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大学生瑾李(化名)分享了一段短视频,记录了自己作为视障人士在武汉乘坐地铁的经历。在几位工作人员的主动帮助下,她顺利完成了站点换乘、上下扶梯,顺利找到出口,视频播放量超百万次,网友纷纷点赞。
近日,大学生瑾李(化名)分享了一段短视频,记录了自己作为视障人士在武汉乘坐地铁的经历。在几位工作人员的主动帮助下,她顺利完成了站点换乘、上下扶梯,顺利找到出口,视频播放量超百万次,网友纷纷点赞。
大学生瑾李分享的视频截图。
瑾李是武汉本地人,现为滨州医学院大四学生。先天性全盲的她,通过手机软件语音提示、盲杖的帮助,已学会独立出行。
当天,瑾李在武汉独自搭乘地铁4号线,准备在中南路站点转乘2号线,前往街道口。正准备换乘时,一名工作人员主动走来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瑾李回忆,该工作人员并未直接伸手搀扶,而是轻声询问道:“可以碰你的手吗?”她点头应允后,对方才轻托她的手臂,小心引导她往前走,由于身高差的原因,对方持续弯着腰,方便她搭住肩膀。“当时就觉得她非常尊重我。”瑾李说。
将瑾李送上车厢后,该站务人员又通过对讲机知会换乘站同事,此后,每一段路都会有不同工作人员来接应,“无缝衔接”地引导她出站。乘坐手扶电梯时,工作人员始终温柔地提醒她:“前面是扶梯,你听我说啊,快了,321,迈(腿)。”“我感觉特别温暖。”瑾李说。
这样的“温暖”常常不期而遇。今年6月,瑾李带着两个行李箱、三个手提袋和一个背包回武汉,地铁工作人员不仅主动带路,还帮她推行李。上地铁后,一位乘客甚至蹲下来查看她的鞋子是否被雨水打湿,提出开车送她回家。
8月中旬,瑾李在抖音平台开设了自己的账号,连续发布“盲人大学生第一视角记录日常生活”视频,内容涉及乘地铁、买菜、坐电梯、过天桥、取快递、下班回家等。通常,瑾李会将运动相机固定在挂脖支架上,按下录制键,将生活片段真实捕捉下来,素材时长从十几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剪辑时,她会借助读屏软件,通过语音提示识别界面按钮,依靠声音线索定位片段。识别不了的字幕和打码等复杂操作,通常由家人协助。这些工作都是她利用闲暇时间完成。
网友评论截图。
仅一个月时间,账号已积累1300多名粉丝,她收到很多网友的鼓励,视障网友的支持与共鸣。“总有人问我,现在外卖能把热饭递到手里,快递能把东西送进家门,何必还要自己磕磕碰碰地出家门呢?”瑾李解释,她不想麻烦家人和朋友,“想打理好自己,像健全人一样,把生活过得踏实又独立。”
瑾李说,从大一开始,她就立志要打破大众对盲人群体的刻板印象,为此,她参加很多宣讲活动,也格外关注城市无障碍设施:武汉地铁垂直电梯按钮处的盲文、运行方向及楼层的语音播报,进出口的轮椅坡道等等,让她出行很有安全感。“如今盲道越来越常见,就连一些小乡镇也有盲道了,”瑾李说,“虽然偶尔还是会被占用,但整体已比以前好很多。”
地铁垂直电梯按钮处的盲文。 实习生陈玉婷 摄
瑾李也注意到一些可优化的细节。比如在某些大型商场中,多部并排运行的手扶电梯往往难以让她准确辨别上下行方向。“如果能在扶手旁增设语音提示或易于触摸辨别的凸起标识,对视障人士会友好很多。”
来源:九派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