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叫韩旭,由于出色的工作,被居民亲切地喊作“旭子”“党员旭子”“旭子主任”;还是因为出色的工作,近日获评自治区先进工作者。
“旭子,这台发球机又有些不灵敏了,你抽空再来给调调哇。”
清早六点半,刚起身的他就接到矿山路街道百灵社区王大爷的电话。
“行行行,我一会儿就过去。”他应承着,加快了洗漱的动作。
虽然离开社区到区政府办公室工作已有几个月时间,但居民们仍像他在社区工作时一样,遇事儿总爱找他。
他叫韩旭,由于出色的工作,被居民亲切地喊作“旭子”“党员旭子”“旭子主任”;还是因为出色的工作,近日获评自治区先进工作者。
“嗨,尽小事儿,而且实在是太忙。”
笔者多次约访,都被他婉言推脱,这回终得约。
他是真的忙。
然居民利益无小事。
小事显真情。
小事见真章。
乒乓弧线画初心
“发球机修好啦?”
“修好啦。小毛病,调了调出球频率和旋转强度,清理了下球道,就正常了。”
说到这个发球机,略显拘谨的韩旭打开了话匣子。
2022 年 6 月,韩旭踏入百灵社区工作岗位,开启了他的暖心服务之旅。初来乍到,他便马不停蹄地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深入了解居民需求。很快,他发现社区居民对乒乓球运动情有独钟,然而却因缺乏专业指导,“大都在胡打乱拍”。“群众有所需,我必有所应。”韩旭没有丝毫犹豫,毅然拿出4000元积蓄,购置了一台乒乓球发球机,安置在社区乒乓球活动室供居民免费使用。
从此,这个年轻的社区干部,用发球机清脆悦耳的韵律,叩开了党群连心的第一扇门,这台机器也成了社区的“温度计”:年轻人教老人用APP预约时段,退休教师主动担任义务指导员,世纪城一期的居民群更因一封手写给韩旭的感谢信沸腾。而韩旭自己更满意、感动于每日活动室里那道老少齐聚,击球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的温馨场景。
网络飞线系知心
姚某家的窗户正对矿山,却整整三年没拉开过窗帘。这位因亲人离世患上精神残疾的退役军人,在韩旭的手机备忘录里标注着“每周三必访”。2023年寒冬,当韩旭提着米面油第9次叩门时,姚某支支吾吾吐露心声,单调枯燥的生活让他渴望网络带来的多彩世界,可家中却没有网络。
韩旭听后,暗下决心一定要帮他解决难题。他四处奔走,积极与内蒙古广电网络公司对接,多次与公司经理面对面沟通,争取到优惠办理有线电视及宽带的政策。不仅如此,韩旭还自掏腰包,帮姚某办理了入网手续。每天看上了久违的“新闻联播”,不时在同学群、战友群冒个泡,姚某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久违的笑容。“韩主任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是他让我的生活重新有了色彩、有了盼头。”姚某动容地说。
公交专线载爱心
“在公交车上开议事会?开始大家都觉得是天方夜谭。”社区居民、退休教师刘先生清晰记得那个春日:韩旭组织社区干部、企业负责人和20多位银发居民代表,挤在公交车上“商议大事”,最终成功定制百灵社区惠老公交专线。“公交专线开通后,老人们出行、购物方便多了。不仅如此,韩旭还积极与超市沟通,为老年人争取更多优惠。”刘先生感慨道:“这孩子真没的说,调工作后大家都挺想他。”如今,“惠老公交”已成为社区服务居民“红色品牌”,也成为连接社区与超市、温暖老人心田的“爱心纽带”。
“旭子工作踏实还有思路。”社区老干部这样评价他。
是的,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是韩旭显著的特点,社区工作期间,他累计总结出帮办代办“1 + 7 + N”工作法、民族团结“156”工作法、为民服务“勤政七天”工作法等 3 个特色亮点工作法,还创新性地启动百灵社区“红色蓄能库”,大大提升了社区的服务规范和工作效率。
写就此文传韩旭作“第一读者”时,暮色中的他仍在区政府二楼的办公室里忙个不停:与工科局对接工业产值数据,向财税部门及时了解地区经济收入动态,撰写一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心得……电脑屏幕映亮胸前的党徽,也映亮他那张英俊坚毅又充满朝气的脸。
供稿:张 鑫
视觉:张婷婷
主编:张 鑫
复审:郭建华
三审:屈 林
终审:罗惠文
来源:娱乐文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