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跨境电商“出海四小龙”之一,TikTok Shop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迅速在巨头林立的市场抢占一席之地。以东南亚市场为例,墨腾创投《2024年东南亚电商报告》显示,TikTok Shop(与Tokopedia合并后)的市场份额达到28.4%,排名第二,仅次
作者丨柠檬
编辑丨Shadow
作为跨境电商“出海四小龙”之一,TikTok Shop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迅速在巨头林立的市场抢占一席之地。以东南亚市场为例,墨腾创投《2024年东南亚电商报告》显示,TikTok Shop(与Tokopedia合并后)的市场份额达到28.4%,排名第二,仅次于老牌跨境电商平台Shopee(48%),将Lazada(16.4%)远远甩在身后。
在TikTok Shop狂飙的同时,国内商家大量涌入这个蓝海平台。然而,对卖家而言,布局新平台时通常会面临这几个核心问题:选择哪个市场、售卖什么产品、怎么运营。9月5日,派代在深圳举办的“派代TikTok增长峰会”就解答了这些问题。会上,多位嘉宾从自身经验出发,分享了大量干货内容。派代跨境将会陆续奉上。
TikTok英国、美国家居百货类目Top1卖家陈龙在日本站开放时就立即进行了布局。作为首批入场的卖家,他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从0做到了1000单。曾在TikTok美区操盘过一款GMV破亿的网红水杯的他表示,进入任何一个新区域市场,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都能找到商机。
从全球来看,日本是除了美国之外,唯一人口过亿的发达国家。日本社会有几方面的独特性:
首先是超高龄和单身化问题突出。受“失去的30年”影响,日本老龄化严重,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达到29%,而且单身家庭比例超过了38%。其次是城市极致化。91%居住在大都市圈,居住空间小。第三,日本是一个品牌信任社会。民众的百年老店情结严重,对“日本制造”与“日本标准”有天然滤镜。
整体来看,日本市场的核心差异主要包括高客单、低退货、离中国近、节日多。尤其“距离近”这一点,与墨西哥等市场形成鲜明对比。从中国到日本的海运仅需2~3天,且清关流程成熟、专业,这为供应链周转和物流成本控制提供了巨大优势。
不过,作为发达国家,日本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认证体系非常健全,远高于新兴市场。卖家不能像把义乌商品运到非洲卖那样粗放运营,必须确保产品符合日本的认证标准和监管要求。否则很容易出现此前首批入驻的部分卖家因产品不符合当地法规,出现了店铺被封的情况。
从电商格局来看,目前日本电商市场仍是亚马逊、乐天、雅虎“三足鼎立”—— 亚马逊规模最大,且以本土品牌为主;雅虎占比最低。TikTok入局虽晚,但增长势头却十分迅猛。
“初期,TikTok日本站日GMV仅约5000万日元,8月超过8000万日元,9月有望进一步提升,月环比增长3.5倍。”陈龙说:“目前日本的体量虽然仅为美区的八十分之一,但日本电商大盘规模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这意味着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基于此,陈龙及其团队积极布局。从品类机会上来看,陈龙称,日本市场热销产品主要有以下三类:
潮玩/玩具类:这是日本市场独有的优势品类,与日本二次元文化、动漫产业高度契合。其他区域多是美妆、服饰排第一,而日本区潮玩类店铺长期占据榜首,比如解压玩具(类似“捏捏乐”)成本低、溢价高,且符合日本消费者对“治愈系”产品的偏好。
美妆个护:日本本土美妆品牌(如SK-II、雪肌精)强势,但“彩妆细分品类” 仍有机会。一方面彩妆客单价相对较低,另一方面尚未形成绝对头部的品牌,新入局者有突围空间。
手机数码:日本本土数码产品实力强,但“数码配件”(如充电器、保护壳)是蓝海 。这类产品研发成本低、供应链成熟,且能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便利性”的需求。
此外,车载类、家居收纳类产品也值得关注。
选品时,陈龙建议卖家参考四个维度:市场规模(优先万亿日元级品类)、电商渗透率(越高越容易起量)、竞争格局(避免被本土品牌垄断的赛道)、中国供应链优势(发挥中国制造的成本和产能优势)。
与此同时,他也表示,卖家入局前要做好成本核算“平台运营的核心是‘高毛利支撑’,一般建议产品毛利率不低于40%。比如潮玩类产品,生产成本10元,在日本可卖到100元以上,即使扣除物流、关税和营销成本,仍有足够利润空间,但如果是低毛利的大宗商品(如家电),则很难覆盖运营成本。”
当前,日本市场两种店铺类型(跨境直邮店、本土店)均已开放,那卖家应该如何选择?
陈龙更建议做本土店:“很多人觉得日本离中国比较近,本土店和跨境直邮店的区别并没有那么明显,其实不是,中国和日本之间距离虽近,但物流时效问题仍很难保证,另外平台对于直接从本地发货的卖家也有一定的流量倾斜”,“如果前期做的是跨境直邮店,建议在测品成功、确定爆款后,与日本本地企业合作,升级为本土店。”
在明确日本市场的选品逻辑、店铺类型选择策略后,内容运营作为触达消费者的关键环节,也需贴合当地偏好。陈龙指出,日本市场的直播和短视频逻辑与国内不同,具体来看:
直播方面,头部达人的直播间时长不长,但节奏舒缓。主播会详细介绍产品材质、款式,认真回复弹幕问题,不会频繁催单。比如有个男装直播间,客单价高达8500 日元(约 420元人民币),靠的就是“专业讲解+场景化展示”打动消费者。
短视频上,其核心是“细节展示+日语适配”。比如车载类短视频,会完整呈现产品安装、使用场景,最后弹出商品详情页;所有字幕、配音必须用日语(可借助AI,但要避免机翻错误),风格要贴合日式审美(比如卡通风、简约风)。
不过,他也提到,卖家在其他区域验证过的优质素材,修改语言和本土化元素后,可直接用于日本市场,这能大幅提升内容产出效率。
日本市场的潜在机会是毋庸置疑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坑”,卖家务必提前做好规避准备。
例如,账号与IP关联风险。这是今年7月很多卖家遇到的“重灾区”。当时,不少店铺刚开通、未上商品就被封,核心原因是就是IP关联。陈龙坦言,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是“固定设备+固定IP”,即一部手机、一个网络只对应一个账号,避免交叉登录。
另外,避免虚假发货或发货地填写错误。比如实际从上海发货,却填日本,会导致订单数据与物流数据不一致,可能引发全店SKU失效。
最后是认证与语言问题。产品必须完成日本本地认证(如电器产品的PSE认证、食品的 FSSC认证),无认证的产品切勿上架。不仅如此,商品详情页、直播话术、字幕必须是纯正日语。
陈龙认为,做出海的机会不应局限于“世界工厂”的比较优势,而应立志成为“全球生活方式的共创者”。
来源:派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