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中,接到全职邀约的北京骑手马闯难掩心中激动,拍摄了一条短视频分享自己的喜悦。视频中,他一会儿摆动四肢、扭动腰身,一会儿绕着自己的电动车小跑,虽然这些动作和“舞蹈”没有太大关系,但脸上洋溢的笑容,足以让心中的喜悦溢出屏幕。
作者|白露
声明|题图来源于网络。惊蛰研究所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留言申请开白。
3月20日,春分。正式进军外卖市场一个多月后,京东宣布已签约1万名全职骑手。
社交媒体上,送了十年外卖的老骑手开始感叹自己终于有了“编制”,灵活就业人员对全职骑手的“理想工作”怦然心动,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其中,接到全职邀约的北京骑手马闯难掩心中激动,拍摄了一条短视频分享自己的喜悦。视频中,他一会儿摆动四肢、扭动腰身,一会儿绕着自己的电动车小跑,虽然这些动作和“舞蹈”没有太大关系,但脸上洋溢的笑容,足以让心中的喜悦溢出屏幕。
然而,马闯分享自己获得全职邀约的视频评论区,却是另外一种“画风”:有网友表示“激动个啥,我都退全职了”;还有网友留言“进来就退,12小时派单没几个人扛得住它的派单逻辑”,并且贴出了自己的“离职申请”。
此方火速退场败兴而归,彼处前赴后继义无反顾。从天降馅饼到烫手山芋,这份全职offer,似乎真的有两幅面孔?
谁是被选中的人?
据京东黑板报披露,自3月1日起的每个工作日,都有超过500名骑手实现签约。如此快速的行动步调,不仅显示出京东对外卖市场志在必得的野心,也为其兑现承诺提供了有力证明。但如何才能成为全职骑手,至今仍是个谜。
现年已满40岁的曾胜,是一名在杭州跑了10年外卖的骑手,日常送单间隙,他经常会拍摄短视频或者通过直播的方式,和同样当骑手的粉丝们交流工作经验。在京东宣布进军外卖市场并且表示将给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时,曾胜还专门发布了一条短视频为京东点赞。但他也感到不解,自己作为一名在京东旗下平台“达达”跑了10年外卖的骑手,为何至今都没有收到全职邀约。
3月16日,曾胜发布了一条短视频,视频中他致电人工客服询问:为什么自己配送量不少于7万单、累计提现已经达到100多万元,却没能接到京东外卖的全职邀约?京东外卖邀约全职骑手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杭州有多少全职骑手?可惜,这些骑手最关心的问题,都没能在人工客服的口中得到解答。
对比在达达有着10年经验的曾胜,北京骑手马闯则是在2月底才转投京东外卖。彼时,马闯还在直播间里表示,“现在(京东外卖)全职有点神秘,也不知道咋加入。”但没过多久,他就在3月18日收到了全职邀约。
一边是“10年自己人”没能入选,另一边是入职1个月不到的新人火速升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遭遇,无疑让京东全职骑手这份工作多了一份神秘感,但也坐实了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申请流程和筛选要求并不透明的事实。
广东省某市达达小队队长柳森告诉惊蛰研究所,目前想要成为京东全职骑手,需要先申请加入达达骑士小队,“平时多跑单,然后等京东邀请入职”。而对比工作时间更灵活的众包骑手,骑士小队每天需要在特定的排班时段内工作,有固定的任务量,还需要接受平台的绩效考核。某种程度上来说,众包骑手与平台之间属于合作关系,而骑士小队则从属于平台的管理架构。因此,在理论上,从骑士小队中“选拔”人才成为全职骑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对于多久能够被邀请成为全职骑手,柳森也不确定,他说:“有听说跑了一周就被邀请了,有的老队员很久了也没邀请。据我所知,在骑士小队跑最容易接到邀请,第一批全职骑手基本上都是从骑士小队里挑出来的。”
一项明明是要造福骑手的企业政策,却给人一种遮遮掩掩的感觉,这也引发了外界一些质疑。尽管有理由相信,京东或许是从成本考虑,逐步开放众包骑手转全职,但在骑手眼里,全职的隐形门槛已经在有意识地对骑手群体进行划分。正因为邀请标准不够透明,骑手间也常有“只给单王/队长”“全职优先派单”之类的谣言,这让数量更庞大的众包骑手寒了心。
来自北京某达达小队的队长周涛就提到,要想成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需要先加入达达小队维持较高的单量和稳定出勤,大概两三个月可能就会收到全职邀约。此外,年龄也可能成为隐形的筛选条件。“人家肯定要挑年轻的,其他企业社招职工也是这样的。40岁或者45岁往上风险就高了,人家把你当全职职工看待的话,那他也得降低企业自身的风险。”
由此,虽然在外界看来,京东外卖的全职岗位和五险一金是面向所有骑手的普适性福利,但各种隐形门槛的存在让这份福利并非触手可及,而骑手这个原本自由的职业,也因为全职属性背上了更多的负担。
全职骑手幸福了吗?
