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摘 要:目的 通过内皮微粒检测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脑心通胶囊对于冠脉微血管心绞痛(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X综合征患者87例,抽取外周血检测内皮微粒含量,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曲美他嗪、硝酸脂类等西药治疗,研究组加
摘 要:目的 通过内皮微粒检测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脑心通胶囊对于冠脉微血管心绞痛(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临床诊断为X综合征患者87例,抽取外周血检测内皮微粒含量,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然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曲美他嗪、硝酸脂类等西药治疗,研究组加用脑心通胶囊,检测治疗前后内皮微粒含量,并通过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衡量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缓解程度。结果 X综合征患者内皮微粒含量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
【关键词】X综合征;内皮微粒;脑心通
有一类患者拥有典型的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多种激发试验阳性但是冠脉造影结果阴性,这类疾病被称为X综合征,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又被名为微血管性心绞痛[1],患者虽然预后良好,但是症状频繁发作,影响了生活质量,此类疾病在祖国传统医学中归属于“胸痹”范畴,脑心通胶囊作为治疗胸痹的传统中药,已有研究证实其可以保护受损血管内皮功能、稳定易损斑块,对于冠脉微循环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2]。本研究拟通过对患者外周血内皮微粒(EMPs)含量的检测,并通过心绞痛西雅图积分量表疗效评估,来评价脑心通胶囊对于X综合征的疗效及可能机制,现报告如下。
1 研究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具有心绞痛症状和(或)运动平板阳性的患者共87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40人,平均年龄65.3±8.52岁,选择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共91人,其中男性53人,女性48人,平均年龄61.23±9.1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1人,男性22人,女性19人,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1.77±8.56岁;对照组46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21人,年龄38-78岁 平均年龄63.85±9.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小于80岁,男女不限。②具有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或运动平板试验阳性。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冠状动脉正常或仅有无影响血流的轻微病变(狭窄程度
1.3 排除标准
①冠脉严重狭窄(冠脉造影提示狭窄程度≥50%)或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②急性冠脉综合征。③各种器质性心脏病。④重度心肺功能不全、恶性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肿瘤等。⑤已知对脑心通胶囊过敏等。
1.4 治疗方案
对照组给予西药(曲美他嗪、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研究组加用脑心通(步长药业有限公司),口服一天三次,每次两粒,持续用药半年。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不能服用有类似功效的中药。
1.5 检测方法
对入选的患者及健康人员空腹抽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微粒(EMPs),检测患者及健康人EMPs含量。检测方法为:定义EMPs为小于1um大小颗粒,且表达CD31而不表达CD41的颗粒。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navios检测,以1um微球设门,选择小于1um群体进行分析,CD31+CD41-细胞比例,即为EMPs,计数其百分比。
1.6 疗效评价
通过两组治疗前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来衡量患者症状缓解程度。量表主要五个大项,包括身体因心绞痛受限制程度、心绞痛稳定与否、症状发作频率、患者对于目前治疗满意程度和患者对X综合征的认识,并且细分为19个问题,每次随访对每个问题进行评分,总分汇总,通过公式进行最终积分评定,最终积分越高说明患者症状缓解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7 临床随访
随访时间点选择:入院时及治疗半年后,抽血并询问患者症状情况,计算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同时记录患者有无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呕血、黑便等不良反应。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均数±标准差(x±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均数比较行t 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X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EMPs的含量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患者外周血中EMPs明显高于健康人(P
2.2 研究组和对照患者治疗前后内皮微粒含量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治疗前的两组患者外周血中,EMP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外周血液中EMP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
2.3两组患者西雅图评分量表比较,结果如表3所示,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4 研究期间,研究组出现4例、对照组出现3例不适,均为消化道症状,主要为腹胀、恶心、食欲不振,两组均未出现呕血黑便等,出现不适的比例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目前认为冠脉微循环扩张储备水平的减低以及冠脉异常收缩是X综合征的重要机制。在正常情况下,冠脉内皮功能和自主神经的调节对微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3],内皮细胞通过局部释放扩张性物质来促进冠脉扩张从而保证冠脉的血供,并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生成等机制来保护内皮细胞的完整性[4-5]。当内皮功能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损伤后,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受到破坏,一方面,内皮细胞对收缩因子更加敏感,导致冠脉舒张能力大幅度下降,血管对血小板的聚集、抗炎的能力也随之减弱。另一方面,NO的减少也会导致胶原沉积增加,血管新生和侧枝发育的能力下降,并促进内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的转化[6],导致微循环血管的减少,微循环储备水平的下降,心肌与供氧失衡,患者的活动耐量减低,增加心绞痛发作频率。
