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乙已孟秋,黄格胜大师的《漓江百里图》200米长卷山水国画,在广西美术馆展出。这是该巨作自1987年、2006年两度展出以来,20年后再次将《漓江百里图》完整呈现在观众面前。
漓水春秋画展展牌
乙已孟秋,黄格胜大师的《漓江百里图》200米长卷山水国画,在广西美术馆展出。这是该巨作自1987年、2006年两度展出以来,20年后再次将《漓江百里图》完整呈现在观众面前。
广西美术馆和《漓江百里图》展宣传条幅
早闻《漓江百里图》久负盛名,并作为国礼赠送给美国两任总统,此次有幸亲睹为快,精神为之一振。作为桂林人,我对家乡的山水有特殊的感情,把漓江百里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用水墨国画描绘在二百米宣纸上,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概括了漓江风景的精华精彩,不禁为之击掌叫好!
视频号:观展国画巨作《漓江百里图》
这里,还是用内行人的画展前言、作者创作谈、广西出版总社专家的序言辑录,并配上视频和截取长卷中的精华部分图片,以便保存欣赏学习,与大家分享、观摩这幅当代国画大师的宏篇巨制的山水国画名作。
黄格胜先生与《漓江百里图卷》题字
一、画展《前言》介绍“漓江画派”开山作
“漓水春秋”入画来。
黄格胜《漓江百里图》创作40周年学术回顾展•南宁站在广西美术馆隆重展出。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四家主办单位在画展《前言》对该画作了高度的概括和评价——
局部图1
梦萦桂州九百年,各裁漓水一段春。
漓江从古灵渠河口下接桂江,全长160多公里,从桂林市穿城而过。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以峰峦叠翠,洞奇石美,山清水秀闻名于世,自古以来是文人墨客流连之地,创作之源。翻开桂林的历史画卷,米芾、石涛、李熙垣、李秉绶、罗辰等丹青大师们曾在这里挥洒翰墨。20世纪,桂林画家云集,他们或因躲避战火,或因钟情漓江到桂林写生游历,从不同艺术视角创作了大量匠心独运的经典作品,其中齐白石、黄宾虹、李可染、白雪石、阳太阳、黄独峰等甚至因桂林山水的滋养完成了山水画艺术风格的转变,在中国美术星空划上耀眼的“桂林符号”。
局部图2
上世纪80年代,西方美术思潮席卷全国,新文化运动引起的新美术思潮与传统观念针锋相对,“中国画穷途末路论”甚嚣尘上,如何实现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现代发展,成为摆在那一代艺术家面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1985年,黄格胜先生以“非长卷何以骋其情”的恢弘气魄创作了《漓江百里图》,这幅长达200米的山水巨制,不仅以“百里漓江入画图”的壮阔视角重构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叙事,更以深植八桂大地的赤子情怀,在祖国西南边陲擎起了““漓江画派”的旗帜,成为新时代影响深远的文化现象。
局部图3
《漓江百里图》的破空而出,以地理脉络为经、四时晨暮为纬的时空重构,将芦笛岩的晨霭、兴坪的田园牧歌、阳朔月夜的静谧熔铸为流动的诗篇,在传统山水范式与现代审美意趣的交融中,开辟了地域性美术创作的崭新境界。黄格胜用“坐船游漓江”移步换景的多维视角,为“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古代文人山水审美注入了新的生命,不仅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全景式表现漓江山水的空白,更为捍卫中国传统山水画的中流地位吹响了反冲锋的号角。
局部图4
黄格胜上下漓江数十次,写生采风千余稿,历时三年“沉浸式对景写生”的创作方法和“以形写神、借景抒情”的创作理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山水画的当代发展,改变了过去画家描绘漓江山水“单打独斗”的局面,带动了广西乃至全国中国山水画创作的写生之风。领军人物的出现和共同创作理念的认同,让21世纪初“漓江画派”的形成成为现实,而《漓江百里图》则当之无愧被誉为漓江画派的“开山之作”。
局部图5
值此《漓江百里图》创作四十周年之际,广西有关方面以学术视角重新审视这杰作的历史价值,它既是当代中国山水画现代转型的重要路标,也是广西美术勇攀艺术高峰的历史见证。《漓江百里图》早已超越画卷本身,成为连接自然造化、人文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桥梁。自1987年、2006年两度展出以来,又一个20年过去了,再次将《漓江百里图》完整呈现在观众面前,既能满足广大艺术爱好者的强烈愿望,更应引起艺术界对中国山水画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当代发展命题和本土文化基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深层思考。
