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缘起3月28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官网发布了《关于江苏省补短板200马力及以上无级变速高端智能拖拉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公示稿)的公示》,明确表态把200马力及以上四轮驱动混合动力电动无级变速辅助驾驶智控拖拉机纳入新产品范围,并享受175000元的
最近,有不少同行对于混动拖拉机给予很高评论,特别是江苏率先出台大补17.5万资金的政策之后,引发了行业的高度关注,有人表示拍手欢迎,也有人冷眼以待。
事情缘起3月28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官网发布了《关于江苏省补短板200马力及以上无级变速高端智能拖拉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机具补贴额一览表(公示稿)的公示》,明确表态把200马力及以上四轮驱动混合动力电动无级变速辅助驾驶智控拖拉机纳入新产品范围,并享受175000元的补贴,另外还对200马力及以上四轮驱动液压机械无级变速辅助驾驶智控拖拉机补贴200000元。
笔者的态度是居于中间。本文试图以客观的态度,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分析一下当下阶段以混动拖拉机为代表的该类新技术农机产品的前景。
实际上,截至目前,含31个省份加不含深圳在内的4个计划单列市及黑龙江北大荒、广东农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内的等合计约38个“补贴经济体”,仅江苏等极少数地方出台了这么罕见的大手笔、大气魄的“大水漫灌”的刺激举措。且不说江苏出台这么大的刺激手段是如何计算出来的、是不是科学,特别是后续是否会产生不利政策效应——会不会像当年北方某省当年补贴大拖那样、最后造成难以收场的局面?
单就此次出台对混动技术拖拉机如此大力度补贴之举来说,一来,江苏省内的拖拉机生产企业比较多,既有常州东风、沃得农机、常发农装等知名龙头企业,也有迪玛驰、悦达等新锐与二线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做到“肥水不流外人田”。二来,江苏省有钱,2024年以13.7万亿GDP高居全国第二,也是31省份中仅有的两个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万亿元的省份。一般的省份,估计很难有财政实力或者意愿,对混动拖拉机形成如此大的补贴力度。
相对来看,在部级层面制定的补贴标准,则既兼顾了市场需求和引导技术创新的务实举措。根据2024—2026年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公告,200马力及以上四轮驱动动力换挡智控拖拉机,功率>200马力,驱动方式为四轮驱动,换挡方式包括部分动力换挡、动力换挡/换向、无级变速,并且具有智能控制功能。此类拖拉机的补贴金额为74700元。
从政策制定者来说,农机化发展目标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服务到位的机具。但是,哪怕不是在当前财政较为紧张的时代,也要考虑农机推广普及的成本,把钱花在农民更需要更接受、更具经济与社会效益的产品上。相对来说,技术创新,更应是工信、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
真正要推动大型农机市场成熟的,在笔者看来,一个重要观察窗口是看黑龙江省是否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毫无疑问,黑龙江市场者是观察国内大马力和农机先进技术投放与推广应用的风向标。农机大马力者,历来是得黑龙江者得天下。
从行业公开报道的资料看,目前,国内推出混动农业机械的有以工程机械巨头中联重科自研推出的混动农机技术,该公司推出了400马力的混合动力拖拉机和TE100-DH混合动力收割机。中联重科农机混合动力系统作为整车动力核心,由发动机、离合器、发电机及动力电池组组成,发动机作为整车能量输出来源,一方面通过离合器连接动力输出轴PTO,并通过机械传动装置输出动力至割台系统、清选系统和碎草系统;另一方面,发动机通过取力口驱动发电机,并和动力电池组共同组成电力供给输出动力至行走电机、滚筒电机、风机电机以及拨禾轮电机连接。
另有中国一拖推出的的HB2204混动拖拉机,产品采取是混联式的连接结构,主要由发动机、耦合器、电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动力电池组及传动系统等组成,是电驱动无级变速。另更为普遍的是由发动机总成的平台型企业玉柴动力推出的IE-POWER动力总成解决方案。此前,日前农机通网刊出的文章《补贴靴子落地,国产电动拖拉机风云初起!》中对于纯电与混动拖拉机进行了详细介绍,这里引述如下:
