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证实,所有乳腺癌亚型中均表达TROP2,尤其TNBC、Luminal A(HR+/HER2-)等亚型,使TROP2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治疗靶点,而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已在治疗晚期TNBC的临床研究中展现出色的疗效和安全性,以“
编者按:研究证实,所有乳腺癌亚型中均表达TROP2,尤其TNBC、Luminal A(HR+/HER2-)等亚型,使TROP2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治疗靶点,而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已在治疗晚期TNBC的临床研究中展现出色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中国原创,国际品质”获得国内多项权威指南推荐,且应用还在继续拓展至更广泛患者群体,有望为中国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2025年CSCO年会现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谨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睿教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郝春芳教授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罗婷教授做客《肿瘤瞭望》“CSCO圆桌派”栏目,深度讨论TROP2 ADC作用机制与循证依据,共话中国晚期乳腺癌患者生存获益策略。
杨谨 教授: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凭借新颖的药物设计和良好的临床研究表现,已成为国产TROP2 ADC的领头羊。首先请回顾一下芦康沙妥珠单抗在晚期TNB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和最新疗效数据,并讨论它当前和未来的临床价值。
葛睿 教授:芦康沙妥珠单抗是一款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快速发展的国产创新ADC药物,基于显著的早期有效数据,我们都对它的临床研究成果非常期待,也欣喜地看到它在乳腺癌治疗的首个临床III期研究OptiTROP-Breast01结果公布[1]:对于至少接受过2线标准治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芦康沙妥珠单抗可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和客观缓解率(ORR)均实现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相较于化疗组,详见下图);且后续亚组分析显示,不同TROP2表达水平患者及其它所有亚组均有一致的PFS获益,治疗安全性整体也可管可控,证实了芦康沙妥珠单抗是有力的治疗选择。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国内多项权威指南已将芦康沙妥珠单抗纳入晚期TNBC二线治疗推荐。
△OptiTROP-Breast01研究数据小结
芦康沙妥珠单抗不仅已成为晚期TNBC患者二线治疗选择,还在积极探索前移至一线应用,有望助力局部晚期/转移性TNBC患者实现更优生存预后。其中,II期OptiTROP-Breast05研究凭借出色疗效数据入选2025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2025 ASCO),也进一步证实了它的中国原研杰出品质及一线应用前景:芦康沙妥珠单抗一线治疗的ORR高达70.7%,中位PFS达13.4个月;且无论TROP2及PD-L1表达水平,各亚组均有一致的PFS、ORR获益趋势,提示芦康沙妥珠单抗用于TNBC一线治疗有巨大潜力[2],目前其单药治疗及联合抗PD-1单抗一线治疗的III期研究均已启动,有望在未来改变晚期TNBC一线治疗格局。
△OptiTROP-Breast05研究ORR数据
基于坚实的循证依据,芦康沙妥珠单抗也在布局TNBC的全程管理,特别是早期可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治疗,新辅助及辅助治疗临床III期研究已开始入组。虽然早期和晚期TNBC患者的治疗目标不同,但有效的药物应能使早期和晚期患者都从中获益,我们也期待后续芦康沙妥珠单抗能获批更多适应证并被医保覆盖,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
杨谨 教授:在TNBC等晚期乳腺癌治疗中,靶向TROP2的国产ADC与国外同类药物并驾齐驱,快速改变了临床实践。TROP2 ADC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它有哪些潜在优势?
