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总头晕?别只当没睡好,医生:这4个严重后果在等你!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19:38 1

摘要:很多人一听“高血压”就觉得是老年人才会得的慢性小毛病,吃吃药、量量血压、不痛不痒。但其实,这病它“装得像个老好人”,真正发作时,能让人瞬间从沙发上瘫到病床上。

“头晕?哦,那肯定是昨晚没睡好。”“是不是又低血糖了?吃块糖就好了。”“天热,血压高点正常,忍忍就过去了。”

如果你身边有高血压的亲戚朋友,甚至你自己也被这“三句半”应付过,那你可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了——高血压不是拍蚊子,没声儿不等于没事儿

尤其是那种“总感觉头晕脑胀、像坐船一样”的状态,真不是什么“小困扰”,更不是“休息一下就好”的事儿。

很多人一听“高血压”就觉得是老年人才会得的慢性小毛病,吃吃药、量量血压、不痛不痒。但其实,这病它“装得像个老好人”,真正发作时,能让人瞬间从沙发上瘫到病床上

咱们今天就来拆解一个常见误区:高血压引起的头晕,没那么简单,背后可能“藏着四只大老虎”,一不留神就可能演变成严重健康危机。

说实话,很多人对高血压的认知还停留在“血压高=血管紧张=头晕”这一级别。但你知道吗?头晕其实只是高血压的“冰山一角”,而且它不仅仅是血压数值高这么简单。

研究表明,中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患者报告“经常头晕”的比例超过70%,但这类头晕往往被误解为“劳累”“没休息好”或“天气变化大”。

于是,很多人选择“忍一忍就过去”,结果忍着忍着,就进了医院真正的问题在于: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可能是身体在用“晕”这个信号,敲响四种严重后果的警钟。

第一只“老虎”:脑供血不足,轻则迷糊,重则中风。高血压让血管壁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久而久之,血管弹性下降,脑部小血管变窄甚至堵塞,导致脑供血减少。

这时候,头就开始晕了,像是被人轻轻推了一把,站也站不稳。有些人还以为自己是“低血糖”,殊不知,其实是“脑子缺油”了

更可怕的是,这种缺血状态如果持续或加重,很可能引发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大家熟知的“脑梗”。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超过200万人,高血压是头号元凶。

第二只“老虎”:心脏受累,头晕可能是“心在报警”。心脏这台“泵”,如果长期在高压的环境下工作,就像被迫天天加班的员工,早晚会罢工。

当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脑部供血也会随之减少,头晕、乏力、心慌就齐聚一堂。很多人以为,“心脏不好”会胸闷、心痛,其实在早期,头晕是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信号

尤其是阵发性头晕、伴随心跳加快或不规则跳动时,更要警惕是否已经发展成高血压性心脏病

根据《中华内科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是正常血压人群的3倍以上,而且很多人就是从“头有点晕”开始,直到出现严重并发症才追悔莫及。

第三只“老虎”:眼底血管出问题,头晕常伴视物模糊。眼睛是“灵魂之窗”,但更是“血管晴雨表”。高血压时眼底微血管受到持续压力,容易出现出血、水肿、视网膜病变等问题。

你以为你突然“看不清”,是年纪大了、近视加深了?其实,很可能是高血压在眼底偷偷搞破坏。而这种破坏,同样会影响到视觉中枢供血,造成头晕、眼花、视力模糊等症状。

《中华眼科杂志》曾指出,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在中重度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超过60%,而且往往和脑供血不足同时出现。眼花+头晕,千万别当成“看手机太久”这么简单。

第四只“老虎”:肾功能悄悄下降,头晕成了“副作用”。肾脏就像是人体的“污水处理厂”,高血压一旦持续攻击肾小动脉,会导致肾小球硬化、滤过功能下降

而肾功能损伤,会影响体内水电解质平衡,进一步加剧血压波动和脑供血不均,形成恶性循环

当你发现自己不光头晕,还伴有尿少、水肿、乏力甚至出现“尿泡泡多”的情况时,别犹豫,有可能肾已经“中招”。

根据《中华肾脏病杂志》发表的数据,高血压是我国继糖尿病之后,导致慢性肾病的第二大病因,占比超过25%。而头晕,可能就是“肾不行”的早期预警之一。

说到这儿,估计有些人已经开始自查:“我爸最近总说头晕,是不是得带他去查查?”或者“我自己会不会也中招了?”

别急,咱们不是为了吓唬人,而是想让大家意识到,高血压不是“高高在上”的老年人才关心的问题,更不是“吃点药压下去”就完事的小病。

头晕不是废话,它是身体在“打灯、拉警报、放广播”。那怎么做,才能不被这四只“老虎”盯上呢?提醒几点生活中就能做的事,没那么难,但你得上点心。

首先,不要忽视任何“反常”的头晕。如果你是高血压患者,出现持续性头晕、头重脚轻、视物模糊等症状,哪怕只有一两分钟,也不要忽略它。

建议定期进行血压监测和血管相关检查,如脑血流评估、眼底照相等,防微杜渐。其次,保持“血压平稳”比“压下去”更重要。

血压波动大,比持续高压更危险。生活作息稳定、规律运动、情绪管理,才是“稳住”的王道。

再者,规律体检不能省。高血压的并发症,大多“潜伏期长、症状轻微”,等到真的脑梗、心衰、肾衰时,往往已经“错过黄金期”。

别怕麻烦,一年一次体检,查查肝肾功能、眼底情况、心电图,花点时间,换来一身轻松。最后,不要“自我诊断、自我安慰”。

网上段子说得好:自信来源于知识,盲目来自于百度。头晕不是万能借口,更不是万能解释。

说到底,高血压不是“有症状才是病”,而是“没症状可能更危险”。头晕只是它丢出的“预警弹”,你要是只当成“没睡好”,那可真是把“信号”当“背景音”。

身体给你的提示,不是废话,也不是“唠叨”,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有限预告”。能不能避免大问题,关键看你听不听得懂它的“暗语”。

别让“习惯性头晕”变成“后悔性住院”。下次再头晕,先别赖床、别赖天气,也别赖“没吃早饭”,先想想,是不是你的血管在敲门了。

参考文献:

[1] 马志毅.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5,33(1):1-7. DOI:10.12114/j.issn.1008-5971.2024.00.332.

[2]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胡盛寿.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4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25,40(6):521-559. DOI:10.3969/j.issn.1000-3614.2025.06.001.

[3] 姚勇. 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病学[C]//2007中国儿肾中青年学者论坛. 2007:9-11.

来源:重症医学科吴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