纯电拖拉机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4.870, -0.05, -1.02%),通过电池供电驱动拖拉机行驶。其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电池组、电动机、控制器和传动系统等组成。
再看看混合动力拖拉机。这类拖拉机真的不好界定是电动还是机械式,因为目前混动拖拉机有插混式和增程式之分,但这种分法也过于简单化,具备的解决方案中,企业会提供轻混、中混、重混、全混等不同的技术路线和机型,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只介绍一下增程式和插混式两种技术路线。
增程式拖拉机遵循轻混技术路线,其配置的发动机仅用于为电池充电,不直接参与机械做功,因此,增程式拖拉机更接近于纯电动车。在此系统中,发动机与发电机组合,犹如一个大型充电宝,专为充电而设计。
目前国内大家最熟悉的是广西玉柴IE Power动力总成解决方案,采取串联式的形式,最大马力达到600马力,国内众多拖拉机企业与玉柴合作。
插混式属于重混的技术路线,配套了发动机和电机两套动力系统,可以根据需要互相切换或相互配合的独立系统,插混式电动拖拉机则更强调内燃机与电动机的协同工作,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动力源的优化分配,既保证了动力性能,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目前,国内大多拖拉机整机制造商都采取了跟玉柴合作的模式,像沃得、英轩、凯特等。值得肯定的是,玉柴是国内农用发动机领域首屈一指的企业之一,关注到电动化、新能源化的趋势,率先推出了混合动力总成。不过,除了“吃螃蟹”的玉柴,反观其他行业同仁,目前还没有推出成熟的新能源动力总成类产品。除了玉柴敢于吃螃蟹,其他企业也许有不同的发展战略,但更多或表明其他同行在冷眼观察,或者其他同行的技术还没有到推出的一步。
混动农机技术市场要真正成熟,不仅仅需要玉柴,更需要更多同行的集体参与,才能证明市场真正热起来。中国农机市场非常大,单靠玉柴一家是很难催熟整个行业的。就像新能源汽车的电池领域,不仅仅有“宁王”宁德时代,还有比亚迪这家依靠庞大的汽车产能可以自身消化大量自产电池的整车市场老大,以及国轩高科、欣旺达等电池企业。而农用发动机企业,除了潍柴和东方红柴油机这两家有上游整机产品,其他企业主要是其他品牌的供应商,因此要形成集体性的推动力,显然难度要大得多。为什么全柴动力、潍柴、上柴等企业还没有大力推混动电动农机,这其中可能有多重原因,或许是因为本身的技术储备,或是因为这些企业基于对技术与市场的认识与玉柴等企业不一样。基于每家企业的战略定位不同,潍柴旗下的潍柴雷沃,我们看到更多地是推广自家的CVT技术拖拉机。
目前,农机行业对混动技术的认识还处在初始阶段。正如农机通文章所述,中国电动汽车渗透率超过50%,电动装载机渗透率超过15%,汽车电动化率全球领先,工程机械电动化一日千里,而国内农业机械的电动化虽呼声高涨,却始终未见实质性进展。诚然,即使混动技术本身已经成熟,但应用到农机领域,由于农机与汽车、工程机械不同的作业场景,还需要做大量的试验提升与改进工作。预计这个时长至少在3年以上。
从目前的技术成熟度看,少数地方出台令人惊愕的补贴标准,某种程度上或有拔苗助长之嫌。目前,也没有看到有国内权威机构发布混动拖拉机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大规模开展推广应用的文件或材料,这也说明有关部门在这一点上还是比较审慎的,市场的交给市场,政府的交给政府。技术成不成熟,还是先交给市场和用户来验证吧。
再好的技术与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市场支撑,很难形成产业优势,企业则难以达到盈亏平衡,特别是像农机这样的规模经济产业。一项新技术特别是像购买成本要高很多的技术,要形成较成熟的市场,跟很多方面有关系。单纯的政策推动,很难形成普遍性的潮流。而不管什么混动农机产品,要想达到理想市场目标,市场成熟度与农民的接受度是重要的衡量指标。
混动农机作为一项新事物,要想叫好又叫座,道阻且长。笔者不否认混动农机有很多优势,但是成本高昂也不是不争的实事,以200马力拖拉机为例,当下的混动技术路线要比传统发动机要高出十五万元左右,这对很多上游企业与终端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特别是近几年粮价走低、农民种粮收入下滑,成为推广成本高昂的混动农机一道现实屏障。
市场与企业业绩无法开玩笑。总体上看,国内拖拉机企业还是普遍理性的。在前不久驻马店举办的春季农机展,主机企业推出的主导产品都还是机械传动的拖拉机,包括很多款250至300马力这样的大家伙。
