直辖的机修厂负责人。当年正月十六,举家由仁寿到乐山。

1966年5月,为学习中南局书记陶铸的农业管理经验,乐山地委决定在乐山县凌云、九峰两公社试点,徐敬三任工作队队长、书记,地区粮食局局长胡启云任副队长。1966年6月“文革”开始,应高僧遍能长老求助,按地委书记林道贵指示,徐敬三组织民兵和农民,保护乐山大佛、乌尤寺等不被学生造反派破坏。不久,凌云公社、任家坝公社批斗工作队长,徐敬三被“戴高帽子”,地委、行署也瘫痪了。

1966年8月,徐敬三被以“到军分区核对安静的材料”为由,挟持回仁寿县,在人民广场作为“走资派”与杨汝岱共同被批斗。后因南下老干部、原县长郑盈沛羞愤自尽,引发武斗,造反派将徐敬三转移至凌阳。在凌阳多个公社,干部群众不支持、不配合,批斗会或开不起来,或草草收场,造反派遂将其软禁,以暴力相折磨。时年11岁的长女徐向阳往返乐山、仁寿传递申诉材料,妻魏国华向乐山驻军反映情况,师首长派张营长专程赴仁寿,指令送回徐敬三,遭“造反派”拒绝。1968年初冬,徐敬三连夜逃离凌阳,跋山涉水,次日早上从眉山县城乘火车抵达峨眉,终获驻军营救。妻魏国华久愁成病,送医急救。后稍愈出院,三个小女儿排队沽酒,一家团聚。随后近5年,徐敬三与乐山地委、乐山专署500余名干部,被下放五通桥牛华镇河对面岷江边的蚕种场“五七干校”,分六个连劳动,经历三次审查,幸未受进一步污蔑、迫害,复出后任乐山地区农业局农技站站长。

1975年前后,安静复职,随后杨汝岱调任乐山地委副书记、书记,不久又提任四川省革命委员会(1979年,经中央批准,撤销“文化大革命”中成立的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恢复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自1980年1月1日起,启用国务院颁发的“四川省人民政府”新印章)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79年3月,杨汝岱回乐,徐敬三在大佛寺藏经楼详细汇报对《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张浩来信”的不同意见,支持分产到组、按劳分配。杨汝岱命徐敬三执笔成稿,电报省委第一书记赵紫阳,赵批示发全省各地市州县执行,并向中央报送。3月30日,《人民日报》刊发纠错文章,承认“张浩来信”存在问题。

1978年5月,国务院批准乐山县与五通桥区合并改为乐山市(县级),徐敬三出任乐山市委农工部部长、农办主任。1980年,乐山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徐敬三为常务副市长。徐敬三顶住压力,在严龙、凌云公社设“包产到户”试点;将通江房前屋后的树木划归各户,谁种树、谁受益;提倡因地制宜植稻麦蔬果,不搞“一刀切”;起用“右派”知识分子、农业技术专家,被农业部通报表彰,《光明日报》刊发报道;赴北京大兴培训7个月,论文《绿化祖国》作为唯一的四川学员作品被林业部选刊,回乐后加强林业工作,为如今绿心路和大佛寺等地绿化打下基础。

1983年,乐山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徐敬三为人大常务副主任。1984年1月,因春耕生产抓得不好,乐山地委决定徐敬三兼任市委农委书记、市政府党组成员,继续领导农业工作,直到1985年乐山“撤地建市”。

1984年下半年,交通部决定在大渡河试点内河整治,被国家列入重点工程,旨在实现大渡河从铜街子水电站沿江而下,至青衣江汇合后合流岷江,保证攀枝花钢铁厂的大型超长件装船沙湾港,运抵重庆、武汉、上海,供军民两用。乐山市委(地级)任命徐敬三以建委第一副主任身份兼任指挥长,领导协调省经委、省交通厅、省航运科学院、重庆交通学院专家及本市抽调人员开展工作。徐敬三反复勘察,提出截弯取直、掏浅加深、截流聚水、围堵积沙、炸除暗礁、垒石固堤六原则,设计图经重庆交大航运系沙盘模拟,效果显著。开工后,徐敬三发动户村干部,在大渡河两岸的高山悬崖捶打、爆破巨大石块,沿江百船齐发、日夜运送。工程采用划段包干、按石计酬之法,又快又好完成,较预算3500万元节省500万元。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杨汝岱三次亲临现场、坐船视察、大加赞赏,并题词刻碑,至今留存沙湾大渡河码头。大渡河整治不仅保障了航运,而且积沙成坝、造地上千亩,还筑堤防洪,使两岸万亩良田免于水患。徐敬三因此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水利部表彰。这一时期,徐敬三还作为市林业局分管领导,派人从福建引进小叶榕,定为“市树”;因乐山历史上有“海棠香国”美誉,又在渔儿湾公园培植海棠,定为“市花”。

