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旧巷的糖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6 20:00 1

摘要:林晚在加班结束的深夜里,又一次在地铁口看到了那个背影。藏青色的旧外套,发尾沾着点雨丝,手里攥着个鼓囊囊的布袋子,像极了母亲苏慧还在时的模样。她追出去,雨幕里只有匆匆掠过的车灯,那背影早没了踪迹。

林晚在加班结束的深夜里,又一次在地铁口看到了那个背影。藏青色的旧外套,发尾沾着点雨丝,手里攥着个鼓囊囊的布袋子,像极了母亲苏慧还在时的模样。她追出去,雨幕里只有匆匆掠过的车灯,那背影早没了踪迹。

手机屏幕亮着,是母亲的旧号码,五年了,她始终没舍得删。指尖划过屏幕,她想起上周整理遗物时翻出的那件米白色毛衣——领口织到一半,毛线球还缠在竹针上。那年她二十岁,嫌毛衣花纹老气,跟母亲大吵一架,摔门而去,再没机会说一句“对不起”。

雨水打湿了眼镜,林晚揉着发酸的眼,转身往老街区走。那里还留着母亲生前住的老楼,墙皮斑驳,楼梯间飘着邻居家炒菜的香味。她站在单元门口,望着三楼那扇漆黑的窗,突然一阵眩晕,眼前的路灯晃成了一团暖黄的光。

再睁眼时,蝉鸣声裹着热浪扑过来。

眼前是熟悉的红砖墙,墙上贴着“计划生育”的标语,楼梯口的旧自行车还在,车筐里放着个掉了底的布娃娃——那是她十岁时最喜欢的玩具。三楼的门开着,一个女人端着搪瓷盆出来倒水,藏青色外套搭在胳膊上,头发用橡皮筋松松扎着,露出光洁的额头。

是苏慧。

年轻了二十岁的苏慧,眼角还没有细纹,手也没后来那么多茧子,只是眼下泛着淡淡的青黑,显然没睡好。她看到林晚,愣了一下,笑着问:“姑娘,你找谁啊?”

林晚的喉咙像被堵住,眼泪差点掉下来。她攥着口袋里的手机,指甲掐进掌心,才勉强挤出句话:“阿姨,我是隔壁单元的,来……来借点热水。”

苏慧爽快地让她进来,屋里飘着淡淡的药味。小方桌上摆着半碗没喝完的稀饭,旁边放着个铝制药盒,墙上贴着林晚十岁时得的“三好学生”奖状,边角都卷了边。里屋传来小孩的咳嗽声,苏慧快步走进去,林晚跟着凑到门口,看见床上躺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脸蛋烧得通红——那是十岁的自己。

“晚晚,把药喝了好不好?”苏慧坐在床边,声音放得很柔,把冲好的药吹了又吹,“喝了药,明天就能去学校跟同学玩了。”

小林晚扭着头不乐意:“不喝!苦!你刚才去哪了?我醒了都没人陪我!”

林晚的心脏猛地一揪。她记起来了,这天她发高烧,母亲本该早点回来的,可奶奶突然在菜市场摔了跤,母亲先送奶奶去医院,又冒雨跑了三家药店才买到她要的退烧药。当时的她只觉得委屈,却没看见母亲湿透的裤脚,也没听见母亲藏在厨房的咳嗽声。

苏慧没生气,只是把药碗又往跟前递了递:“是妈妈不好,回来晚了。你看,我给你买了水果糖,喝完药就给你吃,好不好?”她从布袋子里掏出个玻璃糖罐,里面装着五颜六色的水果糖,是林晚小时候最爱的那种。

林晚站在门口,看着母亲小心翼翼地哄着床上的自己,突然想起二十岁那年的冬天。她跟母亲吵完架,摔门去了同学家,夜里接到邻居电话,说母亲冒雪去找她,在路口摔了一跤,膝盖肿得老高。她赶回家时,母亲正坐在沙发上织毛衣,见她回来,只说:“外面冷,快把羽绒服穿上。”那天的毛衣,后来她再也没敢拿出来过。

“阿姨,我来帮你吧。”林晚走过去,接过母亲手里的药碗,学着母亲的样子吹了吹,递到小林晚嘴边,“喝了药,糖就甜了。”

小林晚盯着她,又看了看苏慧,乖乖地张开嘴。药喝完了,苏慧立刻剥了颗橘子味的糖放进她嘴里,小脸上瞬间有了笑意。苏慧看着女儿,嘴角也扬起来,眼里的疲惫好像少了点,多了些温柔的光。

林晚看着这一幕,鼻子发酸。她想起自己上高中时,每天早上五点半,母亲都会起来给她做早饭,包子、油条、豆浆换着来,从不让她吃路边摊。有次她起晚了,没吃早饭就跑了,中午回家时,看见母亲把凉了的包子放在锅里温着,说:“知道你没吃,等着你回来呢。”

那天下午,苏慧要去给奶奶送药,又怕小林晚醒了没人管,林晚主动说:“阿姨,我帮你看着她吧,我反正没事。”

苏慧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那麻烦你了,桌上有饼干,你要是饿了就吃点。”她又叮嘱了小林晚几句,才匆匆出门。

