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共识 | 注射生物制剂治疗膝骨关节炎:欧洲ESSKA-ORBIT共识相关意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21:08 1

摘要:膝骨关节炎(OA)作为影响全球超5亿人的常见关节疾病,保守治疗方案的优化一直是临床关注重点。近日,欧洲运动创伤学、膝关节外科与关节镜学会(ESSKA)通过ORBIT项目发布两项重磅共识,分别聚焦血液衍生产品(富血小板血浆,PRP)与基于细胞的治疗(CBT),为

前言

膝骨关节炎(OA)作为影响全球超5亿人的常见关节疾病,保守治疗方案的优化一直是临床关注重点。近日,欧洲运动创伤学、膝关节外科与关节镜学会(ESSKA)通过ORBIT项目发布两项重磅共识,分别聚焦血液衍生产品(富血小板血浆,PRP)与基于细胞的治疗(CBT),为临床实践提供权威指导。

血液衍生产品(富血小板血浆,PRP)相关

(一)PRP原理与适应症

PRP用于膝骨关节炎治疗的临床证据:有足够的临床前和临床证据支持将PRP用于膝骨关节炎的治疗,其在安全性和临床获益上优于安慰剂、透明质酸(HA)及皮质类固醇(CSs),且荟萃分析与临床前研究结果一致。

推荐等级:A

PRP适用的膝骨关节炎程度:PRP主要适用于轻至中度膝骨关节炎(Kellgren-Lawrence分级,KL≤3级)患者。

推荐等级:A

PRP用于重度膝骨关节炎(KL4级):特定重度膝骨关节炎(KL4级)病例,如患者因合并症拒绝或不适合手术时,可考虑PRP治疗,但预期效果较差,医生需谨慎告知患者。

推荐等级:C

PRP用于髌股关节骨关节炎(PFOA):合并髌股关节骨关节炎不构成PRP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禁忌症或限制因素,PRP可作为合并该病症患者的治疗选择,尤其对疾病早期可能有积极疗效。

推荐等级:C

PRP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禁忌症:除膝关节注射普遍禁忌症外,局部禁忌症包括注射部位感染、皮肤病变等;全身性禁忌症包括活动性感染、活动性恶性肿瘤、炎症性疾病(可能降低疗效)、血液及血小板异常疾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为相对禁忌症,需告知患者预期效果可能较差,合并恶性肿瘤或全身性疾病时使用需谨慎。

推荐等级:D

PRP适用的年龄范围:无法推荐PRP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特定年龄范围,老年患者治疗反应可能降低,治疗决策应综合考虑其他因素,而非仅依据年龄。

推荐等级:D

炎症期伴关节积液时PRP的使用:虽缺乏充分证据,但PRP有抗炎特性,存在积液时抽取积液有助于缓解症状且避免PRP稀释,故建议抽液后可考虑使用PRP。

推荐等级:D

PRP治疗成功后症状复发的处理:PRP疗效随时间减弱,患者症状再次出现时,可考虑再次进行PRP治疗。

推荐等级:D

PRP用于无症状早期膝骨关节炎预防:目前不主张对无症状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使用PRP,因缺乏足够临床证据表明其有预防疾病进展或软骨保护作用。

推荐等级:D

PRP与皮质类固醇(CS)的比较:皮质类固醇短期缓解症状但损害软骨、加速退变,PRP疗效持续时间更长、安全性更高、并发症更少,是更安全、无软骨毒性且更有效的治疗选择,能带来长期临床改善。

推荐等级:A

PRP与透明质酸(HA)的比较:支持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优先使用PRP而非透明质酸,因PRP在整体临床改善效果和疗效持续时间上更具优势,但需注意产品配方差异可能给荟萃分析结论带来偏差。

推荐等级:B

PRP对膝骨关节炎的疾病修饰作用:目前关于PRP对人类膝骨关节炎疾病修饰作用的临床证据尚不充分,虽动物模型研究提示其有相关作用。

推荐等级:C

自体条件血清(ACS)用于膝骨关节炎:因ACS研究较少,临床疗效结果不一致,缺乏足够证据,无法就其用于膝骨关节炎治疗给出推荐意见。

推荐等级:B

α-2-巨球蛋白(A2M)用于膝骨关节炎:因A2M研究较少,且无相关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无法给出推荐意见,虽临床前研究显示其有抗炎、减缓软骨损伤和骨吸收作用。

推荐等级:D

(二)PRP制备与表征

富白细胞PRP(LR-PRP)与贫白细胞PRP(LP-PRP)的选择:两种PRP均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选择,现有研究未明确两者优劣,PRP疗效受多因素影响,不能仅依据白细胞存在与否判断。

推荐等级:B

PRP注射的血小板数量/浓度范围:目前无法确定PRP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最佳血小板数量范围,因PRP作用复杂,血小板数量与临床疗效相关性未明确。

推荐等级:C

PRP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临床研究中至少应记录基础全血细胞、血小板组成及PRP相应指标作为质量控制措施,以助力疗效研究和产品比较,未来应推广至临床常规应用。

