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5岁的武双朋,撕掉了自己身上令人艳羡的人生赢家标签——上海打拼9年,互联网大厂的技术工程师,放弃高薪和期权,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湖北秭归。
你能想象吗,短短的几年时间,居然有一千万中国人放弃了曾经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成功模板,转头奔向旷野?
他们不是在进行一趟说走就走的旅程,而是重新书写自己的人生。
35岁的武双朋,撕掉了自己身上令人艳羡的人生赢家标签——上海打拼9年,互联网大厂的技术工程师,放弃高薪和期权,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湖北秭归。
倒不是他眷恋乡土,只是因为今天的乡土不只有梦里的果园,还有架在三峡边的手机和补光灯,起起落落的大型农用无人机,以及橘树下乡亲们满脸的笑容。
3个月,武双朋用他的抖音账号记录下这一切,还卖出了12万单脐橙。一年时间,他的带货销售额破千万元。这个爆发速度,超过很多很多的当红主播。
自己挣得更多了,村里乡亲跟着也致了富。他不再是流水线的螺丝钉,而能亲手书写自己的新剧本。
这是属于新时代众多中国人的一个特写——
过去数十年,时代的潮汐只有一个方向:到城市去,越大越好。只有大城市,才有资源、财富和机遇……所有与“改变命运”相关的一切。
如今,成千上万的年轻人,离开北上广深的格子间。
到2025年上半年,全国返乡创业人数,累计已超过1430万人。他们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经营理念,拉动了农村电商、智慧农业、休闲农业等新业态的发展。今年1-6月,全国农村和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了6.2%和7%。
他们用手机、短视频、直播间,验证了广阔天地,可大有作为,甚至悄悄把“传统”的标签从农业这个古老行业的身上撕掉。
根据2025年9月11日抖音电商发布的最新助农数据,过去一年仅平台累计销售的农特产品就达102亿单,平均每天2448万。
这些数据背后是几千万、上亿人被改写的生活,他们也同时在改写着中国乡村的剧本。
跳脱“地球”引力的中国新农人
土地,是中国人最古老的羁绊:离不开,也逃不掉。
秭归的脐橙生意,就曾遵循着一套传统而现实的法则。
果农,将一年的光阴献给土地。他们面朝长江,背靠青山,一年的汗水都倾注在金黄的橙果上。每年到了丰收的季节,他们最盼的就是千万别让果子烂在地里。
天时,由不得自己;价格,由不得自己;销路,由不得自己。这是写在无数中国农人心上的无奈。
随便一个现代人,都能一眼看出家乡的病灶:农产品与市场之间,隔着一条漫长、不透明的价值链。农民只是脐橙的生产者,在利润分配中却缺乏议价能力。
这些所谓的“命”,在今天,打破变得不再困难。
武双朋选择能快速压缩农产品销售链条的电商。
他先用了2年做实验:他远程指导老家的表哥做抖音账号。他们写段子、拍视频、做直播,拍了上千条视频,积累出十几万粉丝,把脐橙畅快卖了出去。
武双朋的想法得到验证:秭归有完善的产业集群,当地的脐橙是多年改良的优秀品种,一年四季都能出产橙子,大家缺少的,只是一个被看见的机会。
武双朋把直播间开在长江西陵峡山间的橙林之中
他这才下定决心回到家乡,“三峡自然风光就是最好的直播间,橙子树下直接采摘让网友直观感受橙子新鲜度。”
一年破千万的销量成绩,在秭归激起了涟漪。
武双朋的小团队,成员几乎都是归乡者。之前干什么的都有:婚庆主持人,长江游船的导游,房产销售……他们不是真正的果农,但都会用两个重要的工具:语言与手机。
很多时候,为了让观众看到最新鲜的果子,见识真实的果园环境,他们早上6点就要上山,草帽一戴,手机架好,随时就能开播。
团队里唯一的果农,是45岁的本地人李锋林。这个之前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讲的朴实大叔,现在能直播到大半夜。
“李叔”李锋林在直播间与网友互动
一天几百单,蹭蹭上涨的数据,成为李叔从果农转型为主播最强大的动力。
类似李叔的转型,对一个地方的改造能有多大?