1986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出台,杨汝岱点名推荐,乐山市委报省委,命徐敬三筹办国土局、担任首任局长。首届国土局作为先进单位,多次受到全国、全省表彰,获奖执法车辆等;徐敬三出席全国国土系统大会,介绍成绩经验:一是提出国土牵涉城市、工业、商业、学校、交通用地,不宜归属建委或农委系统,应由市政府直管,开全省体制创新先河,各地仿效。二是争得市委支持,排除区县异议,直管城市规划区土地;进而普查地籍、勘察市区土地、发放使用证,解决了开办费用仅5000元的国土局工作资金问题。三是办理了全国首个土地违法典型案例,没收省建一公司乱修乱占国有土地的违法所得。省建总公司和一公司状告乐山市人民政府,徐敬三代表政府出庭胜诉,并获深圳法院支持,强制执行198万元。省建又向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徐敬三率队赴京向分管副总理姚依林办公室汇报,国家土地管理局局长王先进开会讨论,支持处理意见。四是在没有贷款的情况下,修建了国土局自己的办公楼和职工宿舍。

1988年,徐敬三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书记(右)合影。

从乐山市国土局局长位置上卸任后,徐敬三退居二线,任乐山市政协农委主任。任上代表四川组团参加香港花卉博览会,在海洋公园展出半月,获优秀奖;随乐山代表团访问美国。又成立乐山市诗书画研究会,被选为会长,长年主持工作。研究会以嘉州画院为骨干,吸收沫若书画院、乐山画院200多人,定期研讨展出,出版《而已集》,获中共四川省委原书记杨超题词,四川省文化厅领导钱来忠、胡继先等撰写贺词;与河北晋州画院结为友好,应邀前往该市汇展;徐敬三赴全国政协礼堂参加庞荣年画展,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接见。

1995年,徐敬三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左)在一起。

徐敬三总结自己的人生历程:一是参加革命早,光荣在党74年,工作一贯认真。全家对党忠诚、家风淳正。妻弟魏伯良1988年授衔海军少将,曾任东海舰队副政委。二是不惧权势,不攀权贵,发现、提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无私帮助了一批家境贫寒、老实肯干的下属。三是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点点贡献,归功于党的教育;所有幸福,归功于党的领导。

1988年,徐敬三、魏国华夫妇携外孙陆宇峰(前中)与时任海军广州基地政委魏伯良少将(后右)在乐山留影。

徐敬三自题小诗四句,作为《自传》的“序言”:“革命生涯永不忘,淡泊名利很寻常;书香满屋勤开卷,日常生活记周详。”又有徐敬三13岁诗云:“甘罗十二为丞相,王勃十六作滕王。我今十三无别样,羞比古人愧难当。”68岁诗云:“离休未敢一身轻,卷尚勤开笔常耕。夕照晚霞辉不尽,岁寒三友慰平生”。早年、晚年自勉诗各一首,两相比较,可知他勤奋上进又宁静淡泊的一生。

整理者附记

2023年9月3日,徐敬三在乐山去世,享年94岁,党龄逾75年。本文根据徐敬三2021年12月在双目几乎完全失明的情况下,依靠肌肉记忆亲笔撰写、一气呵成的《自传》整理,主要选取生平大事,反映人生轨迹和时代变革,所记家人亲友私事多不节录,少数记忆不清处根据史实略有修改。整理人为徐敬三外孙陆宇峰(系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作者:徐敬三

整理/供图:陆宇峰(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方志四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