推荐等级:D

PRP注射体积:目前无法就PRP注射体积给出推荐意见,确定体积时可考虑膝关节大小,已报道的注射体积范围为2-12mL。

推荐等级:D

(三)PRP治疗方案

PRP注射次数:推荐每个治疗周期PRP注射2-4次,因多数研究显示多次注射优于单次,且需考虑产品差异对疗效的影响。

推荐等级:B

PRP多次注射的间隔时间:推荐PRP多次注射间隔1-3周,因生长因子主要活性期在注射后前3周,已报道的间隔时间范围为1-4周。

推荐等级:B

血液采集和PRP注射的注射器、针头规格:针头规格不影响血小板完整性及PRP注射、血液采集操作;用大规格注射器手动采血时,需控制流速避免溶血。

推荐等级:C(针头规格影响)、D(采血流速控制)

PRP治疗期间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使用:建议PRP注射前2周、注射后1周避免使用NSAIDs,术后需止痛可选用非抗炎类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曲马多)。

推荐等级:C

PRP注射时局部麻醉药的使用:不建议PRP注射时使用关节内局部麻醉药,可皮下注射局部麻醉药且不穿透关节囊。

推荐等级:D

PRP治疗期间抗生素的使用:不建议PRP治疗期间常规使用抗生素,因无证据支持其治疗前后使用抗生素。

推荐等级:D

PRP治疗前的饮食限制:建议PRP治疗前24小时避免高脂肪食物,前48小时避免饮酒,因无禁食对PRP疗效直接影响数据,但高脂肪饮食和酒精会影响血小板状态。

推荐等级:D

PRP治疗前皮质类固醇(CS)注射:不建议PRP与皮质类固醇注射在相近时间进行,患者近期注射过皮质类固醇,需至少间隔6周再进行PRP治疗。

推荐等级:D

PRP与透明质酸(HA)联合使用:目前不推荐PRP与HA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因无明确证据表明其优于单独使用PRP,需更多研究数据支持。

推荐等级:C

PRP与细胞疗法联合使用:目前不推荐PRP与细胞疗法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因无明确证据表明其优于单独使用PRP或细胞疗法。

推荐等级:B

基于细胞的治疗(CBT)相关

(一)CBT原理与适应症

即时制备型CBT(POC-CBT)用于膝骨关节炎:POC-CBT用于膝骨关节炎安全且有临床获益,短期和长期随访均显示疗效,但目前不推荐作为一线注射治疗方案,仅在其他非手术和注射治疗无效且无手术指征时可考虑。

推荐等级:B

扩增型CBT(Expanded-CBT)用于膝骨关节炎:在获得监管批准前提下,Expanded-CBT有足够证据支持其用于膝骨关节炎治疗,短期和长期随访均显示疗效;但因自体产品制备复杂,不推荐作为一线注射治疗方案,仅在其他非手术和注射治疗无效且无手术指征时可考虑。

推荐等级:A(治疗有效性)、B(一线治疗推荐)

CBT适用的膝骨关节炎程度:CBT对KL1-4级膝骨关节炎均有临床获益,主要适用于KL1-3级患者,对KL4级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推荐等级:B

CBT用于重度膝骨关节炎(KL4级):CBT可用于重度膝骨关节炎(KL4级),临床获益可持续12个月,尤其适用于其他非手术治疗无效、无手术指征、拒绝手术或因合并症无法手术的患者,但需告知患者疗效可能较差且持续时间较短。

推荐等级:C

CBT适用的年龄范围:无明确年龄限制,多数研究纳入18-75岁患者,年龄增长可能导致干细胞数量减少、质量下降(脂肪来源干细胞受影响较小),但细胞数量、活力与疗效关联不明确,治疗决策应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推荐等级:D

炎症期伴关节积液时CBT的使用:虽缺乏充分证据,但CBT有抗炎特性,存在积液时抽取积液有助于缓解症状、避免CBT稀释且改善关节内环境,故建议抽液后可考虑使用CBT。

推荐等级:D

CBT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禁忌症:除膝关节注射普遍禁忌症外,妊娠期患者因缺乏安全性证据应避免使用;合并恶性肿瘤或全身性疾病时,因可能存在未知相互作用需谨慎;排除标准分为局部、采集部位、全身性相关禁忌症,具体可参考补充资料。

推荐等级:D

CBT对膝骨关节炎的疾病修饰作用:目前无足够直接证据表明CBT对人类膝骨关节炎有疾病修饰作用,虽动物模型研究显示不同来源CBT有相关作用,且脂肪组织来源产品效果较优。

推荐等级:C

CBT治疗成功后症状复发的处理:自体CBT治疗成功后症状再次出现(疗效持续约12个月)时,可考虑再次治疗;异基因CBT重复治疗可能引发局部免疫反应或增加轻度不良事件风险,需谨慎。

推荐等级:D

CBT与皮质类固醇(CS)的比较:无证据表明CBT疗效优于皮质类固醇,但皮质类固醇损害软骨、加速退变且疗效短期,CBT无软骨毒性、疗效可能更持久、安全性更高,尤其适合可能需重复注射的患者(如年轻患者),是更优的长期治疗选择。