有效的市场需求、农民的购买力是农机购买的决定性因素。再好的产品需要有需求支撑,而需求的背后则是农民的真实购买力。以江苏市场为例,2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年销量,应该说不会超过5000台。
混动农机的购买成本与农民的购买力降低是一个悖论,尽管有少数省份的强政策刺激,但从整体的市场来看,局部与整体的出入较大。依笔者看,混动拖拉机等高端拖拉机主要购买者还是以黑龙江为主的东北市场和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市场的规模化种植的富裕农民和职业农民,种粮或者务农收入在其收入购成中占比非常高。因此,这与粮价关系非常大。
近两年来,玉米的价格下滑非常大,有黑龙江种植户表示,有些地方的玉米价格一度降到一斤7毛钱左右,处于亏损区间。饲料行业信息网3月12日消息,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双城直属库三等粮收购价为2060元/吨亦,水分15%玉米贸易商收购价格为1980-1990元/吨,出库价格为2030-2040元/吨;佳木斯地区水分15%玉米贸易商收购价格为1970-1990元/吨,出库价格为2010-2030元/吨;齐齐哈尔地区阜丰水分30%潮粮收购价为1592元/吨,水分15%新粮二等挂牌收购2030元/吨;水分15%玉米贸易商收购价格为1960-1980元/吨,出库价格为2020-2030元/吨。总体看,与玉米每斤售价一块四五角时的高位价格相差甚远,影响农民的购机特别是高价格新型大型农机的需求。这两年农机市场的形势也有力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一个很重要的观察点是,现阶段农民对于混动技术的认识还几乎是空白,还需要做很多很多市场培育与洗脑的过程,这个过程无疑是漫长而艰巨的。
值得关注的是,单纯混动农机技术本身成熟还不够,还需要有充电等基本设施。从当前的技术模式看,有增程式和插混式。增程式用燃油来补充电力,除了能量转换的损失抬高使用成本,消费者或会疑问为何不直接用油的方式、而用更高成本的方式推广无级变速技术?而如果单纯以电力驱动,除了电池本身的技术,首先就牵涉到充电,这显然需要大量的充电设施。曾有行业媒体做过一个调查,对于电动拖拉机农民最关心的是电池续航能力。而眼下农机或农村充电设施的推进还很难。对于充电设施兴建投资企业来说,也关注其投资回收期,不像城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回收期短。农机作业的周期性强,作业时间短,这是电动农机产品的一个难以克服的痛点。当然,小型的,像植保无人机或进其他类型的小型、耗电量少或充电方面(换电方便)的产品,可以另说。
有人以汽车行业形成的消费前路来看农机,实际上,这两个行业既有共性,更有巨大的差异。消费终端完全不一样,国家的引导与支持力度也不一样,产品消费场景完全不一样,市场基数、消费对象购买力更是有天壤之别。2024年我国汽车行业产值突破10万亿元,而农机行业不足其3%。好的产品,需要有市场需求来形成循环。这些年,美国不给我国卖高端芯片,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正好给我国芯片企业提供了机会,可以反哺国内芯片企业研发投入更大、新产品验证更快速。
国际产业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新兴产业市场渗透率超过10%时,意味着其发展迎来向上加速拐点。一项新技术或者一个新兴产业,在渗透率达到10%之前被称为导入期,发展相当缓慢;而一旦越过10%这一阈值,发展速度则加快,进入成长期。以我国大中国年销量40万台计,进入成长期需求量要达到3万台以上。显然,当前混动拖拉机离这个目标还很远。
因此,笔者对于此轮混动风潮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对部分省份来说,制定政策也需要更加科学,警惕过犹不及;对于发布这些产品的企业,也更多以打造营销亮点的看法观之。也建议相关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需要谨慎观察、慎重以对。如果产品力、市场等各方面的条件不及,单纯意图政策拉动,是很难达到企业目标预期的。
最后总结一下,从长期看,混合动力作为一项农机行业的新生技术,有关部门和农机行业保持高关注度是完全应该的。不过对于行业使用者和市场来说,从各方面环境因素看,还远没有到爆发的临界点。成为一项通用的技术广泛采用,还需要厂家和社会共同发力,前者不断提升技术、降低成本,包括作为关键部件的电池技术的革新甚至充电技术的质变,社会上包括充电设施的快速推进和目标消费者购买力的大幅提升等。总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农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