2024年,秭归柑橘种植面积破40万亩,产量破100万吨。当地90%的乡镇、80%的村、70%以上的人口都从事脐橙产业。超过2600家电商企业,年在线上销售25万吨脐橙,销售额达到40亿元。
随着电商规模的扩大,相应的产业集群、基础设施也更成熟。
秭归的脐橙加工厂,拥有湖北省首台5.0全自动化设备,能每小时分选20吨脐橙,整个加工流水线高度智能化,保证脐橙的大小、颜色、糖度都是标准化的高品质。
当地的物流体系,已经连续5年获评全国快递服务农业金牌。从秭归发货的橙子,上海能做到隔日达,东北也能两三天就能送到。
三峡的岸边,伴随着一阵轰鸣,一筐刚摘下的橙子,就被无人机用几十秒,就从半山腰的果园运到山下。高科技如何用到农业,在这一刻无比具象化,看得直播间里的家人们大呼过瘾。
过去,农人是这一条链上,由不得自己的底层;
今天,新农人通过抖音电商,将生产、销售、品牌等全链条,都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本质上,是一场生产要素的重新配置:流量替代传统渠道,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高速路";数字技能替代体力劳动,成为新农人的“铁饭碗”;个人IP替代传统品牌,成为价值增长的“新引擎”。
手机是新农具,直播是新农活,回乡的年轻人是新农人。
一股重塑中国农业版图的洪流
三峡岸边的故事,映射着整个中国农村的新生。
2015年,全国返乡创业农民工人数,242万;
2020年,全国返乡创业创新人数,1010万;
2025年,全国返乡创业人数,预计1500万。
1500万新农人,如潮水一般涌向土地。他们是两个世界的“连接者”:既了解城市,又了解农村;既懂互联网和新媒体玩法,又深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难。
他们身上担着城乡融合、乡村发展的未来。
山东小伙曹涵三次归乡,三次被父母赶出家门。
家里人完全不理解:几代人托举,才让你走出山村,为什么要丢掉上海户口和高薪工作,回村土里刨食呢?
曹涵抖音账号
曹涵用行动回答。他在抖音取名@水果游侠,从山河四省到大西北到国土最南端的海南,像星探一样去发掘特色水果。海南的贵妃芒,陕西的翠香猕猴桃,西双版纳的榴莲,福建的葡萄柚……都成了他直播间里的爆款。
比如山东海阳,有一种好吃的小众水果“网纹瓜”,经过曹涵发掘成爆款后,当地网纹瓜的产销量迅速翻了2-3倍,果农收入倍增。
他的车,一年开8万公里是常态,相当于绕赤道跑2圈。
甚至考察途中,他发现了罕见的抗寒榴莲,收到农科院的感谢信;他指导果农种植技巧,传播电商经验,每斤价格涨几毛钱,果农一年就能多赚好几万。
曹涵证明了,被看见,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今天,一个产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叙事”定义的。如同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所说,全域兴趣电商能把良好的生态、特色的民俗和悠久的历史,通过农产品和消费者见直接见面,从而成为乡村特色产品培育品牌、提升价值的好路径。
借助平台,“被看见”的成本前所未有降低。一辈子土里刨食的农民,无法想象一条几十秒的视频,能改变他的生活。
河南的小夫妻高苗苗、王涛,则上演了一出传统农民想不到的“绝地反击”。
他们创业失败,回到老家信阳,有名的板栗之乡。
夫妻俩的抖音电商橱窗
夫妻俩注册了抖音@天生栗质:高苗苗负责出镜,丈夫王涛做运营,车间就是他们的直播间。
结果开播2个月,还没卖出1万元。很多顾客吐槽:板栗剥壳要用牙咬,运气差咬到坏果,就不会再买了。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小两口推出了“剥皮板栗”。他们组织本地300多位留守妇女,手工剥壳筛选。这样一来,顾客买到手就能吃,有没有坏果一眼可见,加工时就能挑出来。
看似简单的创新,剥皮板栗却成了大爆款。1年时间,他们从创业失败,成为抖音电商的优质板栗商家。一天卖掉8吨板栗,月销售额破百万,当地纷纷效仿做起剥皮板栗。
这颠覆了农业“我种什么,你买什么”的生产逻辑,变成“你要什么,我创造什么”的市场逻辑。
兴趣电商将海量的消费痛点,转化成具象的产品需求。这为市场创造了丰富的新商品,也为农货商家提供了确定性:不再靠天吃饭,而是主动从数据中寻找致富商机。
95后青年周建康,则在四川仪陇,探索更深刻的乡村创新实验。
刚返乡时,村里人说他是“回来啃老的”。他想起小时候,村里为了修公路,爷爷和伯伯每天要去村外“敲山”。一座山头劈掉一半,村里才修出一条3米宽的石子路。
周建康想修一条更宽的路。
他注册了抖音账号@建康啊,直播卖李子,把村里200多位爷爷奶奶请来采摘、打包。赚到钱,他挨家挨户给老人发工钱。500到1700元,看着不多,但老人一年也存不下这些钱。
