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再寻先祖的足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0 14:34 1

摘要:近日在武义坛头村参加诗会,闲聊时,青田文友洪炜津、杨华勇告诉我,当地有座纪念白衣丞相李泌的寺庙,并把一段举行盛大祭祀祈福活动的视频给我看,白衣丞相仙气飘飘。

潮新闻客户端 李志坚

近日在武义坛头村参加诗会,闲聊时,青田文友洪炜津、杨华勇告诉我,当地有座纪念白衣丞相李泌的寺庙,并把一段举行盛大祭祀祈福活动的视频给我看,白衣丞相仙气飘飘。

李泌,是我们俞源李氏的始袓啊!他是中唐名臣,行丞相事而穿布衣,故有白衣丞相美称,曾任杭州刺史。2022年,我与沈志权教授一起到杭州寻访泌公足迹,在解放路与浣纱路交叉口有相囯井,西湖边有“李泌引水”工程模型。难道泌公也曾在青田为官?

我把这个信息发到俞源李氏宗族微信群,大家很惊奇,要去探个究竟。于是同宗亲建民、可能、子明、俊飞一行5人,前往青田寻访。

春和景明,一路桃红柳绿,鲜花浪漫。到了青田县城,过江后沿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在一高处,眺望青田县城,群山环绕,宽阔碧绿的瓯江穿城而过,高楼林立,显示着侨乡的繁华。翻越几座山后,终于到达了位于阜山村的寺庙,我的朋友陈总与寺庙管委会周主任早已在路口等候。

青田阜山村清真禅寺。

寺庙叫清真禅寺,入选“全国百座名寺”,享有“浙南第一寺”美誉。禅寺门口是宽阔的广场,大门两侧“千年古刹、清真禅寺”八个大字,古朴典雅,寺名由原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题写。建筑群占地约1万平方米。黄墙灰瓦,飞檐翘角,雕栏画栋,气势恢宏,融合了宋元以来各时期的建筑特色。大门内是山门,悬挂着沙孟海书写的“泽被侨乡”的匾额。两侧是高高的钟鼓楼,内置巨型铜钟与巨鼓。跨过放生池上的吉祥桥,左右两侧分立着香烛房。

到了门口,我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两排巨大的蜡烛整齐排列,蜡光摇曳。蜡烛巨大,一人难以合抱,长比身高。

我们走过大雄宝殿、观音殿,供奉着佛祖、观音、弥勒佛。偏殿是夫人庙,供奉着陈十四夫人。最后,来到清真堂,供奉的是本寺的主祀神祗白衣丞相,我们的先祖泌公。

从周主任与陈总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清真禅寺的神奇来历。

据介绍,青田阜山有一陈姓人,曾与泌公同朝为官,因受奸臣陷害,被打入天牢。泌公冒死相谏,救出陈氏。陈氏因久处天牢,身患重病,生命垂危,又是泌公精施医术,将他治愈。并劝其退隐故里,颐养天年。这个传说中泌公的处事方式与历史记载是相符的。

在“安史之乱”以及其后吐番对唐朝侵扰时,泌公提出了“平乱诀”与“平蕃策”,其作用不亚于汉之“汉中对”与三国之“隆中对”,在大唐的危急时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因此泌公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谋臣”,与张良、诸葛亮、刘伯温齐名。叛乱平定后,他即归隐南岳衡山,远离是非。

陈氏回到故乡后,在家供奉着泌公的长生牌位,并撰文记述此事,告于后辈,永铭丞相恩泽。宋咸淳年间,阜山陈氏后裔患重病,在院子里祈祷白衣丞相佑护,忽见一位身穿白袍的老人跨鹤莅临,从葫芦中洒下甘霖。于是,患者沉疴痊愈。陈氏无以为报,便在阜山脚下兴建一座清真堂,塑白衣丞相金身,四时供奉。世代相传,香火日盛。据说泌公在南岳衡山成仙,被玉帝封为天下都土地,故民间尊称土地爷。清真堂在浙南广为分布,以阜山最为著名。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阜山清真堂改名为清真禅寺。

