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任何一件大事的顺利完成,表面看似偶然,其实是各种小事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小事做好。元代大儒许衡有言:“克勤小物,而后尽于大事”,意思是说,在细微小事上勤勉耕耘,方能最终成就宏伟功业。告诫人们要注重细节小事,善于从浅处、实处、小处入手,
任何一件大事的顺利完成,表面看似偶然,其实是各种小事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小事做好。元代大儒许衡有言:“克勤小物,而后尽于大事”,意思是说,在细微小事上勤勉耕耘,方能最终成就宏伟功业。告诫人们要注重细节小事,善于从浅处、实处、小处入手,做好每一件小事。
克勤小物是一种做事风格,体现一个人对细节的关注和重视。抓细节、勤小物,重小处、矜细行,是古人从政为官的经验,也是修身律己的方法。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东晋名将陶侃行事细腻,小到竹头木屑,大到设城驻兵,考虑颇为缜密细致。他命令兵士将造船剩下的木屑和竹头全部收集起来。后逢大雪,天晴雪融,木屑正好用来垫路防滑。多年后,造船伐蜀时铁钉不够,所贮竹头也派上了用场。清臣曾国藩以“不苟不懈,克勤小物”为做事准则,养成了早起、练字、写日记、读书等习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在他的军事和政治生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克勤小物,终成大器。能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件小事,严以律己管好每一个小节,方有可能成就非凡事业。
克勤小物重在务实,背后体现的是一个人对责任的担当和履行。宋代朱熹在《近思录》中提到:“克勤小物最难。欲当大事,须是笃实。”基层群众的事,很多是一些平常琐碎事,但却都是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做好这些事,是党员干部磨炼自己的机会和进步的阶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积极作为。为掌握兰考“三害”的资料,焦裕禄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遍兰考120多个生产大队,行程2500多公里。黄文秀仅用两个月时间就走遍百坭村沟沟坎坎,手绘出“民情地图”,小小一个点,短短一条线,浓缩了百坭村的山水风土、村情民意,清楚地标记了贫困户们的具体信息。不少优秀党员干部之所以受到群众的爱戴和好评,成为让人敬仰的模范,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扑下身子,将“小事”做细做实、做到群众心里去,他们用一件件平凡小事诠释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做到克勤小物并非易事,“小事”虽小,却考验人的意志、磨砺人的品性。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有高超境界,勤学苦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相传他在池边练习书法,以致池水变黑。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也用完了整整18缸水。若无坚如磐石的毅力和韧劲,屑于小事怕吃苦,对于身边的小事或事务不能保持勤奋的态度,这样的人也注定做不出大事。所有伟大,始于微末,涵养“克勤小物”的吃苦精神,就要明白“志在高山行在微”的道理,把小事当大事干,敢于吃苦、善于吃苦、乐于吃苦,多积尺寸之功,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干事创业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我们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动力源。“小事”不小,国家的“大事”也是由一件件具体的、事关千家万户的“小事”构成。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要克服好高骛远、急功近利的心理,摒弃不在乎小事、不愿干小事的心态,精耕于细微之处,践行于毫末之中,从简单事、平凡事、具体事抓起,拿出“事不避难”的勇气和“日拱一卒”的韧劲,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往前走,才能行稳致远。
来源:期待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