周建康和姐夫带着记账本挨家挨户给老人发工资
这条发工资的视频爆了,在抖音数百万人观看;这一年,村里的李子也卖爆了,一周就卖出2万单。
在这之后,周建康带着一辈子没出远门的老人,去坐高铁、看火箭发射;他在村里办春晚、摄影展、赏花节,吸引数万游客打卡。
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变成了热闹的网红地。周建康真的走出一条新路:他把短期的生意,做成长远的共生。
这些新数据的变革,最终汇成一股重塑中国农业版图的洪流。
@建康啊 抖音账号视频截图
《2025丰收节抖音电商农产品消费白皮书》显示,过去一年,直播间里的农特产商品讲解时长高达3574万小时,货架和搜索场景带动农特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54%和95%。
茂名荔枝、烟台苹果、菏泽芍药、蒙阴蜜桃、会理石榴、白蕉海鲈……无数地方好货通过抖音电商走出大山,被全国消费者看见和认可。今年春季,一度滞销的寿光彩椒,在抖音电商专项扶持下,短短2个月就卖出1000万斤,成交额增长了64倍。
从浮躁的漂泊,到扎根下来创业创富;从一个人,到一群人,再到一村一地。
广袤的中国乡村,在直播间里焕发出无限生机。
中国经济新引擎:百县、千企、万名农村电商带头人
上一轮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在大城市。农村贡献了广袤土地、数亿务工劳动力、丰富的产品,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填满燃料。
如今,从城市归来的子孙,亲手点燃县域和乡村的发展引擎。
按照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要超过1500万,其中农村创业带头人100万人。
202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进行部署,重点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吸引和支持各类人才在乡村广阔天地施展才华,激活乡村全面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自上而下的设计,自下而上的创业热潮,如今同频共振。
城市精英、海归、大学生以及企业家,千万级的人口逆向流动已经成型。他们能发挥的舞台在哪里?如何真正扎下根来?
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用5年时间,在全国培育100个左右农村电商“领跑县”、1000家左右县域数字流通龙头企业、1000个左右县域直播电商基地、10000名左右农村电商带头人。
据抖音电商数据,过去一年,有546万创作者在平台带货农产品。其中,年销售额破百万的商家4.68万个,比去年增长了42%。
这证明了,乡村同样是一片充满潜力的蓝海。直播电商,正在成为承接这股“人才回流”和“创业热潮”的沃土。
为了让更多新农人创富,助力农村电商的腾飞,抖音电商也全力开展了一系列助农行动:
提供生鲜类免佣政策,并用流量扶持、补贴、返还推广费等举措,为创业者提供最实在的支持。生鲜免佣政策推出一年来,超21万商家报名参与,累计减免佣金8亿元。
除此之外,抖音电商在全国巡回进行商家培训,教新农人使用的内容创作、电商运营知识。通过“山货上头条”、“村播兴农计划”等助农专项,与全国数百个地方、产业带合作,培育地方特色名片。
数据来源:《2025丰收节抖音电商助农数据报告》
一年时间,广东荔枝旺季成交额同比增长了419%,珠海白蕉海鲈同比增长231%,烟台苹果同比增长168%……
一个最朴素的道理是,只有人才愿意回、留得住,乡村才有未来。
当1500万返乡的新农人,脚踏泥土带领乡亲们创富,“掌握命运”就是对他们最珍贵的奖赏。当个体的成长汇聚成千上万时,就构成了我们宏大经济,最宝贵的确定性。
目前,“四季有橙”的秭归造就了12个亿元村、27个5000万村。武双朋的直播间,已经多次冲上抖音电商“鲜橙品类榜单”前列。
他盘算着,要让产品更品牌化,并且要接入外贸市场,“让秭归脐橙销往全国是第一步,我还想让橙子飞向海外!”
周建康的新目标是:他要给村里的留守老人盖一座公益食堂,让他们能按时吃上热乎的三餐;要再建一个食品加工厂,让乡亲们一年四季都能有稳定的收入。
受邀去周围的县市分享经验时,他看到更多年轻面孔,放弃在大城市内卷,回到家乡拍视频、搭建城乡间的桥梁。
打开手机,那一个个充满活力的直播间里,不仅是成交额在跳动,更是中国新农人发出的嘹亮呼喊。
来源:智谷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