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解忧杂货铺”开张,专解烦心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6 20:12 3

摘要:近日,嘉兴首家电力“共享法庭”在平湖正式揭牌,此前省内多地也已设立此类法庭。它们如同一个个“解忧杂货铺”,专注于化解各类电力领域的“烦心事”,致力于将纠纷消弭于萌芽、化解在基层。

秋风起兮,忧思萦怀。

何以解忧?一方庭院,足可安顿人心。

近日,嘉兴首家电力“共享法庭”在平湖正式揭牌,此前省内多地也已设立此类法庭。它们如同一个个“解忧杂货铺”,专注于化解各类电力领域的“烦心事”,致力于将纠纷消弭于萌芽、化解在基层。

为何要建设电力“共享法庭”?

近年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向智能化、绿色化、市场化及用户友好型方向快速演进,环境、政策变化频繁,导致相关纠纷频发。2024年,全国法院受理农村电力设施建设补偿类案件就达1.2万件。

电力纠纷处理面临着诸多新挑战。

一方面,来自法律制度适应技术演进的“阵痛”。

现行法律体系难以全面覆盖新业态、新技术带来的法律问题。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市场主体涌现,引发合同纠纷、调度责任认定、数据权属等多重问题。

同时,新型电力系统融合电力、数据、环保、网络安全、金融等多领域属性,造成法律适用跨领域、跨行业的复杂局面。尤其在调度权限、市场边界、碳市场协同、信息安全等方面,仍存在法律空白。技术迭代速度远超监管更新,进一步导致部分领域出现监管真空。

另一方面,源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和社会性。

电力纠纷往往体现出高度专业化和技术复杂性的特点。例如,触电责任认定、设备故障分析、电能质量争议等典型问题,需依赖专业鉴定与技术证据,非专业人员难以厘清。

嘉兴首家电力共享法庭环境丨沈虹 摄

在电力市场交易层面,电力商品因其发、输、配、用实时平衡的物理特性与市场机制的复杂性,衍生出多样而特殊的需求。诸如偏差考核、费用分摊等机制设计通常涉及大量技术参数与规则条款,结构复杂且理解门槛高,加之市场主体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容易引发履约争议与经济纠纷。

面对“难上加难”的纠纷处置局面,电力“共享法庭”应运而生,成为填补治理真空的创新回应。

2022年7月,国网杭州市富阳区供电公司联合区法院成立全省首家数字化电力“共享法庭”,以“一屏一线一终端”打破时空限制,将调解指导、在线诉讼、普法宣传等司法服务送至群众家门口。

不到三年,杭州已建成38个电力“共享法庭”,实现区、镇、村全覆盖,并在全省迅速推广,将司法服务的载体和触角延伸到了社会的神经末梢。

电力“共享法庭”如何运行?

从一个案例可见一斑。

2025年1月,浙江台州仙居县步路乡委托某绿化公司处理染病松树,施工队在湖山村附近因操作不当导致树木倾倒、电力线路跳闸。浩宇电气有限公司受委托进行紧急抢修,并清理影响线路的树木。事后,浩宇电气及受损村民向绿化公司索赔未果,案件通过“浙江解纷码”分流至仙居县电力“共享法庭”。

法庭庭务主任及时组织三方沟通,联系法官通过视频连线方式释法说理,并邀请当地供电公司说明故障及抢修情况。最终,涉事企业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签署,受损村民对赔偿方案表示认可。

一桩可能冗长繁琐的电力纠纷,就这样在电力“共享法庭”中悄然化解。

在嘉兴首家电力“共享法庭”内,平湖市新埭人民法庭法官助理徐堪弈为电力调解员们开展远程业务培训丨陈怡 摄

为何速度能这么快?

电力“共享法庭”高效运作得益于多方协同的解纷力量。它整合法官、供电公司法务、基层员工、村干部等,并与“浙江解纷码”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等衔接贯通,形成线上线下整体智治的调处流程,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从碎片治理到系统施策的转变。

法院提供专业法律支撑,确保合法公正;基层供电所工作人员、村干部等调解力量则赋予纠纷化解“人情味”,真正实现“矛盾不出村”。

此外,电力“共享法庭”也是普法教育前沿阵地。通过以案释法、庭审直播、风险提示库动态更新等形式,提升普法时效,从源头抑制纠纷出现。如在杭州,依托电力“共享法庭”开展电费征信“上门讲”、催缴诉前调,减少老赖行为;联动电力执法办,开展“法庭走基层”进现场,累计宣教300余次,处置外破事件2000余起,有效降低外破率60%。

让共享法庭实用好用也管用

如今,电力“共享法庭”已不仅是为民解忧的便捷驿站、群众身边的“最小法治单元”,更成为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

在功能拓展与服务深化方面,各地不断创新实践:

比如,在宁波,慈溪法院设立于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的电力“共享法庭”,依托“时代楷模”影响力,为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在线调解等精准司法服务;

在绍兴,上虞区法院在小越供电所设立“共享法庭”,推广“电力老娘舅”工作法,显著提升涉电矛盾调解质效;

电力老娘舅在政策处理丨AI生成

在杭州,当地供电公司通过电力“共享法庭”推出“建房一件事”服务,全流程覆盖农村建房用电环节,并嵌入普法教育与纠纷预防机制,从源头减少矛盾发生。

然而,要让电力“共享法庭”真正持续发挥作用,仍有诸多挑战需要应对。

当前,国网浙江电力正进一步扩大“共享”外延,通过推动市、县、乡、村四级电力服务与司法资源全面对接,构建“分层过滤、联动处置”纠纷化解链条,融合法官、电力调解员、行业专家、社区网格员及“法律明白人”等多方力量,打造“专业指导+群众工作”相结合的高效能调解团队。

此外,为系统提高共享法庭实际应用效率,国网浙江电力还积极开展电力法规、调解技巧与数字化应用等专业培训,推广“法官联点指导”“以案代训”机制,实施调解员持证上岗与等级评定制度,切实增强基层调解的法律适用能力与专业化水平。

穿越甲子,“枫桥经验”这一中国大地土生土长的社会治理智慧,在与时代的一次次照面中历久弥新。今天,它以电力为视角,不断回应新的时代课题。万变之中,不变的始终是为民服务的初心。

供稿:嘉兴·平湖公司 陈怡 屠梦飘 朱霁丹

编辑:项丹

校对:朱斐白

来源:国网浙江电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