推荐等级:D

CBT与透明质酸(HA)的比较:多数研究显示CBT在临床改善效果和疗效持续时间(最长12个月)上优于透明质酸;但因CBT制备过程更具侵入性且复杂,推荐作为二线注射治疗方案。

推荐等级:B(疗效比较)、D(治疗线级推荐)

CBT与富血小板血浆(PRP)的比较:无证据表明CBT疗效优于PRP或具有明确优势;且CBT制备过程更具侵入性且复杂,故推荐PRP作为一线骨生物制剂注射治疗方案,CBT作为二线方案。

推荐等级:C(疗效比较)、D(治疗线级推荐)

异基因细胞产品用于膝骨关节炎:异基因CBT临床研究有前景,但样本量小、制备和患者群体异质性大,最佳方案未明确,且无证据表明其疗效优于自体CBT;不过其可避免供区并发症,故可用于无法接受或禁忌自体CBT的患者。

推荐等级:C

(二)CBT制备与表征

骨髓穿刺液(BMA)与骨髓穿刺浓缩液(BMAC)的比较:推荐使用双次离心制备的BMAC产品,因双次离心BMAC细胞浓度更高、间充质干细胞数量更多且可能提升疗效,同时需采用合适的骨髓采集技术和器械;无直接比较BMA与BMAC疗效的对照研究,合适技术采集的BMA与单次离心BMAC细胞数量相当,相同采集条件下BMAC细胞数量更高但体积更小。

推荐等级:D

脂肪组织机械制备的基质血管成分(SVF)与微碎片化脂肪组织(MFAT)的比较:两者均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选择,成分和结构不同,但安全性和疗效相似,最长24个月随访显示患者主观疗效满意,目前无证据表明其中一种更优。

推荐等级:D

扩增型CBT与即时制备型CBT(POC-CBT)的比较:两者均为膝骨关节炎治疗的可接受选择,均安全且临床获益可持续12-24个月,扩增型细胞数量更稳定但成本高、制备复杂;因研究场景、方案差异及患者未分层,无法推荐某一类产品更优。

推荐等级:C

注射用CBT的质量控制措施:报告细胞表征是CBT最低质量控制要求,建议遵循“骨科生物制剂研究最低信息(MIBO)要求”报告数据,以改进临床实践和研究质量、便于产品比较。

推荐等级:D

脂肪组织采集相关因素的影响:无法推荐脂肪组织最佳采集部位、器械和轨迹数量;体外研究显示不同采集部位细胞特性有差异,但临床研究设计不足;温和采集方法对细胞完整性影响小,但无临床数据支持最佳器械;无研究关注采集轨迹数量影响;运动员采集难度大,可选择少需脂肪量的制备方法或联合其他骨生物制剂。

推荐等级:D

骨髓采集相关因素的影响:髂后上棘和髂前上棘是推荐的骨髓采集部位,因无比较不同采集部位的临床研究,但这两个部位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多;为减少外周血污染、提高骨髓质量,推荐用10mL注射器多点穿刺、多轨迹、逐步推进采集少量骨髓液(每部位2-5mL),无比较不同采集器械的临床研究。

推荐等级:C

(三)CBT治疗方案

扩增型间充质干细胞/基质细胞(MSCs)的注射数量:目前无法确定扩增型MSCs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最佳注射细胞数量范围,多数研究使用个细胞,但研究设计不严谨、异质性大,细胞数量与疗效无明确关联,且不同研究用量差异大。

推荐等级:C

CBT治疗周期的注射次数:无法推荐CBT治疗膝骨关节炎某一注射方案(单次或多次)更优,自体即时制备型CBT均采用单次注射方案,扩增型CBT多次注射有临床获益,但无足够证据表明多次注射优于单次。

推荐等级:C

CBT治疗前的饮食与行为限制:自体CBT治疗前几周建议患者避免饮酒、吸烟;因多数即时制备型CBT含外周血污染,建议治疗前24小时避免高脂肪食物,无饮食、禁食等对CBT疗效直接影响的临床数据,但基础研究显示这些因素影响干细胞功能。

推荐等级:D

CBT治疗期间抗生素的使用:不推荐CBT治疗期间常规使用抗生素,因无证据支持其治疗前后使用抗生素;但自体CBT制备涉及组织采集有感染风险,需在无菌环境操作,感染高风险人群(如糖尿病、重度吸烟者等)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推荐等级:D

PRP与CBT联合使用:目前不推荐PRP与CBT联合治疗膝骨关节炎,因无明确证据表明其优于单独使用CBT,虽联合使用可能有潜在益处。

推荐等级:C

参考文献:

1. Laver L, Filardo G, Sanchez M, et al. The use of injectable orthobiologics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 European ESSKA-ORBIT consensus. Part 1-Blood-derived products (platelet-rich plasma).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24;32(4):783-797.

2. de Girolamo L, Filardo G, Abat F, et al. The use of injectable orthobiologics for knee osteoarthritis: A formal ESSKA-ORBIT consensus. Part 2-Cell-based therapy.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9, 2025.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