屋里静下来,小林晚睡着了,呼吸很轻。林晚坐在床边,看着小时候的自己,又看了看桌上的饼干——是最便宜的动物饼干,她小时候总嫌不好吃,跟母亲要巧克力。现在才知道,那时候父亲下岗,家里靠母亲打零工挣钱,巧克力是多奢侈的东西。

她走到阳台,看见晾着的衣服,有母亲的旧衬衫,洗得发白,还有小林晚的外套,肘部缝了块补丁。苏慧的针线活很好,补丁缝得整整齐齐,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林晚想起自己工作后,买了很多新衣服,旧衣服随手就扔,母亲总说:“还能穿呢,扔了可惜。”她当时还嫌母亲唠叨,现在才明白,母亲不是抠门,是苦日子过怕了。

傍晚的时候,苏慧回来了,手里提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个肉包子。她把包子递给林晚:“姑娘,谢谢你帮我看孩子,这个你吃吧。”

林晚推辞:“阿姨,我不饿,给晚晚吃吧。”

“她刚才醒了,吃了点饼干,这个你拿着。”苏慧把包子塞到她手里,又去厨房忙活。林晚看着手里的肉包子,热气透过油纸渗出来,暖得她手心发烫。她想起母亲最后一次住院时,想吃老家的肉包子,她跑了好几家店都没买到,等她终于找到时,母亲已经吃不下了。

那天晚上,苏慧在灯下缝衣服,是小林晚的校服,袖口磨破了。林晚走过去,拿起桌上的针线:“阿姨,我帮你缝吧,我以前学过。”

苏慧愣了一下,笑着把衣服递给她:“好啊,你手巧。”

林晚拿着衣服,指尖碰到布料,突然想起母亲教她缝扣子的场景。那时候她十二岁,衣服扣子掉了,母亲坐在她旁边,手把手教她穿针引线:“晚晚,以后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妈妈不能一直陪着你。”当时她还撒娇说:“我不管,我就要妈妈陪。”

现在,她握着针线,缝得很认真,眼泪却一滴一滴落在布料上。苏慧看见她哭,慌了神:“姑娘,怎么了?是不是扎到手了?”

林晚摇了摇头,哽咽着说:“阿姨,我以前特别不懂事,总是惹我妈妈生气。她给我织毛衣,我嫌丑;她给我做早饭,我嫌不好吃;她跟我说话,我总说她唠叨。后来她生病了,我才知道她有多辛苦,可我还没来得及跟她说对不起,她就走了。”

苏慧坐在她身边,轻轻拍了拍她的背:“傻孩子,妈妈怎么会怪你呢?每个妈妈都一样,只要孩子好好的,比什么都强。你要是觉得对不起你妈妈,以后好好生活,就是对她最好的报答了。”

林晚抬头看着苏慧,她的眼睛很亮,像盛着星光。她突然想起母亲临终前,拉着她的手说:“晚晚,妈妈不怪你,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别太累了。”当时她哭得说不出话,连一句“妈妈,我爱你”都没说出口。

“阿姨,”林晚看着苏慧,声音很轻,“谢谢你。”

苏慧笑了:“跟阿姨客气什么,以后要是有心事,就来跟阿姨说。”

那天晚上,林晚在沙发上睡着了。醒来时,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她躺在自己的出租屋里,手里攥着颗橘子味的糖,糖纸已经被攥得皱巴巴的。

她起身走到书桌前,翻开母亲的日记。那是她上次整理遗物时发现的,以前从没看过。日记里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全是些琐碎的日常:

“今天晚晚发烧了,我送完妈去医院,又跑了三家药店才买到药,晚晚好像不高兴,明天给她买块蛋糕赔罪。”

“晚晚说想要新书包,我这个月多打几天工,争取下个月给她买。”

“晚晚今天跟我吵架了,说毛衣不好看,我是不是真的老了,跟不上孩子的审美了?”

“晚晚今天发工资了,给我买了护手霜,真好,我的晚晚长大了。”

林晚看着日记,眼泪止不住地掉。她拿起桌上的毛衣,那是母亲没织完的那件,她找来了剩下的毛线,学着母亲的样子,继续织。竹针在手里穿梭,她好像又看到了母亲坐在灯下织毛衣的样子,嘴角带着笑,眼里盛着温柔。

后来,林晚每个周末都会回老街区看看,有时候会去母亲以前常去的菜市场,买些新鲜的蔬菜,做一顿母亲爱吃的红烧肉;有时候会坐在老楼的楼梯口,听邻居们聊家常,好像母亲还在身边一样。

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总加班到深夜,会按时吃饭,会给自己买水果糖,会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她知道,母亲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她好好生活。

又是一个周末,林晚整理衣柜时,发现了那件织完的毛衣。她试了试,大小刚刚好,米白色的毛线很软,贴在身上暖暖的。她走到镜子前,看着穿着毛衣的自己,突然笑了。

窗外的阳光很好,蝉鸣声又响了起来,像极了二十年前那个夏天。林晚知道,母亲的爱从来没有离开过,它藏在毛衣里,藏在日记里,藏在每一颗橘子味的糖里,陪着她,一直走下去。

本故事为纯原创民间故事,寓教于乐,旨在丰富读者业余文化生活,所有情节根据民间口述整理而成。纯文学作品,借古喻今、明道讲理,勿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抄袭、侵权必究!

来源:装饰岁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