郝春芳 教授:既往研究表明,各乳腺癌亚型普遍存在TROP2过表达,其中TNBC过表达率约80%[3],使TROP2成为良好的治疗靶点。而谈及芦康沙妥珠单抗的优势,就要首先简单复习ADC药物的作用机制,它的核心三要素是抗体、载荷和连接子,能够将药物精准递送到靶点区域、释放药物载荷来起效;相较其它ADC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在设计上创新性地使用抗体端不可逆偶联、载荷端可裂解连接子,使抗体更稳定地搭载药物载荷,且药物-抗体比(DAR)平均高达7.4,还选用杀伤力强且具有膜透性的全新毒素载荷T030,它可通过被内吞后直接杀伤和“旁观者效应”,多管齐下杀伤肿瘤。药物设计上多方面的自主创新优化,使芦康沙妥珠单抗相较同类药物实现“差异化优势”,为良好临床价值奠定基础。
目前芦康沙妥珠单抗已获批用于晚期TNBC二线及后线治疗,且近期还传来新的捷报:在针对晚期HR+/HER2-乳腺癌二线及后线治疗的OptiTROP-Breast02研究中,芦康沙妥珠单抗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阳性结果。这意味着,芦康沙妥珠单抗即将成功覆盖乳腺癌的两大关键亚型,为广大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作为一款性价比高、品质优良的国产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不仅有效提升了治疗的可及性,让更多患者受益,而且后续还将开展更为广泛深入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潜力。
杨谨 教授:基于晚期TNBC二线及后线治疗的临床研究阳性结果,芦康沙妥珠单抗成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自主研发TROP2 ADC,在一线治疗中也有初步积极数据,且芦康沙妥珠单抗不仅在晚期TNBC治疗中表现良好,也在积极探索用于晚期HR+/HER2-乳腺癌的治疗,请介绍相关情况。
罗婷 教授:HR+/HER2-乳腺癌是乳腺癌中占比最大的亚型。其中对于晚期HR+/HER2-乳腺癌的治疗,现在学界更多提及“Post-CDK4/6i”,即后续治疗选择,如精准靶向药物及化疗等,近几年表现亮眼的ADC药物也参与其中。鉴于TROP2过表达的发生率在HR+/HER2-乳腺癌中同样较高,芦康沙妥珠单抗等TROP2 ADC也在积极探索用于晚期HR+/HER2-乳腺癌的治疗,以期覆盖更多CDK4/6抑制剂经治患者。
芦康沙妥珠单抗的首个人体临床研究(KL264-01研究)中纳入了41例既往治疗线数≥3线的晚期HR+/HER2-乳腺癌患者,研究结果显示ORR为31.7%,mPFS为8.0个月,有效改善了患者生存指标[4]。基于此,针对这类人群开展了III期OptiTROP-Breast02研究,目前已报告达到主要疗效终点。基于这些坚实的循证依据,芦康沙妥珠单抗相应申报了最新适应证:用于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含至少一种CDK4/6抑制剂),且在晚期或转移性阶段接受过其它系统治疗的晚期HR+/HER2-乳腺癌。这也符合目前的临床实践,因为接受CDK4/6抑制剂作为强化辅助治疗的早期HR+/HER2-乳腺癌患者正不断增多,纳入CDK4/6抑制剂经治患者的临床研究成果未来必将得到进一步认可。
△OptiTROP-Breast02研究设计及适应证申报情况
目前,芦康沙妥珠单抗的适应证申请已获CDE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程序,OptiTROP-Breast02研究结果预计会在即将召开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公布,我们也期待具体研究数据的公布,以及芦康沙妥珠单抗对临床实践的改变。此外,评估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或联合抗PD-1单抗,用于内分泌治疗耐药后未接受系统治疗的晚期HR+/HER2-乳腺癌的III期研究也已启动,且是同时开展国内研究和全球性研究,希望未来芦康沙妥珠单抗能为全球范围内的HR+/HER2-乳腺癌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和获益。
杨谨 教授:未来在HR+/HER2-乳腺癌患者,特别是CDK4/6抑制剂经治患者中,芦康沙妥珠单抗也可能带来更多更惊艳的疗效数据,为中国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结合在临床实践中的初步用药经验和体会,各位如何看待芦康沙妥珠单抗未来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潜力和价值?