局部图6
本次展览以“漓水春秋”为主题,首次将不同时期的各个版本的画册以及黄格胜先生有关《漓江百里图》创作的珍贵文献史料同时展示出来。观众可以透过四十载时光沉淀,追溯到一幅山水画作从“搜尽奇峰打草稿”到艺术经典的蜕变历程,更能感受一位艺术大家的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
局部图7
四十载梦萦家山故土,二百米揽尽漓水春秋。黄格胜先生以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重塑了广西美术的精神坐标,垒起了令人高山仰止的艺术高度。愿观者沿画卷而行,在墨韵氤氲间领略漓水之春秋,感悟艺术与山河共振的磅博力量。
局部图8
画展对作者的介绍——
黄格胜,壮族,1950年出生,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八桂学者,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主席。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副主席,致公党广西区委会主委,广西艺术学院院长,漓江画派促进会会长,教育部高等院校美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等职。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优秀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荣获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局部图9
二、作者黄格胜《忆写漓江百里图》
锦绣中华,地大物博,河山壮美。我借读研究生和教学创作之机,多次奔走于三山五岳,雪山草地等美丽山水,给我留下最深最美印象并无数次描绘的还是“甲天下”的桂林山水。
局部图10
不知是天意还是缘分,我自幼便生活、生长、作画于桂林地区。不知何故,1981年我读研究生二年级时,中国地图出版社找到我,希望我以国画形式画一幅桂林旅游图。这无意中点醒了我,流淌干年万年的漓江,竟无人完整地表现她,难道上天把此机会留给了我?我一拍脑袋大喊一声“我来!”说“我来”容易,可我只读了不到两年的研究生,而且学的专业还是花鸟,我能胜任吗?画还是不画?经过几个月的思想斗争,不管好坏,我决定把它作为人生重要的学习和挑战的机会。做就要做到最好!我第一步就是对漓江进行认真的了解和熟悉,大量地阅读有关桂林山水的文史资料、照片和美术作品,对桂林山水的山形地貌、气候温差、风土人情、神话传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观察,同时开始对漓江反复观察,大量写生。准备期间,我依靠步行和借助自行车、渔舟等交通工具,三年沿漓江两岸往返数十次,完成写生创作稿近干幅。我把生活申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甚至梦中有关桂林山水的一切都详细地记下来,朝思暮想,梦绕魂牵,把整个桂林山水熔铸于心。1985年,我觉得桂林山水已经历历在目,成竹于胸,就开始了《漓江百里图》的创作。
局部图11
决定画,斩钉截铁!如何画?两眼一抹黑,脑子一盆浆糊。当年,中国美术界一股风潮:去传统中国化,中国画穷途末路论甚嚣尘上,而吃香的是以西方现代派为楷模的抽象方式。我反复思虑:我不跟风,必须具象地表现漓江,看画有如乘舟游览漓江,移步换景,柳暗花明。我冒着当时戴“俗”帽子的危险,在无草图、无照片参考的情况下,凭三年打的腹稿开始动笔了,越画想法越多,从桂林漓江上游芦笛岩顺流而下,画到了阳朔月亮山辍笔。梦菜漓水三百里,三年上下漓江积攒的激情此刻如决堤之水,一发而不可收。
局部图12
画此长卷还遇到一个大难题,画漓江是否要分春夏秋冬四季?为此,我纠结很久,因为南方地区的四季是不分明的,春夏难分,秋冬相接,深思熟虑后,我选择了画桂林的晨昏晴雨,效果还真是不错。
局部图13
动笔就不再停笔,三伏天“闭关”在桂林一家废弃的国营理发店里,解衣盘礴,晨昏不分,甚至通宵奋战。经过一个暑假近两个月的创作,画完一量一算,我竟然洋洋洒洒画了200多米,真是始料不及。
局部图14
三、《黄格胜自述》手稿谈《漓江百里图》的创作体会
毕业留校后,各方面基础大大提高,方向亦更明确,学习创作未有半点懈念,反而比学生时期更加勤奋。到1985年,已有数幅作品到日本、法国、伦敦等地展出,并有两幅作品同时入选全国美展。我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并在柳州、桂林、广州、美国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当有人问我,你的代表作是什么?我无言以对。或答了对方也不知道。
局部图15
