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有眼尖的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截图,爆料国内最大的学术资源平台——中国知网上,出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一篇四川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其标题中的“糖尿病”竟被写成了“糖屎病”。此帖一出,迅速引发全网围观,人们不禁发问:这等低级的错别字,是如何通过层层审核,
知网论文标题惊现“糖屎病”,学术严谨性遭质疑
近日,有眼尖的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截图,爆料国内最大的学术资源平台——中国知网上,出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一篇四川大学的硕士学位论文,其标题中的“糖尿病”竟被写成了“糖屎病”。此帖一出,迅速引发全网围观,人们不禁发问:这等低级的错别字,是如何通过层层审核,在号称最权威的学术平台上“躺”了两年之久的?
封面正确,平台显示错误,到底哪一环出了纰漏?
根据网友截图及现代快报记者调查,这篇引发风波的论文题为《炎症性肠病与糖屎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发表于2021年5月1日。
然而,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记者通过知网的“原文阅读”功能核查论文原版PDF时发现,论文封面、目录、摘要及正文中的所有中文处,使用的均是正确的“糖尿病”,英文标题“diabetes mellitus”也准确无误。
这意味着,错误并非源于作者,极有可能是知网在收录、录入元数据(标题、关键词等信息)时,由于人工审核疏忽或OCR(文字识别)错误,将“尿”误录为“屎”,并且在此后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都未被任何质量检查机制发现。
深度剖析:一个小错字,折射出哪些大问题?
“糖屎病”看似只是一个无伤大雅的错别字,但其背后暴露出的问题却不容小觑。
学术平台的“权威性”与“责任心”遭拷问。知网作为服务于高校师生、科研人员的国家级知识基础设施,其内容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应是立身之本。此类低级错误,严重消耗了其公信力,让人质疑其收录流程的质量把控是否存在巨大漏洞。
“元数据”管理的重要性被忽视。*很多人认为只要论文原文没错就问题不大。但实际上,元数据(标题、作者、机构、摘要等)是论文被检索和引用的关键。一个错误的标题,可能导致这篇论文在数据库中被“隐藏”,无法被其他研究者通过正常关键词搜索到,从而影响学术交流与传播,对作者而言极不公平。
纠错机制形同虚设。一个如此明显的错误,在公开网络上存在了超过两年,最终需要靠网友“爆料”才发现。这反映出平台缺乏有效的主动核查和高效的用户反馈纠错渠道。
来源:爱上牙医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