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黑龙江省“六共”互嵌式示范社区,香坊区六顺街道赣水社区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深耕基层民族工作,创新构建“1344”工作体系,通过“强基础、创特色、优服务、促交融”的实践路径,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各环节,打造出“互嵌式”社区建
作为黑龙江省“六共”互嵌式示范社区,香坊区六顺街道赣水社区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深耕基层民族工作,创新构建“1344”工作体系,通过“强基础、创特色、优服务、促交融”的实践路径,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深度融入社区治理各环节,打造出“互嵌式”社区建设的幸福样板。近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互观互学活动走进哈尔滨市香坊区六顺街道赣水社区,全省各市(地)民宗局负责同志及山东、吉林、辽宁省民族团结促进处主要负责同志参与活动。
锚定“一条主线”
筑牢创建工作“压舱石”
赣水社区始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根本主线,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将民族工作纳入社区整体治理框架。通过明确“党建引领、网格兜底、多元协同”的工作定位,把民族团结要求融入社区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章程、民生服务标准,确保创建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社区通过多元载体生动诠释民族团结内涵,既有传递文化温度的素质文化交流活动与特色文创义卖,也有搭建邻里连心桥的民族社区公众号;既打造象征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的“石榴籽”服务矩阵,又构建凝聚多方合力的“社区合伙人”模式。
搭建“三大平台”
激活民族交融“新动能”
为打破民族交往壁垒,赣水社区通过搭建三大互动平台、打造四支特色队伍,推动各族居民从“相邻而居”走向“相知相融”。其中,文化交流平台以民族文化活动室为阵地开展剪纸、歌舞教学增进文化认同;数字沟通平台运营民族公众号推送政策与居民故事,设“线上意见箱”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资源整合平台创新“社区合伙人”模式,联动辖区单位开展文创义卖、义诊等活动凝聚创建合力。同时,社区围绕居民“急难愁盼”组建四支队伍,即“石榴籽”帮扶队助力困难居民解决生活与就业难题,矛盾调解队化解邻里与民族纠纷,文化宣传队以文艺演出、政策宣讲传播民族团结理念,织密民生服务“保障网”。
深化“三项举措”
擦亮创建工作“金名片”
通过阵地建设“有形化”,打造文化墙、互动区营造浓厚氛围;活动开展“常态化”,设每月一次主题活动避免“一阵风”;服务群众“精准化”,提供化解矛盾纠纷等个性化服务;经验推广“品牌化”,总结“1344”体系形成可复制模式,接待多批次观摩团成为基层“示范窗口”,推动创建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赣水社区各族居民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社区凝聚力、向心力显著提升。下一步,六顺街道将继续深化“1344”工作体系实践,以更优服务、更实举措,持续巩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贡献基层力量。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