我想我为什么不画一件大东西呢?我能写长篇小说吗?入学到留校五年来的苦学苦练的积累,应该到了一个厚积薄发的时期了,但是画什么呢?冥思苦想。
局部图16
漓江,举世闻名的漓江,在国际上甚至比广西还有名的漓江,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骚客吟咏过她,近代也有无数的丹青妙手描绘过他,其中不乏大师如徐悲鸿、李可染、关山月以及我的导师等,但他们不是尺幅单张就是小型手卷,还没有任何人把漓江以长卷的形式全面完整地表现出来,是画家们的大意疏漏还是历史有益的青睐?我为我这一次决定激动得夜不能寐,坐卧不安,创作的冲动在燃烧着我的心。
起大楼要准备材料,画大面也如此,我开始收集研究了一切能收集到的与漓江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并抓紧一切时间反反复复的沿漓江走了二十余次。当然,也有骑车、坐船和步行,画了上干幅速写和写生稿,做到了闭目漓江即在眼前,每座山的地形地貌、来龙去脉及各个角度的造型都已烂熟于心。之后,趁暑假躲到桂林一个工厂的理发室内,潜心静气,几乎断绝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和应酬,一气呵成了200米中国画长卷《漓江百里图》。
局部图17
那是何其紧张的两个月,正值酷暑,汗水经常滴在纸上,我没有画草图,我怕草图束缚了我的手脚,所以画得顺利之时,一泻千里,一天画十几米,画到难处,绞尽脑汁,几天下不了笔,梦中想起。画得顺利,悬于壁上,抽烟品茶,沾沾自喜;画不下去,茶饭无心,夜不能寐。
局部图18
当洋洋酒酒两百米长卷在桂林、南宁、美国成功展出后,反响强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人民日报》《中国日报》(英文)《文汇报》《羊城晚报》《中国环境报X广州日报》香港文汇报》《东方日报》《明报》《美国檀香山日报》《世界时报》《中报》《星岛日报》《金山时报》《国际日报》等国内外报刊报道了画展和介绍了作品。中央电视台拍摄播映了《漓江百里图》,“神州风采”栏目又专门拍摄播映;广西电视台拍摄了两部专题片,南宁电视台也相继拍摄了专题片;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大型画册(漓江百里图》,香港经贸出版社又再版。1988年11月《漓江百里图》……
局部图19
《漓江百里图》画册由中国驻美大使馆作为礼物送给美国当时新任总统布什,成为广西第一本进入白宫的画册。这本画册同时也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出访和赠送来广西访问的各级政要和贵重客人的重要礼品。1989年1月,《漓江百里图》获得首届广西人民政府文学艺术最高奖铜鼓奖。
局部图20
真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创作《漓江百里图》,之前只是觉得有话要说,也多少带点考考自己能否啃下这块大骨头的意思,全无功利目的⋯⋯
局部图21
四、百里漓江诗画图
——为画家黄格胜《漓江百里图》作序
广西出版总社 谢 云
桂林在梦幻中,漓江在梦幻中,梦魂幽诉,笔御静美,笔笔实境,笔笔奇情,妩媚光润,翠必灵照,强烈的信念,神奇的力,揭示桂山漓水旖旎丽姿,问候痴情的寻觅者魂灵心扉。
局部图22
把最古老的东西,用最新的观念开拓出来,这就是画家黄格胜中国画《漓江百里图》风格的胜境。
局部图23
他的技法追求既单纯又丰富,大泼大写,反复皴染,写工相用,大空大黑,大起大落,嘈嘈切切,袅袅渺渺,叠韵跃声,如烟情素,如痴似狂,给读者展示非长卷何以骋其情的一幅宏博清丽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韵神采。
局部图24
蘸着面家心灵的密涂染漓江山水流霞翠波,烟雨变幻,高风峻骨,色墨浑融,洒脱淋漓,仪态万千,四表无穷,赞矣,叹矣,“彩笔辉光若转环,情心魔态几千般。写成浓淡兼深浅,活现痴人恋恋间。”《《红楼梦》戚蓼生本诗)。寻觅的美从这里得到相知逅遇,如影随形,无法摆脱其神境心迴之恋。画家与读者共鸣,其纯净之爱和追求,是升华的启迪,是春天的热望,是凝聚的淘洗,选择的积淀,是心曲的迴吟。
局部图25
我凝视于画图前,赞美画家编织纯净的歌,灼热的给予,深挚的奉献。啊!百里漓江诗画图,为之吟,为之颂,
是为序。
局部图26
局部图27
局部图28
局部图29
局部图30
局部图31
局部图32
局部图33
局部图34
局部图35
局部图36
局部图37
局部图38
局部图39
局部图40
局部图41
局部图42
局部图43
局部图44
局部图45
局部图46
局部图47
局部图48
局部图49
局部图50
局部图51
局部图52
局部图53
局部图54
局部图55
局部图56
局部图57
局部图58
局部图59
局部图60
局部图61
局部图62
局部图63
局部图64
局部图65
局部图66
我在观展欣赏学习《漓江百里图》
来源:边车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