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过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移植病区的走廊,一面锦旗墙特别醒目,“那都是送给咱们黄主任的!”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血液内科的医护人员说起援疆专家、喀地一院血液内科主任黄宇贤,满是自豪。
文/通讯员 张晓燕 本报记者 宋楚娇 图/医院提供
走过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移植病区的走廊,一面锦旗墙特别醒目,“那都是送给咱们黄主任的!”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血液内科的医护人员说起援疆专家、喀地一院血液内科主任黄宇贤,满是自豪。
患者赠送给援疆专家、喀地一院血液内科主任黄宇贤的锦旗墙
一年时间、一面锦旗墙、多项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填补南疆地区空白,在与血液“打交道”的日夜,黄宇贤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血浓于水的粤喀情深。
“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一名血液科医生,我深知援疆不仅是使命,更是一场与生命的对话,每一面锦旗承载的信任,都让我更加坚定要用初心践行医者的使命。”黄宇贤道。
设备不完善、检测效率慢、移植药物缺乏……2024年5月,初到喀地一院血液内科的黄宇贤有些踌躇。眼前的医疗条件,想要满足高难度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要求仍困难重重。
此时,黄宇贤遇到一位特别患者——24岁的年轻妈妈胡西,在经过4个疗程大化疗后,白血病复发,意味着胡西的白血病已经转化为难治性白血病。
由于不了解胡西发病的原因,黄宇贤同科室医护人员组成疾病治疗小组详细梳理胡西既往的治疗过程,深入研究患者的基因谱,经过反复研判,最终制定了靶向联合甲基化治疗的个性化方案。
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白血病得到缓解,骨髓残留达到阴性。为防止疾病再次复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了最合适的治疗方法。这让黄宇贤感受到建立科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平台迫在眉睫。
然而,喀地一院从未开展过此类技术,这项技术涉及供者选择、移植方案制定、干细胞采集、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等多个方面的考验。
胡西弟弟捐献干细胞及黄宇贤医生舱内查房
在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协调下,院长肖非、援疆专家黄宇贤等携同喀地一院医护人员,成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攻关小组。
经过多番论证,并在喀地一院设备科、药剂科的帮助下,仅2个月便解决了干细胞采集的设备问题和移植用药等问题。
关关难过关关过。在移植的过程中,胡西曾出现过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病毒性脑炎和出血性膀胱炎等并发症。黄宇贤带领医护人员轮班守护90天,最终胡西顺利康复出院。作为喀什地区首例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案例,标志着喀地一院在治疗疑难血液病方面迈上新台阶。
喀什地区首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
与此同时,黄宇贤协助引进异基因移植新设备,更新造血干细胞移植设备,改进干细胞单采流程,提高单采效率,改进干细胞冻存流程,降低干细胞被污染破坏的风险。一套组合拳下来,构建了喀地一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技术平台。
随着喀什地区首例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的成功,喀地一院血液内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平台实现良好运行。
援疆不仅是“输血”,更要“造血”。去年6月,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的宋女士听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的专家黄宇贤正在喀地一院开展援疆工作,便第一时间前往求助。
“医生,我这病还有可能治好吗?”在血液内科病房里,宋女士满脸愁容。
黄宇贤和血液内科团队对宋女士的身体状况及病情全面评估后,又进行了全科讨论,一致认为宋女士可以尝试一项新技术疗法—分子靶向联合微移植。
“微移植是一种创新性的抗白血病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输注供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精准打击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黄宇贤说,与传统的高强度化疗不同,微移植无需使用大量免疫抑制剂,因此患者的免疫功能能够得到较好地保留,感染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风险也大大降低。
2个月后,宋女士的女儿来到医院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当日,经过处理后的单个核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到宋女士体内。
注射一周后,宋女士进行了骨髓穿刺检查,结果显示残留白血病细胞已被“清零”,达到了完全缓解的状态,标志着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巩固治疗效果,今年1月,宋女士接受了第二次微移植治疗。此次治疗进一步激活了宋女士的免疫系统,增强了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果。宋女士的病情得到了进一步控制。
患者微移植成功赠送锦旗
“微移植联合分子靶向药物的治疗模式,不仅提高了治疗效果,还显著减少了副作用,为老年患者提供了更为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案。”黄宇贤进一步坚定了守护喀什百姓生命健康的决心。
患者近日复查
首例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首例南疆地区微移植治疗白血病、首例南疆地区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首例南疆地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多项“首例”的创造,是团队攻关克难的成果体现,特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开展,为南疆大地的血液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保障,也实现了喀什地区居民“大病不出喀,看病更省心”的愿望。现在喀地一院血液病中心已经可以独立开展骨髓移植的全周期手术,打造了一支无法带走的骨髓移植团队,引领着喀什地区医疗翻开新篇章。
宋女士出院前,将写有“除病痛医术高超 保健康医德高尚”字样的锦旗送给黄宇贤,为锦旗墙增添了一丝新的光彩……
翻开黄宇贤的日程表,每一天都排得满满当当。开展学术讲座、在科室问诊、查房、指导科研工作、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参加义诊活动,黄宇贤的帮扶工作不仅在医院内,也在医院外。
在黄宇贤的带领下,喀地一院血液病中心的“党员先锋服务队”携带医疗设备和物资前往部分患者家中,为患者进行心肺听诊、采血化验等全面体检,对其居家用药进行科学指导。
除此之外,黄宇贤发挥援疆专家学术纽带作用,积极促进国内知名血液病专家到科室指导,成功举办各种类型学术会议,协助科室申报血液疾病全程化管理项目,以及申报全国血友病治疗中心,均已获得授牌。现在,喀地一院血液内科已经是喀什地区血液病质控中心及医学会血液病主委单位。
荣誉证书
在刚过去的二月份,黄宇贤收获了两份沉甸甸的奖励,由喀地一院授予的“医疗技术创新奖”及“最美科技工作者奖”。以表彰其在开拓医疗新技术和科研方面的突出贡献。
“每一次攻克难关,每一次科技创新,都是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黄宇贤说,得益于广东援疆专家与本地医疗人才的共同努力,喀什地区卫生健康事业正逐步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未来,他希望自己能化身粤喀两地交流交往的桥梁,继续为喀什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来源:健康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