在京东宣布达成万名骑手签约的当天,一位自称是“达达小队队长”的网友在与马闯的直播连线中爆料:自己所在站点有5人收到转全职通知,但包括自己在内,已有3人放弃了全职。
别人梦寐以求的福利,到手后却“轻易”放弃,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要么是获得这份福利的代价太高,要么是对福利本身并不满意。
杭州骑手曾胜在3月25日发布的短视频里就提到,京东全职骑手要拿到五险一金并不容易,因为“要实行996、在线12个小时,有单没单都得出勤,跑单时长要10个小时,工资也不能像众包和小队一样随时可以提现,而是一月一结。很多人适应不了,反而退出来了。”
北京达达骑手周涛证实,京东外卖的全职骑手工作时间为早8点到晚8点,中间有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保底要跑30单。所以严格来说,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的日常应该是“886”和12小时在线。
据他透露,目前京东外卖的全职骑手没有办法抢单,只能够接受系统派单,就连平台最高等级、能够优先挑选订单的王者骑手,一天也只有两次无责取消订单的机会。除此之外,无论订单价格好坏,都得接,并且拒单还会面临惩罚:2分钟之内拒单罚款6元,10分钟之内拒单罚款8元,骑手还被要求上线期间必须在固定的商圈内定位在线。
对于习惯了长时间在线的骑手来说,886或许还在接受范围内,但无法抢单、拒单还将面临罚款的工作模式,引起了许多骑手的不满。由于规定了在线时长,全职骑手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也需要随时就位“水时长”,这就让骑手更像是守候外卖订单的工具人。
另外,为了五险一金被“买断时长”的全职骑手,反而出现了单价下降、收入腰斩的情况,有骑手专门发帖吐槽了这一点。
3月28日,在京东外卖举行的新一批全职骑手签约活动上,深圳跑达达7年的“单王”刘师傅分享了自己一个月最高挣到3万多块,3年攒下了100多万元的成绩。如果按照365天、全年无休来计算,刘师傅要完成100万元收入的目标,每天的收入需要达到913.24元。
然而根据周涛介绍,京东全职骑手一天跑50单,收入三四百元,均价在6元左右。以此计算,全职骑手一天想要跑够913元,得送上150单,也就是正常骑手3倍的工作量,难怪不少骑手对此持怀疑态度。
对于京东外卖的配送价格,曾胜不止一次在直播中反馈骑手吐槽单价低或者其他价格不合理情况。比如上海出现过配送里程4.5公里,但配送费只有2.9元,远低于常规订单价格的“垃圾单”。深圳出现过150元配送费,但单程150多公里超出一般电动车续航,且需要4小时内完成的离谱订单。
此外,还有部分骑手注意到,京东外卖官宣为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后,达达的订单价格开始下降,个别订单的价格低至2-3元,由此质疑全职骑手的五险一金是“羊毛出在了羊身上”。甚至有达达骑手吐槽,自己在小镇上2天只接了2个订单,但用户取消了一单,再扣除每天接单需要缴纳的3元保险,结果2天下来自己倒欠平台2.4元。
对此,一位刚刚从众包转为全职的京东骑手,专门发视频对比了入职前后的收入:跑众包时,一天25单收入300元;成为全职后,第一天跑了53单,收入不到300元。如果全职的代价是单价腰斩、工时翻倍,谁还敢要免费的五险一金?
除了收入问题,骑手们引以为傲的“自由”也被戴上了枷锁。
一些骑手是为了五险一金选择全职,而对失去五险一金的恐惧和焦虑,也让他们变得更加谨小慎微。曾胜就曾接到武汉的一位刚成为全职骑手的粉丝爆料,该名骑手因为所在蔡甸区订单密度不够,被客服要求调配到离家更远的汉阳经开区跑单,并且暗示不同意可能会被辞退。
从886到无法抢单、拒单,只能接受系统派单,从收入降低的风险到被动调配工作岗位的担忧,全职骑手因为选择“福利”而失去了“自由”,包括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方式都被严格框定,这不仅令人有一种被“买断生命”的感觉,也让送外卖这个原本属于“灵活就业”范畴的工作失去了原本的魅力。
为何要逃离全职“围城”?