葛睿 教授:芦康沙妥珠单抗单药治疗的价值已得到现有临床研究的充分证实,未来可在更多治疗场景中探索联合治疗以提升疗效,例如:
对晚期TNBC的一线治疗,ADC+免疫、化疗+免疫两种方案孰优孰劣,目前并无证据提供直接结论,期待芦康沙妥珠单抗未来能够开展此类对比性研究,并考虑验证“好药先用”的理念;
其次,对HER2低表达/超低表达乳腺癌患者应选择TROP2还是HER2 ADC,也缺少头对头研究来支持临床决策。我们也期望芦康沙妥珠单抗能在国内患者中开展研究来回答这一问题;
最后,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我还会关注早期TNBC中的ADC治疗,如ADC能否应用于强化辅助治疗,并更好地进行早期患者全程治疗的临床研究设计,找到ADC临床应用的最合适位置。
郝春芳 教授:ADC药物已成为晚期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新药还在不断上市,我认为未来临床中更需要的是优化治疗的选择。如,重点探索芦康沙妥珠单抗与其它药物联合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中心也正开展相关研究,以期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临床实践中也要把控治疗的安全性,从而更好地使用芦康沙妥珠单抗等ADC药物。
罗婷 教授:在前面两位专家提到的疗效和副作用管理问题以外,我更关注的还是治疗可及性,每当新药获批进入临床,患者都会直接关切治疗支出,现阶段治疗可及性也会明显影响患者是否可接受芦康沙妥珠单抗治疗。
因此,我们在期待芦康沙妥珠单抗更多临床研究成功、获批更多适应证的同时,也期待已获批的适应证能被尽快纳入医保目录,并通过其它目录计划覆盖更多患者,显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这也能体现出医保鼓励国产创新药的良好示范作用,最终让好药真正“落到寻常百姓家”。
杨谨 教授:非常感谢三位教授为我们系统回顾了TROP2 ADC药物,特别是芦康沙妥珠单抗在晚期TNBC和HR+/HER2-乳腺癌中的系列临床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潜在临床价值。
作为国产原研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的临床研究从未止步,目前已在晚期TNBC二线、一线及HR+/HER2-乳腺癌中取得积极结果,我们也期待未来更多随机对照大规模III期临床研究结果,特别是晚期TNBC一线治疗和CDK4/6抑制剂经治、尚未经化疗晚期HR+/HER2-乳腺癌患者,即在更前线的应用中交出更惊艳的数据。
我们中心也参与了芦康沙妥珠单抗临床研究,它与免疫治疗联合也展现了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同时希望能有芦康沙妥珠单抗治疗的安全性管理国内专家共识出台,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总而言之,TROP2 ADC药物,特别是国产原研药物芦康沙妥珠单抗,结合中国专家的智慧,必将给出“中国原创”的临床答案。
▌参考文献:
[1] Yin Y, Fan Y, Ouyang Q, et al. Sacituzumab tirumotecan in previously treated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Nat Med. 2025;31(6):1969-1975. doi:10.1038/s41591-025-03630-w
[2] Yin Y, Ouyang Q, Yan M, et al. Sacituzumab tirumotecan (sac-TMT)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unresectable locally advanced/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mTNBC): Initial results from the phase II OptiTROP-Breast05 study. J Clin Oncol. 2025;43(16_Suppl):1019. doi:10.1200/JCO.2025.43.16_suppl.1019
[3] Goldenberg DM, Stein R, Sharkey RM. The emergence of trophoblast cell-surface antigen 2 (TROP-2) as a novel cancer target. Oncotarget. 2018;9(48):28989-29006. Published 2018 Jun 22. doi:10.18632/oncotarget.25615
[4] Ouyang Q, Rodon J, Liang Y, et al. Results of a phase 1/2 study of sacituzumab tirumotecan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solid tumors refractory to standard therapies. J Hematol Oncol. 2025;18(1):61. Published 2025 Jun 6. doi:10.1186/s13045-025-01705-2
杨谨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癌症中心主任
肿瘤精准研究中心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委会乳腺学组副主任委员
陕西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分会常务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西安市癌症康复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葛睿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乳甲外科主任、普外科党支部书记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肿瘤学专委会委员兼乳腺癌项目组秘书长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甲状腺疾病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患教专委会常委/乳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甲状腺整合康复专委会/乳腺肿瘤整合康复专委会委员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乳腺癌诊疗技术推广组副组长
上海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乳腺健康科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甲乳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CRPC专委会/肿瘤心脏病专委会常务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癌学组委员
上海市卫生发展基金会首届"医苑新星" 兼专业班班长
CA中文版编委,中华肿瘤杂志青年编委、中国医学论坛报肿瘤编委,医学参考报乳腺频道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Oncology、JNCC、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审稿专家
郝春芳 教授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天津市肿瘤医院空港医院乳腺内科科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委会常务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个体化诊疗及MDT专委会常务委员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天津市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委会委员
罗婷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疾病中心副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CSCO BC)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CBCS)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整合防筛专委会秘书长
长江学术带乳腺联盟(YBCSG)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乳腺肿瘤专委会主委
四川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
四川省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分会副会长
四川省预防医学会乳腺疾病预防与控制分会常委、青委主委
四川省肿瘤学会乳腺肿瘤专委会副主委
第三届“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乳腺癌领域杰出贡献奖
来源:肿瘤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