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17:02 2

摘要:李克用(武皇)都说后唐的开国奠基人李克用(死后被尊为武皇)快死的时候(公元908年),把三支箭交给儿子李存勖(后来的庄宗)。他说:“第一支箭,打刘仁恭。你不先拿下幽州(今北京一带,刘仁恭的地盘),就别想图谋河南(中原)。第二支箭,对付契丹。那个阿保机(契丹首领

导语简介:

《五代史阙文》这本书,专门记录了五代十国时期一些被官方史书遗漏或避讳的事情。其中“后唐史七篇”讲了七个关于后唐(五代中的第二个朝代)关键人物的故事片段。这里面有开国君主李克用的临终嘱托,有庄宗李存勖的离奇死亡,有忠诚老臣张承业的悲愤,有墙头草张全义的复杂一生,有明宗李嗣源难得的老实本分,也有权臣安重诲临死的预言,还有末代皇帝清泰帝李从珂的悲惨结局。这些故事,展现了乱世中人的命运起伏、忠诚背叛、权谋争斗,是正史之外的有力补充。

李克用(武皇)都说后唐的开国奠基人李克用(死后被尊为武皇)快死的时候(公元908年),把三支箭交给儿子李存勖(后来的庄宗)。他说:“第一支箭,打刘仁恭。你不先拿下幽州(今北京一带,刘仁恭的地盘),就别想图谋河南(中原)。第二支箭,对付契丹。那个阿保机(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跟我拜把子,结兄弟,发誓要一起恢复大唐江山,现在他背信弃义,投靠敌人(指后梁朱温),你必须讨伐他。第三支箭,灭掉朱温!你能完成我这三个心愿,我死也瞑目了。”庄宗真把这仨宝贝箭供在老爹李克用的庙里。后来打刘仁恭,他先让手下官员备好少牢(羊猪祭品)去庙里告祭,恭敬地请出第一支箭,用锦囊装好,派亲信大将背着它打先锋。打赢了,就把俘虏和割下的敌人耳朵,连同这支箭一起送回太庙。后来打契丹、灭后梁朱家,也是这个流程。李克用有只眼睛是瞎的,人称“独眼龙”。脾气暴,好杀人,手下人犯点小错,基本就没命了。因为他忌讳别人提他瞎眼,所以没人敢说。有一次找人给他画像,画师机灵,画他作弯弓搭箭瞄准的样子,刚好那只瞎眼是眯着的。画好献上,李克用特高兴,赏了一大笔钱。李存勖(庄宗)庄宗李存勖喜欢赌博。有次玩骰子,看到骰子某个点数有暗纹像箭靶,心里特别喜欢。他自己还发明了一种叫“暗箭格”的玩法,意思是谁掷出那个有暗纹的点数,就算赢了,而且大家掷骰子时,这个点数要朝下放。结果到了他当皇帝的同光末年(公元926年),邺都(今河北临漳)兵变,他手下的伶人郭从谦带兵攻打皇宫兴教门。庄宗亲自去抵挡,被流箭射中死了。当时明白点事的人就说,这是应了他那个“暗箭格”的兆头啊!张承业庄宗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准备称帝时,他爹李克用的老臣、大太监张承业从太原(今山西太原)赶来了。张承业对庄宗说:“您父亲(晋王)家世代效忠大唐,最是忠孝。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到现在,皇家有难,晋王家没有不帮忙的。老奴我这三十多年,辛辛苦苦给您家搞钱、招兵买马,就为了一个誓言:灭掉反贼朱温,恢复唐朝社稷啊!现在河北刚平定,朱温家还没灭光呢,您就急急忙忙当皇帝,这能行吗?”庄宗推脱说:“可手下将领们都这么想,我怎么办?”张承业知道劝不住了,嚎啕大哭:“诸侯们拼死血战,本是为了李家(唐朝),现在您自己要当皇帝,我这老奴算是白忙活一场了!”说完就回太原,绝食而死。按《庄宗实录》的记载,张承业劝谏这事写得很详细,唯独那句“您自己要当皇帝”的话没写进去。这是史官避讳,不敢记啊。张全义唐昭宗曾赐名字给两个人:给朱温赐名“全忠”,给一个叫张言的人赐名“全义”。张全义后来投靠后梁(朱温建立的朝代),又改名叫张宗奭( shì)。后梁乾化元年七月辛丑日(公元911年7月),梁太祖朱温跑到张全义(张宗奭)在洛阳的家里去住。过了几天,到甲辰日才回宫。《梁史》里是这么写的:“皇上身体不舒服,嫌秋天热,去宗閤(gé,指张宗奭府邸)家住了几天。宰相们在仁岐亭办公,崇政院使和其他衙门官员都挤在河南府(洛阳)府衙里办事。”但民间盛传,是朱温把张全义家的妇女都给糟蹋了。张全义的儿子张继祚( zuò)气疯了,想拿刀捅了朱温。张全义赶紧拦住儿子说:“我当年在河阳(今河南孟州)当节度使时,被李罕之围攻,困了一年多,啃木头屑度日,随时可能完蛋。是朱温救了我,才有今天。这恩情不能忘啊!”他儿子这才作罢。