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覃镇新园村:“拉家常”式院坝会,撬动乡村“大治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21:39 3

摘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向左滑动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政策惠民的“毛细血管”如何畅通?三都县周覃镇新园村用一场场“拉家常”式院坝会给出了生动答案。

近日,驻村第一书记韦启讲带领村支两委一队,深入播花、拉近2个片区8个村组,以院坝为“讲台”、以家常为“纽带”,在促膝长谈间破解治理难题、凝聚发展共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园智慧”。

“拉家常”里的治理智慧:

从“干部说”到“大家谈”

院坝会,是新园村深耕基层治理的“老办法”,也是激活村民主体性的“新路径”。

没有会议室的拘谨,没有讲话稿的生硬,干部与村民围坐一堂,在“家长里短”中把“我的寨子最干净,村村寨寨亮新风”环境卫生评比的“热潮”续上了“常态弦”。“从我做起,不看热闹,后进赶超”的号召,不是冰冷的指令,而是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聊”出来的行动共识——当环境卫生从“干部要求”变成“自家脸面”,常态化维护的“自觉”便成了村寨最亮丽的风景。

同步开展的移风易俗回访,更是把“话语权”交给村民。“红白事大操大办太浪费”“彩礼攀比风气得改”村民们敞开心扉提建议,干部们俯下身子听诉求,在一来一往的交流中,移风易俗不再是纸上的政策,而是融入乡风的“文明约定”。这种“双向奔赴”的治理模式,让新园村的基层治理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积分制”中的长效逻辑:

让“一时净”变“长久美”

在院坝会上,“积分制与环境卫生挂钩”的政策解读,让村民们眼前一亮。

这不是简单的“卫生打分”,而是一套撬动乡村治理的“长效机制”:村民参与环境卫生维护、践行移风易俗、支持政策落实等行为,都能兑换“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小小积分,像一根“指挥棒”,把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让“短期整治”升级为“长效管理”,更让“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治理理念深植人心。

从“要我干净”到“我要干净”,从“被动遵守”到“主动践行”,积分制的背后,是新园村对乡村治理“精细化”“可持续”的探索——当个体行为与集体利益、长期发展挂钩,乡村振兴的“动力源”便生生不息。

“多政策”下的惠民网络:

把“政策红利”送进“百姓心坎”

土地确权关乎“饭碗田”,野生动物保护连着“生态账”,防溺水、未成年人保护系着“安全绳”……干部们用“土话”把这些政策掰开揉碎,现场答疑解惑,让村民们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比如有村民疑惑“土地确权后流转会不会吃亏”,干部举例说明“确权是给土地‘上户口’,让流转更有保障,还能安心搞产业”,一番解释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这张“政策惠民网”,织起了新园村的“保障体系”:从生产生活到生态保护,从未成年人成长到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雨露”精准滴灌到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发展有底气,生活有奔头”。

一场院坝会,是新园村基层治理的“微缩图景”,更是周覃镇探索乡村振兴路径的“生动实践”。当“连心桥”在院坝会上架起,当“新动力”在干群互动中激活,新园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而这份“小院坝撬动大治理”的智慧,也为更多乡村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治理样本”——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只要把根扎在群众中间,把劲使在民生实处,就一定能绘就“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新时代乡村图景。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