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政客的战争赌局:当马克龙的私房话掀了北约的遮羞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16 17:00 1

摘要:最近经济学界的老炮儿杰弗里·萨克斯又开炮了。这位曾给乌克兰开过经济药方的美国学者,在意大利报纸上抖了个猛料——马克龙私下跟他承认,北约才是乌克兰战争的幕后推手。这话要是搁酒桌上,大概相当于饭局过半,主陪突然拍着大腿说:“咱刚才聊的‘为了和平’都是演的,这局我下

最近经济学界的老炮儿杰弗里·萨克斯又开炮了。这位曾给乌克兰开过经济药方的美国学者,在意大利报纸上抖了个猛料——马克龙私下跟他承认,北约才是乌克兰战争的幕后推手。这话要是搁酒桌上,大概相当于饭局过半,主陪突然拍着大腿说:“咱刚才聊的‘为了和平’都是演的,这局我下套了。”

消息一出,吃瓜群众手里的瓜差点惊掉。要知道此前马克龙们还在镜头前义正词严:“俄罗斯全责!”“支持乌克兰到底!”合着这些西装革履的欧洲大佬,私下里早把底裤颜色露给熟人了?萨克斯更绝,直接送了顶“战争贩子”的帽子,还补刀说这些人“就想开战”。

要理清这出戏的来龙去脉,得先把时间拨回九年前。2014年乌克兰的颜色革命,表面是民众上街赶总统,实际是美国中情局带着NGO在基辅街头搞“颜色实验”。萨克斯说得直白:“美国积极参与了推翻民选政府的暴力政变。”这事儿要是搁武侠小说里,就像少林派弟子半夜翻墙,把武当掌门的椅子砸了,还嚷嚷“这是替天行道”。

但欧洲为啥跟着掺和?要知道当时的欧盟,刚经历欧债危机,经济半死不活,本该跟俄罗斯谈能源合作搞经济复苏。可架不住有人不想让这出戏冷场啊。

(一)欧洲大佬们的“战争KPI”:军工、面子与政治正确

先说法国。马克龙上台时喊的是“欧洲战略自主”,要多极化,别总看美国脸色。结果呢?这几年法国军火商赚翻了。2022年俄乌开战后,法国对乌军售同比涨了30%,凯撒大炮、响尾蛇防空系统订单接到手软。更妙的是,战争一打,北约重新激活,马克龙顺势把“欧洲安全靠美国”包装成“欧洲安全靠团结”,既讨好美国,又能在欧盟内部刷存在感。

德国更典型。前任总理朔尔茨上台前,德国绿党就憋着劲儿要“摆脱俄罗斯能源依赖”。结果战争一爆发,德国立刻翻脸,宣布设立1000亿欧元特别国防基金,莱茵金属的炮弹生产线24小时连轴转。以前德国军费占GDP1%都扭捏,现在直接干到2%,军工复合体的游说团体在国会山笑开了花。有德国媒体算过账:每多打一个月,德国军火商利润涨15%,这哪是打仗,分明是给自家企业发年终奖。

英国就更不用说了。约翰逊下台后,后来的工党斯塔默政府继承了他的“亲美反俄”衣钵。英国军情六处这些年没少在乌克兰搞渗透,战争爆发后,英国成了对乌军事援助的“急先锋”——提供“挑战者2”坦克、“风暴阴影”导弹,甚至培训乌军士兵。伦敦金融城的操盘手们心里门儿清:能源危机推高欧元区通胀,英镑反而成了避险货币;欧洲资本外逃,伦敦正好接盘。

这些大佬嘴上喊“支持乌克兰”,心里算的是另一本账:军工集团的订单、能源转型的高价账单、选民对“强硬”的渴望。政治正确这碗迷魂汤灌下去,谁要是敢说“咱们和谈吧”,立刻被扣上“亲俄”的帽子。就像公司里搞KPI考核,业务部门为了冲业绩,明知项目要黄也得硬着头皮烧钱,反正亏的不是自己的钱包。

(二)江湖规矩:北约东扩的“切香肠游戏”

欧洲大佬们另一个小心思,是借战争重塑欧洲安全秩序。苏联解体后,北约像台失控的电梯,从16国一路扩到31国。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这些前华约国家,恨不得把北约总部迁到自家客厅。欧洲老牌强国看着眼红啊——既然美国能通过北约掌控欧洲安全话语权,那我们是不是也能分杯羹?

