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南路街道:党群连心惠民生 “民呼我应”见实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17:14 3

摘要: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南路街道党工委紧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群众教育工作主线,始终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服务理念,创新运用场景化教育、精准化服务、长效化机制三大举措,将党的惠民政策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可享的民生红利,以有温度的关怀、有力度的行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昭乌达南路街道党工委紧扣“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群众教育工作主线,始终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服务理念,创新运用场景化教育、精准化服务、长效化机制三大举措,将党的惠民政策切实转化为群众可感、可知、可享的民生红利,以有温度的关怀、有力度的行动、有深度的实践,谱写新时代党群同心、共促发展的崭新篇章。

以“小”为基,借传统节日厚植家国情怀

昭乌达南路街道深化传统文化传承与群众教育的融合创新,以“七夕”等传统节日为重要纽带,通过亲子互动、民俗体验等丰富形式,在儿童心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同时引导家庭在文化传承中深刻感悟党的关怀与温暖。街道精心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策划开展“党群同心·童享七夕”主题活动,将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转变为生动的文化课堂。活动中,工作人员结合党的文化政策,生动讲述党对家庭建设、家教培育、家风传承的高度重视;通过“星牵一线壶”投壶游戏,让亲子在协作互动中领悟“和睦家庭”与“和谐社会”内在关联;在手工制作环节,孩子们用彩纸精心绘制“党徽”“爱心”等元素,将对党的感恩之情融入一件件创意作品之中。这种“故事讲解+游戏互动+手工创作”的立体化教育模式,成功将抽象的政治话语转化为鲜活的文化实践,让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家国情怀的熏陶。与此同时,街道构建“小手拉大手”传导机制,组织“家长分享会”,邀请参与家庭分享“我家与党的故事”,进一步拉近家庭与党的情感距离,让党群联系更加紧密。

为“老”解忧,以精准服务筑牢民生底线

针对老年人“看病难、检查远”的民生痛点,昭乌达南路街道创新推出“义诊+宣讲+指导”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街道积极开展“健康进社区”活动,联合辖区卫生服务站组建 “1+1+N”专业服务团队(即1名医师、1名护士、N名志愿者),专门设置内科问诊、血糖检测、中医咨询3个专项服务台,为50余名居民提供免费健康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医师不仅为其标注“重点关注”标签,还建立动态管理档案,通过定期电话随访、上门复诊等方式,持续跟踪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此外,街道突破传统义诊局限,创新“政策+服务”融合模式,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解读贯穿活动全程。工作人员采用 “案例讲解+图表展示”的直观形式,详细解读“老年人免费体检”“远程问诊”等福利政策,让老年人清晰了解自身可享受的权益。针对居民提出的“增加中医理疗服务”“延长义诊时间”等需求,街道当场承诺在后续活动中增设艾灸、推拿等中医理疗项目,并提高义诊活动频次,真正实现政策落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助“青”成长,靠技能培训激发内生动力

围绕“稳就业、保民生”工作重点,昭乌达南路街道打出“政策宣讲+技能培训”组合拳,帮助青年群体掌握一技之长,将党的惠民政策转化为青年就业创业的“金钥匙”。街道打造“政策直通车”宣讲品牌,采用图文展示、案例分析、互动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将就业补贴标准、申请流程等复杂政策内容,转化为“参加12天培训可获1500元补贴”“烘焙师岗位月收入可达5000元”等通俗易懂的信息,让青年轻松理解政策红利。针对群众提出的操作疑问,宣讲员现场演示“内蒙古人社”APP 使用步骤,并持续通过线上渠道推送培训课程信息,确保政策宣传全覆盖、无死角。为实现“培训即就业”目标,街道构建“培训+就业”闭环服务链条,与多所职业院校、多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机制,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开设面包烘焙、家政服务、电商运营等热门培训课程,并明确承诺“学员结业即推荐就业”。截至目前,街道已成功开办12个职业技能培训班,帮助约200名青年实现稳定就业,有效激发了青年群体的内生发展动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