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日的午后,蝉鸣声刺破了医院走廊的宁静。李大山拎着果篮,满头大汗地冲进产房外的等候区,手机里还在不停地响着催促的电话。他刚从外地工地赶回来,妻子王丽提前两周生产了,还是龙凤胎。
夏日的午后,蝉鸣声刺破了医院走廊的宁静。李大山拎着果篮,满头大汗地冲进产房外的等候区,手机里还在不停地响着催促的电话。他刚从外地工地赶回来,妻子王丽提前两周生产了,还是龙凤胎。
"李先生,恭喜你,一男一女都很健康!"护士推开门,笑容满面地说道。
李大山激动地冲进产房,看到满头虚汗的妻子怀里抱着两个小婴儿。他凑近一看,心头却猛地"咯噔"一下——女儿白白嫩嫩,像极了妻子,但那男孩却黑黝黝的,圆圆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与自己那北方人的五官格格不入。
"怎么...这么不像我?"李大山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王丽脸色骤变,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我辛辛苦苦十月怀胎,你倒好,一来就怀疑孩子!"
病房里顿时安静下来,只有婴儿的啼哭声和窗外的知了声交织在一起。李大山看着妻子疲惫的脸,把那个念头暂时压在了心底。可是,那个疑问如同一粒种子,已经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回到家后,李大山开始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他给龙凤胎取名李阳和李月。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的疑虑不减反增。李阳黑黑的皮肤,浓眉大眼,活泼好动;而李月却是白净纤细,性格文静,像极了妻子。每次亲戚朋友来家里,都会夸李月"真是爸爸的小棉袄",却很少有人提李阳像谁。
"大山,李阳今天又在幼儿园和别的孩子打架了。"三岁那年的一天,王丽抱着儿子,无奈地说道。
"他这性格,真不知随了谁!"李大山脱口而出,眼神里带着试探。
院子里的槐花香气飘进来,王丽手中的动作停顿了一下,声音有些发颤:"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他当然是随你了,你小时候不也是个调皮鬼吗?"
李大山没再说什么,可心里那根刺扎得越来越深。晚上躺在床上,他悄悄打开手机,输入"怀疑孩子不是自己的怎么办",屏幕幽蓝的光映在他紧锁的眉头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李大山对妻子的态度越来越冷漠。家里的氛围也变得凝重,连孩子们都感觉到了。他找各种借口出差,回避面对这个家。王丽多次问他是不是外面有了人,他只是冷笑一声,用沉默回应。
夏日的暴雨中,四岁的李阳发起了高烧。李大山正好出差在外,王丽一个人抱着孩子冒雨跑到医院。医生要给李阳输血,需要家长验血配型。
"家里只有我一个大人,能用我的血吗?"王丽焦急地问。
"可以先测试,看看血型是否匹配。"医生说道。
检查结果出来,王丽的血型与儿子不匹配。她慌乱中给李大山打电话,李大山听闻后立刻赶回。验血报告出来后,李大山愣住了——他与儿子的血型也不匹配。
医院走廊里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雨点敲打窗户的声音清脆而急促。李大山盯着报告单,心如刀绞:"这么多年的疑虑,果然不是空穴来风..."
"大山,我知道你在想什么。"王丽抓住他的手,眼泪大颗大颗地掉下来,"但你一定要听我解释!"
王丽哽咽着讲出了藏了四年的秘密:当年她怀孕后,做产检时医生发现李阳有一种罕见的血液疾病,需要在胎儿期就进行干预治疗。当时国内无法进行这种手术,他们去了国外一家专门的医院。由于技术限制,医生不得不用一位志愿者的干细胞进行治疗,这导致了李阳部分基因发生了变化。
"我不敢告诉你,怕你接受不了..."王丽泣不成声,"但他骨子里流着的还是咱们的血啊!"
李大山坐在医院的长椅上,怔怔地看着病房里熟睡的儿子。那张小脸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鼻尖上还挂着汗珠。他想起儿子第一次叫"爸爸"时自己的欣喜,想起儿子摔倒时总是倔强地不哭,就像小时候的自己...
护士进来换药时,李阳醒了,小手紧紧抓住李大山粗糙的大手:"爸爸,你不要出差了好不好?我想你了。"
泪水模糊了李大山的视线,他紧紧抱住了儿子。
转眼间,龙凤胎已经五岁了,该上小学了。新学期开始那天,李大山和王丽带着孩子们来到学校报到。校园里人声鼎沸,到处都是牵着孩子手的家长。
排队登记时,李大山注意到前面一个男人的背影莫名熟悉。那人转过身来时,两人都愣住了——竟是李大山曾经的工地搭档张明。
更让李大山震惊的是,张明牵着的小男孩与李阳长得极为相似。
"大山?好久不见啊!"张明热情地打招呼,眼神却有些闪烁。
"这是..."李大山指着那个孩子,声音有些发颤。
"我儿子,张小虎。"张明搂着孩子的肩膀,神情复杂。
李大山看看张小虎,又看看李阳,两个孩子眉眼轮廓几乎一模一样。他突然想起,张明就是当年王丽去国外治疗时接触过的人。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形成——难道那个所谓的"志愿者"就是张明?
学校广播里传来教导主任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各位家长请注意,新生分班名单已经贴出,请带领孩子前往相应教室..."
人群开始移动,张明匆匆与李大山告别,拉着儿子很快消失在人海中。王丽注意到丈夫铁青的脸色,小声问道:"怎么了?"
李大山没有回答,机械地牵着儿子的手向教室走去。一路上,他的心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疼痛难忍。
在教室门口,李阳突然停下脚步,抬头看着李大山:"爸爸,你为什么看起来这么难过?是不是不想让我上学?"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孩子稚嫩的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双清澈的大眼睛里充满了关切和依恋,与记忆中李大山小时候的眼神一模一样——那是他母亲常说的"李家的招牌眼神"。
就在那一刻,李大山如遭雷击。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那双眼睛与李阳如出一辙。他曾经的疑虑,他的冷漠,他错过的那么多亲子时光...所有的一切都基于一个可能并不存在的怀疑。
"没事,爸爸只是...太感动了。"李大山蹲下身,紧紧抱住了儿子,"上学后要好好学习,做个像爸爸一样的男子汉,知道吗?"
"嗯!"李阳用力点头,小手在李大山后背上轻轻拍了拍,"爸爸不哭,男子汉不能哭的。"
教室里传来老师清脆的声音:"新同学们,快进来吧!"
李阳挥手告别,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跑进了教室。阳光下,那个小小的背影让李大山泪眼模糊。
血缘也许重要,但五年来的陪伴、教育和爱更加珍贵。无论孩子体内流淌的是谁的血,那个叫他"爸爸"的小家伙,早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回家的路上,李大山牵起了王丽的手,这是多年来的第一次。秋风吹过,卷起几片金黄的落叶,也吹散了他心中最后一丝阴霾。
来源:小唐聊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