于是“北约东扩”成了公开的阳谋。2008年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明确承诺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将加入北约。这不是画饼,是往俄罗斯家院子里扔鞭炮。打个比方,你家小区楼下突然来了群人,说要帮对门邻居在你家阳台装监控,还说“以后安全我们罩着”,你能不急?

俄罗斯不是没求饶过。萨克斯提到,奥巴马时期莫斯科多次示好,想谈欧洲安全框架,结果被美国政府一句“俄罗斯想分裂北约”怼了回去。欧洲这边呢?默克尔后期其实也有点慌,毕竟德国35%的天然气靠俄罗斯,真打起来暖气费都得翻三倍。但架不住波兰等国在背后拱火:“你们不动手,我们就倒向美国建反导系统!”

这就形成了一个荒诞的闭环:欧洲大佬们一边享受着俄罗斯的能源和廉价商品,一边跟着美国喊“狼来了”;等狼真的被逼急了扑过来,他们又假装自己是受害者,把责任全推给俄罗斯。就像小区里几个熊孩子故意逗狗,狗急了咬了人,家长反而哭着说“这狗怎么这么凶”。

(三)失控的赌局:欧洲如何从“玩家”变成“棋子”

现在最讽刺的是,当初喊着“要打到底”的欧洲大佬们,正悄悄吞着苦果。马克龙的民意支持率跌到23%,德国经济陷入衰退,英国通胀率飙到11%。更扎心的是,美国根本没把他们当自己人——特朗普公开说“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潜台词是我可以卖武器赚差价,但停火谈判没欧洲什么事;特朗普政府一边让欧洲买美国武器送给乌克兰,一边跟普京谈合作,欧洲成了冤大头。

为什么会失控?因为这群“战争贩子”犯了三个致命错误:

第一,低估了俄罗斯的韧性。他们以为制裁能让俄罗斯经济崩溃,结果人家转向亚洲市场,能源出口反而赚得更多;以为乌克兰能速胜,结果打了两年,战线还在顿巴斯拉锯。

第二,高估了欧洲的团结。波兰要乌克兰赔土地,匈牙利反对援乌资金,德国农民抗议能源价格,南欧国家骂北欧“牺牲我们保东欧”。所谓的“欧洲一致”早成了笑话。

第三,忘了战争的代价最终由普通人买单。法国养老金改革引发骚乱,德国超市出现“乌克兰难民抢工作”的骂战,英国罢工潮一浪高过一浪。老百姓终于反应过来:那些政客喊的“民主自由”,不过是他们保住权力和钱包的遮羞布。

(四)和平的钥匙:被大佬们扔进垃圾桶的选项

萨克斯说得没错,和平其实有现成的路线图:乌克兰中立,北约停止东扩。这不是什么新主意,2014年就有学者提过,2022年土耳其也斡旋过。但欧洲大佬们偏不——中立意味着放弃“对抗俄罗斯”的政治资本,停止东扩等于承认北约扩张错了,这比承认自己愚蠢还难受。

现在的局面像极了牌局尾声:庄家(美国)已经收了大半筹码,欧洲玩家们还在硬撑着加注,殊不知兜里的钱早就输光了。马克龙们或许该想想,当年私下承认“北约挑事”时,是不是就该掐灭这把火?毕竟,把战争当政治工具的人,终将被战争反噬。

最后送欧洲大佬们一句: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你们以为自己是执棋人,殊不知早成了别人棋盘上的过河卒。等战争结束,清算账本时,那些赚得盆满钵满的军火商不会记得你们的“贡献”,只会记得谁给的订单多;而老百姓记住的,只会是没有暖气而冻得发抖的冬天,还有超市里不断涨价的面包。

这,大概就是政治浪漫主义者的悲剧——他们用理想主义的口号点燃战争,却要用普通人的血泪来买单。

来源:老高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