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龙吃了没文化的亏!西贝3天反转2次,美的欠薪举报却1天摆平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6 21:23 1

摘要:面对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一开始是断然否认的,还做了个很有魄力的决定,

这一边,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最终还是公开道歉了,

那边,美的被网友举报员工工作14小时后离职还被欠薪。

9月中旬,这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企业危机几乎同时爆发,

但背后反映的问题却惊人相似。

事情得从罗永浩质疑西贝使用预制菜开始说起,

面对质疑,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一开始是断然否认的,还做了个很有魄力的决定,

9月12日起,全国370家门店开放后厨,让消费者现场参观菜品制作过程。

这招看起来很有诚意,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清白,

但是好景不长,9月14日中午12点55分,西贝又发布内部通知,暂停了门店后厨的参观。

店员给出的理由是"主要为了保证后厨的正常运营"。

这个操作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刚说要透明,结果两天就暂停了,这不是给外界更多猜测的空间吗?

更戏剧性的转折出现在9月14日,贾国龙在某个行业群里的发言截图流出。

截图里他说:"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

红星资本局找相关人士核实过,确认这张截图是真的。

贾国龙还表示,西贝今后要"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底向胖东来学习,

这个态度转变可以说是180度大转弯,从之前的硬扛到现在的认错道歉。

但事情还没完,9月15日凌晨,罗永浩又发文了,

原来贾国龙在群里还说过罗永浩是"网络黑社会",这下罗永浩不干了,

直接发文回应:"贾总,你说我是网络黑社会,我认为你是诬蔑诽谤。"

罗永浩还提议,找个大的网络平台直播,两人当面公平公正地对一次话,

既能澄清西贝的真相,也能对中国预制菜产业和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做贡献。

这场争议已经从最初的"是否使用预制菜"升级为围绕企业透明度、

公信力和个人信誉的公开交锋了。

就在西贝危机还在发酵的时候,美的也摊上事了,

有网友发帖说,自己父亲在美的工厂工作,一天要干14小时,离职后还拿不到工资。

这帖子很快获得了上万点赞和评论,成了热议话题。

不过美的的回应速度很快,9月14日下午就出面澄清了,而且拿出了实打实的证据。

美的说,发帖人的父亲张先生52岁,9月8日到11日在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做一线操作工,

期间正常上下班,没有加班到21点的情况。

他们还调了考勤记录、工厂监控、工厂班车监控,这些都能证明工时正常。

关于薪资问题,美的解释说,给张先生打款时,银行系统显示员工账号异常,多次转入失败。

9月13日张先生工资已经当面结清,并不存在公司故意欠薪行为。

美的还透露了一个细节:发帖的是张先生28岁的女儿张女士,她在未核实基本事实的情况下,

用18岁妹妹的小红书账号发布了关于美的用工的不实信息。

说实话,美的这次的危机处理还是比较到位的,

第一时间回应,拿出具体证据,比单纯的口头解释要有说服力得多。

对比这两起事件,我们能看出企业面对舆情危机时的不同处理思路,

西贝的应对可以说是有些混乱的,

先是否认,然后开放后厨证明清白,接着又暂停开放,最后创始人道歉认错。

这种反反复复的操作,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到底在隐瞒什么"的疑问。

美的的处理就相对干脆利落,

面对质疑,直接拿出考勤记录、监控画面、转账记录等硬证据,用数据和画面说话,

比空口白话更有说服力。

这两件事背后,其实都指向同一个核心问题:公众越来越不愿意相信"单方面的说法",

消费者也不再满足于"你说我听",而是希望"我看你做"。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争议的发生,正好赶上了行业监管政策的重要节点,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经通过专家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个标准一旦实施,餐饮门店是否使用预制菜将首次纳入强制信息披露范畴,

未来餐饮企业必须清楚告诉消费者:哪些菜是预制的,哪些是现炒的,

信息披露不再由企业自行决定,而是受国家标准约束。

市场监管总局也在征求《食品安全检查员管理暂行办法》的意见,

要统一检查员的考核培训标准。

这些政策如果落地,像西贝这样的餐饮企业就有了明确的规范可循,

对整个行业来说,也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纠纷。

在这场争议中,当当创始人李国庆他说"一句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有些极端了",

还劝贾国龙"别灰心,不是灭顶之灾"。

李国庆觉得不用一棍子打死预制菜,关键是给消费者知情权,

他自己去西贝吃过,觉得口感不错,但也认为价格可以更亲民一些。

这种既不偏向企业也不偏向消费者,而是从行业角度提出合理建议的声音,

其实是争议中最需要的理性声音。

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华与华董事长华杉曾公开表示,

华与华为西贝服务十年收取6000多万咨询费,并计划下一个十年收取1-2亿。

西贝内部人士也证实了这个说法,华杉还在9月12日力挺贾国龙,说西贝是中国最好的企业之一。

从西贝到美的这两起事件,我们能看到一个清晰的趋势,

在这个人人都是"监督员"的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这种变化对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挑战在于,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被放大,任何一句话都可能被质疑,

机遇在于,真正做得好的企业,可以通过透明获得更大的信任和认可。

文编辑:X

西贝创始人道歉:改! 2025-09-15 06:54·观察者网

“一天工作14小时离职被欠薪”?美的回应 2025-09-14 22:30·澎湃新闻

来源:靳律法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