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回了趟老家,和亲戚朋友唠嗑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一件事:听说2025-2027年农村要搞闲置土地大改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消息一传开,整个村子都炸开了锅,村民们有的兴奋,觉得这是个增收的好机会;有的则满心疑惑,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咱就来好
前阵子回了趟老家,和亲戚朋友唠嗑的时候,大家都在讨论一件事:听说2025-2027年农村要搞闲置土地大改革,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消息一传开,整个村子都炸开了锅,村民们有的兴奋,觉得这是个增收的好机会;有的则满心疑惑,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咱就来好好聊聊这农村闲置土地大改革,把里头的门道弄个明白。
改革背景:农村土地的现状与问题
在说改革之前,咱先看看农村土地现在是个啥情况。现在不少农村年轻人都进城打工、生活了,家里的地没人种,房子也空着,这就导致大量的土地和房屋闲置。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农村闲置宅基地数量相当可观,一些地方的耕地撂荒现象也比较严重。
这些闲置土地带来了不少问题。从经济角度看,土地和房屋闲置,意味着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农村经济发展也受到限制。要是这些闲置资源能被盘活,那可就能给农民增加不少收入,还能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从社会角度来讲,土地长期闲置,可能会引发邻里之间关于土地界限、使用权的纠纷;而且大量房屋闲置,也不利于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像水电、道路等设施的维护成本会增加,因为使用率低,分摊到每户的成本就高了。
改革方向:三大块土地的改革举措
这次农村闲置土地大改革,主要围绕承包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这三大块展开。每一块土地的改革,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
(一)承包地:稳定延包,规范流转
承包地可是农民的命根子,这次改革首先就是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大稳定、小调整”,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还会扩大整省试点范围。这对农民来说可是个好消息,意味着土地承包权能更长久地得到保障,心里更踏实了。
以前土地流转的时候,有些地方为了追求规模化,搞“一刀切”,下指标、定任务,强迫农民流转土地,结果农民的权益没得到保障,还产生了不少矛盾。现在新规明确禁止这种做法,鼓励通过发布流转价格指数、实物计租等市场化手段,让流转费用合理稳定。这样一来,农民在土地流转中有了更多话语权,能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需求,决定是否流转土地、以什么价格流转。比如说,隔壁村的老李,以前村里强行让他把地流转给一个种植大户,价格还很低,老李心里一直不痛快。现在有了新政策,老李可以自己找更合适的承租方,价格也谈得更满意,收入增加了,积极性也高了。
而且,在土地流转过程中,还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像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这些新型主体有资金、有技术,能把土地利用得更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还会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比如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服务,帮助小农户更好地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解决他们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事。
(二)宅基地:确权赋能,合理盘活
宅基地和上面提到的承包地一样,是农民非常重要的资产。这次改革,首先要扎实做好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这就好比给农民的房子和宅基地上了个“保险”,明确了权属关系。到2027年底前,全国要完成这项工作,到时候农民手里有了《不动产权证书》,心里就更有底了。不管是遇到拆迁,还是想把房子出租、入股,都有了合法依据。像隔壁镇的老张,之前因为宅基地没有确权,想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开农家乐,租客一直担心产权问题,不敢租。确权之后,很快就找到了租客,每年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盘活利用方面,允许农户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把闲置的农房利用起来。现在乡村旅游很火,很多城里人都喜欢去农村体验田园生活,这就给农村闲置农房的盘活带来了机会。把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农家乐,既能满足城里人的需求,又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过,这里有两条红线不能碰: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这是为了保护农民的权益,防止城市资本无序涌入农村,抢占农民的生存资源。
(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序入市,健全机制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这次改革的一大亮点。以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不能直接进入市场交易,这就限制了土地的价值和农村产业的发展。现在,按照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收益分配和权益保护机制。
入市之后,农村土地可以和国有土地一样,在市场上公平竞争,通过出让、租赁、入股等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产业。比如,可以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建设农村电商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厂等,为农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农民增收。而且,入市所获得的收益,会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给农民和村集体,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的红利。但是,入市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规划和用途管制,不能随意改变土地用途,确保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农民关切:权益保障与未来发展
对于咱农民朋友来说,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权益能不能得到保障,未来的生活会有哪些变化。
从权益保障来看,这次改革处处都体现了对农民的关怀。在承包地延包过程中,确保绝大多数农户承包地总体顺延、保持稳定,不会出现随意收回、调整土地的情况。在宅基地方面,确权登记颁证让农民的财产权益得到法律保护,盘活利用也是在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进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也充分考虑了农民的利益,让农民能从中受益。
从未来发展角度讲,农村闲置土地改革为农民打开了新的增收大门。通过土地流转、农房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民可以获得租金、股金、薪金等多种收入。同时,随着农村产业的发展,很多年轻人会选择回乡创业、就业,农村的人气会越来越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会不断完善,农村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面临挑战:改革推进中的难题与应对
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农村闲置土地改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思想观念转变难。有些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土地闲置,也不愿意流转或者盘活利用,担心失去土地就失去了保障。还有些农民对新政策不了解,持观望态度,不敢轻易尝试。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村里广播、开村民大会、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让农民真正了解改革的好处和政策细节,消除他们的顾虑。
另一方面,配套制度不完善。比如,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流转效率低。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收益分配和监管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细化,防止出现收益分配不均、土地被滥用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加快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制度,搭建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完善收益分配和监管机制,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农村闲置土地大改革,是一次关乎农村未来发展、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变革。虽然在推进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一定能让农村的闲置土地“活”起来,让乡村振兴的梦想照进现实,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来源:陀螺34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