堂内有块“立沛甘霖”的匾额,据介绍是时任青田知事魏在田所赠。1926年,青田大旱,连瓯江都干枯了,民众叫苦连天。一些人涌向县衙,要求知事将清真堂白衣丞相迎请到县衙祈雨。迫于舆情,知事同意了此举。白衣丞相出巡青田县城这天,烈日当空,万里无云。魏在田及青田士绅虽然按照习俗进行了祈雨仪式,但都怀疑是否真能因此而天降甘霖。当仪式结束,万里晴空的县城上空飘过一片乌云,霎时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而下。祈雨队伍返回清真禅寺途中,队伍在前,雨跟随后,一直到阜山。千人出行队伍无一人被雨淋湿。雷阵雨整整下了三天,青田旱情顿解。知事魏在田连声称奇,拿出50银元,制赠了“立沛甘霖”匾额。此事震动了青田及邻近各县群众,无不惊叹白衣丞相造福一方,自此善男信女益众。

据传明朝时,瓯江边上住着一户郑姓人家,丈夫郑甲,以贩卖水产为业,娶妻王氏,为人贤淑文静,夫妻俩和睦勤俭,十分恩爱。有次丈夫外出贩卖,离家两月有余,回家时发现妻子得了怪病,似魑魅附身,周夜不宁,躺在床上呻吟。村内叶某、尹某等十余家有几人已经死亡,活着的也仅剩一口气。郑甲焦虑万分,决定去江西龙虎山求张天师前来降妖除怪。经过两天两夜长途跋涉,郑甲到达龙虎山天师府。天师早知他的来意,命他速去阜山清真堂拜求白衣丞相,定会帮他们度过此劫。郑甲去清真堂途中,忽见一童子呼叫:“郑甲听喻,都土地召见!”他随童子来到一座大殿,一位冠带整齐的老者讲:“郑甲,你的情况我已知晓,你可拿本堂神符回去,分发村中各户前后门张贴,可保四季平安、八节康宁。多行善事,自得神助!”到了清真堂,仔细端详白衣丞相神像,竟与梦中老者一模一样。立即跪下祷告:“此次如得神助,保一村平安,弟子当年年岁岁敬酬大红烛一对,一年二十四次朝拜,以酬神恩。”祷毕,向主持讨来神符,回家后将白衣丞相神符分发各户村民张贴。说来也怪,张贴神符后,病者都康复如原,全村四季平安,八节康宁。

为了答谢白衣丞相大恩,郑甲特请烛坊制造了重三百斤一对的大红烛,率领全村人将红烛披红挂彩,吹吹打打送到阜山的清真堂,点燃巨烛,烛光常年不断。每年二月十九当地有个庙会,持续7天到10天,其间村中进献一对大红烛,每年二十四次到清真堂朝拜白衣丞相。数百年来世代相传,巨烛越做越大,成为华夏一大奇观。虔诚的“二十四拜”信众也人数众多,青田、永嘉、瑞安、鹿城一带目前有数千人,每月两次定期朝拜。除了特殊时期,从不间断,延续至今。我们到达时,两大巴的温州香客刚离开。

2025年恰逢清真禅寺建寺800周年,庙会由杭州亚运会导演团队策划,举行了盛大的祈福大典,规模空前,吸引数万海内外信众参与。

白衣丞相李泌塑像。

听完关于李泌公的故事,我们虽明知多有传奇色彩,但仍不禁感慨万千,并由此想到了宣平城隍老爷韩宗刚。老家宣平是瓯江源头之一,清康熙年间,韩宗纲任宣平县令期间,清廉敏练,革除陋习,取消摊派,劝课农耕,兴办义学,扩建水渠,因辛劳而累逝于任上。民众念其功德,将韩知县尊立为宣平城隍神。并每年在他生日的头一天,即农历五月十六,举行盛大的宣平城隍庙会,延续至今三百来年。

八百里瓯江血脉相连,青田与宣平虽相去数百里,但习俗相近,心灵相通。这里的百姓,勤劳朴实,心地善良,恩怨分明,知恩图报。他们崇敬为民造福的清官,奉他们若神明,世代相传,铭感不忘。

清真堂里的李泌公塑像,峨冠博带,目光深邃,威严中带着慈祥,似穿越千年时空注视着我们。作为李泌公的子孙后代,我们为有这样的先祖感到自豪。我们点燃心香,合拢双掌,向先祖、向所有为民办实事的清官,行跪拜大礼。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