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最初人才招聘、劳务派遣等起步,到如今全链条、多样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宁波,正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服务供给区之一。
十年,能发生什么?
十年,宁波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从899家增长至2784家,年产值更是实现十倍以上跃升。
自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白皮书发布至今,“甬家军”始终霸榜综合百强“半壁江山”。
从最初人才招聘、劳务派遣等起步,到如今全链条、多样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宁波,正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服务供给区之一。
(往届大赛掠影)
近日,第十届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即将在甬启动。
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场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指导,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品牌赛事,如何在十年间悄然推动着宁波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生态的变化。
从“服务者”到“协同者”
2015年首届大赛,仅20%的决赛项目涉及技术创新,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仍处于“人才搬运”阶段。
十年后,AI、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模式成为标配,人力资源服务从企业“人力外包商”转型为行业“生态协同者”。
去年综合赛道一等奖“万码优才”,用AI分析数字人才的求职、学习行为,为技术人才定制职业成长路径。
宁波海天塑机的“蓝金领人才工厂”聚焦智能制造,培养“脑手并用”的高技能人才,直击制造业“用工荒”。
(人社资料图)
往届获奖项目“职小二”作为数字招聘运营服务商,在今年春招中,通过直播带岗走进企业车间、食堂,实时讲解岗位信息,帮助企业高效匹配人才,彰显新技术在招聘中的引擎作用。
十年间,大赛吸引全球2589个项目参加,179个获奖项目融资超32亿元,55个获奖项目落户宁波。
从“招到人”的基础服务,到AI重塑人才发展的全链条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已穿透企业车间流水线,成为生产链条的有机环节。
从“办赛事”到“建生态”
2015年,宁波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不足千家;如今,2784家机构已织就覆盖全市的服务网络。这背后,是大赛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
“大赛是资源聚集的强磁场。”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宁波人力资源发展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卫平说。截至2024年底,宁波规上人力资源服务业年营收达1566.81亿元,较2015年增长十倍以上,产业能级实现质的飞跃。
通过大赛平台,宁波助推了一批新业态,开发了一批合作新产品,开创了人力资源新模式。目前,宁波已能提供超120种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形成“人力资源服务+”生态链。
政府、高校、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四方联动”成立产业人才学院,提供个性化培养方案,有效提高人才适配度和留用率。
(中国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2019年、2022年,宁波先后获批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成为全国少数同时拥有两个“国字号”平台的城市。
从“办赛事”到“建生态”,宁波构建起“一核驱动、多团组联动”的服务矩阵,形成以国家级产业园为核心、10个区(县、市)特色园区联动的格局。
从“地方实践”到“行业标杆”
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拥有10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工业增加值位列全国第五,但仍面临技能人才短缺、人岗匹配效率不高、跨国人才供给不足等挑战。
大赛直面这些痛点,持续推动人才体系重构。
第九届大赛创新设立“人力资源出海专项赛”,吸引服务机构如汉顿摩根落地。该机构业务覆盖100多个国家,为甬企出海提供合规咨询与风险管控,助力“宁波制造”稳健走向全球。
第十届大赛首次设立“人力资源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和“新就业形态”两大专项赛。超60%的决赛项目聚焦制造业场景,赛事不仅是竞技场,更是宁波向全国输出“两业融合”解决方案的试验场。
(2024年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甬召开)
公牛集团“HR智能助手”、杰博人力“杰伴AI”等创新方案,将亮相本届大赛,全面展现技术赋能与产业协同的新可能。
十年磨一剑。如今,大赛项目已覆盖全国26个国家级产业园,近500个项目入驻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推动全行业创新转型。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