以往的观念认为,与冠状动脉明显狭窄的患者相比,微血管心绞痛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普通人几乎毫无差别,但近年来的各种报道在逐渐挑战这种认知。在一项针对丹麦大面积的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女性患者研究中,其心绞痛再发率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明显高于正常人[7],同时微循环心绞痛所带来的不适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目前针对X综合征的机制及药物靶点研究是心血管界的热点,内皮微粒(EMPs)是内皮功能在受到损伤后由内皮细胞释放的微小、无细胞核的囊泡状物质,病理状态下,其大量释放入外周血中,抑制舒血管物质NO等的产生,促进超氧化物的产生以及单核细胞的粘附,通过P38MAPK-ICAM-1、VCAM-1 等通路促进炎症反应发生,从而加重内皮功能及血管的损伤,增加了心血管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8]。
当前治疗X综合征的常用西药有硝酸酯类、曲美他嗪、氨茶碱、雌激素等,种类较多,但疗效均不确切,不能完全从发病机制入手,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祖国传统医药是我们的瑰宝,脑心通胶囊主要包括黄芪、赤芍、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乳香、没药、鸡血藤、牛膝、桂枝、桑枝、地龙、全蝎、水蛭等中药活性成分,针对临床气滞血瘀、寒凝痹阻的胸痹,诸药配伍,可发挥温阳通经、强心益气、破血逐瘀、行气止痛的作用,通过药理检测,得出芍药苷、阿魏酸、丹酚酸和丹参酮ⅡA等有效成分,每种有效成分都可针对心血管疾病的靶点并起到协同作用。例如芍药苷可通过上调PPARα表达,抑制凋亡蛋白表达,抑制心肌细胞自噬,从而抑制活性氧损伤导致心肌细胞死亡,促进心肌细胞存活[9]。阿魏酸,其钠盐可通过抑制血小板5-羟色胺释放,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从而达到缓解血管痉挛等作用,可能通过拮抗ET的分泌,促进NO的生成,从而加强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10]。丹酚酸可通过HIF1/HSF1/CD31途径保护心脏内皮细胞免受压力超负荷的损害,能够抑制心腔扩大,缓解心脏收缩功能障碍,改善心脏内皮功能[11]。丹参酮ⅡA能够阻断心肌细胞L型Ca2+通道, 从而阻止Ca2+内流,抑制心肌钙超载,改善冠脉局部血供,其还可通过增加心肌NOS活性及增加NO的产生,发挥改善冠脉循环、减少心肌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12]。本研究中发现,加用了脑心通胶囊后,患者外周血EMPs的含量明显下降,表明其可能通过改善内皮损伤减少EMPs起到了治疗作用。脑心通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更好地表现了中成药的优势,对于患者肝肾功能等无较大影响,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也鲜有出现,其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心通能有效地降低X综合征患者内皮微粒在外周血中的含量,对血管内皮功能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明显缓解病患相关症状,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Kemp HG.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the anginal syndrome and normal coronary arteriograms[J].Am J Cardiol,1973,32(9):375.
[2] 李伟霞,张书琦,赵艺丹,等.脑心通胶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0):1998-2005.
[3] 张艳达,隋汝杰,赵健,张如岗,贺治青,杨本钊,袁帅,梁春,吴宗贵.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非阻塞性冠心病潜在发病机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20,41(03):315-320.
[4] Vanhoutte PM, Shimokawa H, Feletou M, Tang EH.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vascular disease-a 30th anniversary update[J].Acta Physiol (Oxf). 2017;219(1):22-96.
[5] Gresele P, Momi S, Guglielmini G. Nitric oxide-enhancing or -releasing agents as antithrombotic drugs[J]. Biochem Pharmacol. 2019;166:300-312.
[6] Jackson AO, Zhang J, Jiang Z, Yin K. Endo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A novel therapeutic target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 Trends Cardiovasc Med. 2017;27(6):383-393.
[7] Mygind ND, Michelsen MM, Pena A, et al. Coronary Microvascular Fun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Women With Angina Pectoris and No 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The iPOWER Study[J]. J Am Heart Assoc. 2016;5(3):e003064.
[8] Paudel KR, Panth N, Kim DW.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 A Key Hallmark of Atherosclerosis Progression[J]. Scientifica (Cairo). 2016;2016:8514056.
[9]侯永忠,史娟娟,徐庆刚. 芍药苷在制备治疗或预防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P]. 江苏:CN106539809A,2017-03-29.
[10]俞庆三,李平.阿魏酸钠对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2,33(04):480-482.
[11]Li N, Hang W, Shu H, Wen Z, Ceesay BM, Zhou N. Salvianolic Acid Ameliorates Pressure Overload-Induced Cardiac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via Activating HIF1[Formula: see text]/HSF1/CD31 Pathway. Am J Chin Med. 2022;50(7):1869-1885.
[12]丁虹.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血浆BNP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31):6445-6447.
来源:医百健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