《梁史》写的那套说辞,就是替国家(后梁)掩盖丑事(讳国恶)罢了。这张全义,本来出身黄巢起义军,兵败后投靠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被任命为泽州(今山西晋城)刺史。诸葛爽一死,他侍奉诸葛爽的儿子诸葛仲方,但很快又和李罕之合伙把诸葛仲方赶跑了。李罕之占了河阳,他当了河南尹(洛阳长官)。没多久,他又把李罕之赶走,自己占了河阳。这人反复无常得很。之后他就死心塌地跟着朱梁(后梁),帮着朱家把唐朝彻底搞垮。他表面上努力搞农业生产,其实是搜刮百姓去巴结反贼,好稳固自己的地位。在后梁时,他每月进献铠甲战马,补充军需。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杀掉后,他第一个捐出一百万钱给朱温修陵墓。后来庄宗李存勖灭了后梁,张全义本该和朱温的谋士敬翔、李振他们一起被灭族。但他又贿赂了庄宗的刘皇后,还主动请庄宗到洛阳来,说连皇帝祭天的钱他都准备好了。张全义不过是个普通人,哪来那么多钱?还不是靠盘剥下面讨好上面得来的。他晚年想保住新主子唐明宗李嗣源(李存勖的养兄),给自己子孙积点福。结果明宗的军队刚渡过黄河,邺都就兵变了(指庄宗被杀)。张全义又气又恨,吃不下饭,最后活活饿死。死之前,他儿子张继业告发另一个儿子、汝州(今河南汝州)防御使张继孙。庄宗就把张继孙贬到房州(今湖北房县)当个小司户,还赐他自尽。判决书里大概说张继孙“侵夺父亲权力,把家里搞得一团糟,干的是禽兽勾当,怀着豺狼心肠”。可见张全义治家也很失败。洛阳县令罗贯,是个正直有学问的人,可能对张全义不太恭敬,张全义就生气了,跑去向刘皇后告状,结果罗贯被活活打死在一根枯木头下,朝廷内外都觉得冤枉。还有个洛阳监军使,收藏了一块唐朝名臣李德裕平泉山庄的“醒酒石”。张全义想要,监军使不给,张全义当场就把人杀了。他仗势欺人也是这般狠辣。这人说到底就是乱世里的一个奸贼,能得个善终,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到了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6-944年),他儿子张继祚又因谋反被杀。明白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张全义作恶的报应落到了子孙头上。我读《庄宗实录》里史官写的《张全义传》,那吹捧美化得太过分了!以至于到现在,还有些没啥见识的人以为张全义是个名臣。所以趁着补阙史书的机会,简单说说他这些真实事迹。李嗣源(明宗)明宗李嗣源是沙陀族人,打了一辈子仗。他登基当皇帝那年(公元926年),已经六十岁了。性格敦厚仁慈,像是天生的。他每天晚上在宫里烧香,对着天祷告说:“我是个外族人(蕃人),赶上这乱世,被大伙推举上来当皇帝,实在没办法。求老天爷早点降生个真正的圣人(圣明天子),来给天下百姓当主子吧。”所以他在位的天成、长兴年间(公元926-933年),年年丰收,中原没啥大乱子。放在整个五代十国时期,算得上是太平温饱(小康)的好年景了。安重诲明宗李嗣源下令,让翟光邺( yè)和李从璋到河中(今山西永济)安重诲的家里去杀他。李从璋抡起大棒,一棒子把安重诲打倒在地。安重诲临死前说:“我死没啥可恨的,只恨没帮皇上(官家)除掉潞王(指李从珂,明宗养子)。以后他必定是朝廷的大祸害!”说完就死了。这里要说明:《明宗实录》是后来的清泰帝(也就是潞王李从珂)在位时让人修的。潞王就是清泰帝本人啊!史官哪敢直接写安重诲骂未来的皇帝是祸害?只好避讳不记。唉,安重诲这点忠心和见识,就这么被埋没了。李从珂(清泰帝)后晋高祖石敬瑭勾结契丹,包围了后唐的晋安寨(在今山西太原南),逼降了守将杨光远。清泰帝李从珂从怀州(今河南沁阳)和覃怀(怀州别称)一带赶回洛阳。京城的老百姓跑到洛阳城东门外迎接他。皇帝看着百姓,眼泪流个不停。有父老代表对他说:“我们听说唐朝的时候,中原有难,皇帝常去四川(蜀)躲避,图谋以后打回来。陛下您干嘛不先到西川去呢?”清泰帝哭着回答:“本朝(后唐)派去管两川(东川西川)的节度使,用的都是文官!所以唐朝的玄宗、僖宗被贼寇逼急了能往四川跑。现在西川的孟知祥(后蜀开国君主)已经自己称帝了!我还能往哪儿去啊?”说完更加悲痛,哭着进了城。最后,他带着全家在宫里点火自焚而死(公元936年)。

来源:开心柠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