在讨论五险一金对外卖骑手的重要性之前,人们或许更需要重新审视骑手这份工作对于“灵活就业”人群的意义。
作为一种职业选择,甚至是一部分人职场失意后的退路,送外卖在大多数人眼里就是一份收入保障。尽管工作时间长,但入行门槛低,虽然会被风吹日晒,但每当在手机上抢到一个订单,也就意味着当天能够多一份收入。
换句话说,外卖骑手是很多人基本的谋生手段。这份保障带来的踏实感,或许并不是来自于十几年后每个月拿到手的退休金,而是每天收工后可以提现的具体金额。所以,平台充足的订单带来的收入保障,才是外卖骑手们选择这份工作最关键的原因。
外卖骑手,也是很多人彷徨期维持收入的plan B。同济大学副教授葛天任及其研究团队发布对上海外卖快递员群体的社会调查书籍《智能革命与骑手未来》中提到,上海78.21%的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数字递送工人的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21.99%的受访者仅工作不到3个月,从业年限不到一年的受访者有近50%。
2023年7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也显示,不少受访者将外卖骑手职业作为回乡创业前的“过渡性”职业,有71.1%的骑手在返乡后计划创业或做小买卖。
对于这些人来说,送外卖只是人生的一个片段,并不需要全部的五险一金,例如很多人把送外卖当做职业生涯的退路,是因为外卖骑手只要愿意干就不可能失业,所以为骑手交失业保险就显得多此一举。相反,对于经常奔波在马路上的骑手来说,工伤险、意外险这些险种反而更实用。
“有的骑手本身也不愿意交社保”,周涛解释道:“因为人家老家有新农合,往后人家还回老家,在北京交的社保根本用不上。”另据南方周末报道,2024年3月,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一场立法大讨论上,一位90后外卖员表示自己不愿缴社保。一位外卖代理商也表示,他和骑手们聊过,85%以上都不愿缴社保。
因此,“五险一金”的美好或许只是平台臆想的美好,骑手们也并非完全不需要,而是更需要有选择的权利。
即,用一条较低的标准线,例如收入达到当地社保缴纳最低标准,划分出真正需要社保的骑手,让他们自行选择交或不交、交多少钱、交在哪里。想交的人平台给现金补贴,不想交的人照常跑单,工作和之前没有任何变化。
对于一部分外卖骑手来说,灵活和自由仍然是他们选择这份职业的主要原因。《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也提到,超过70%的骑手为农民工,他们希望在大城市打拼几年,赚到足够多的钱后返乡养老。为了一份十几年后的保障,牺牲当下的收入和休息,多年奔波下来既难以立足大城市,晚年还不能如愿返乡舒适养老,这不太合理,也不太人道。
香港中文大学传播学博士,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系主任孙萍在2024年7月出版的《过渡劳动:平台经济下的外卖骑手》一书中指出:当代平台经济组织结构的根本特征是“灵活性”,因此使得“资本方放松了对于劳动过程中身体的整体性控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点状连接式的远程控制”。曾经整全性的工作空间与时间都开始呈现点状化,而传统严格的工作/生活的区分于此时也已经边界模糊。
因为灵活用工的自由,骑手们能够任意切换工作与生活两种状态,既可以在送外卖的间隙瞥一眼大都市的繁华夜景,在等待取餐的时候,听一会儿音乐刷一会短视频;也可以在午间高峰期和晚间高峰期之间的空闲时段得到放松,或是在感到疲倦的时候“一键收工”,为自己留出一点时间和空间去发现生活的乐趣。
全职骑手“五险一金”的保障固然很好,但是在就业门槛相对较低的工厂车间、零售餐厅门店和建筑工地上,也可以得到这种所谓的踏实,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骑手没有选择这些职业呢?这是因为人们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也清楚地认识到一份工作带来的不仅仅是薪水,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外卖骑手们或许有着不同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甚至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但灵活的工作时间、宽松的工作环境,给了他们缓冲人生挫折、得以喘息的空间。
不被“五险一金”捆绑,逃离全职“围城”的骑手们,真正想要的,也不过是拥有再次选择生活的权利。
*文中周涛、柳森均为化名。
来源:惊蛰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