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经常听到广告里、营销文章中提到「纯天然」、「纯植物」等概念,很多人都觉得只要是、,那就足够安心、足够安全。
我们经常听到广告里、营销文章中提到「纯天然」、「纯植物」等概念,很多人都觉得只要是、,那就足够安心、足够安全。
不少人在讨论美国谋求禁用 的问题。有人欢呼说,大洋彼岸食品安全又进步了,给我们打了样。只能用 的时代快要到来了。
使用天然色素等成分,看似很简单、很安全?其实也一样是需要安全监管的。
记得十年前,我和一位教授讨论过这件事。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包括天然色素和各种植物健康成分。
她说:其实天然产物不一定就是百分百安全的。
首先,因为这些成分原来存在于植物体内,要把它浓缩分离提取出来,必然要进行多种工艺操作。对一种微量成分进行分离提取,难免就会用到多种化学试剂,生产过程中也可能引入污染成分,比如有机溶剂。
其次,天然色素也可能被微生物污染。
很多微生物会产生毒素。无论什么纯天然的食物,只要污染了有害微生物,那都会非常危险。
肉毒素、米酵菌酸、黄曲霉毒素......它们都是「纯天然」的细菌毒素或霉菌毒素,毒性远大于绝大多数化学合成物质,不知道杀死过多少人命。
红曲色素,就是一种传统应用的天然食品色素。美味的叉烧肉、美味的红腐乳,都是被红曲色素染成红色的,消费者对它都很放心。
但是,如果这种天然色素被有害霉菌污染,结局是可怕的。
去年日本小林制药公司出了一个超大事故,就是因为红曲发酵罐被某些青霉菌所产生的毒素污染了,结果害死了几百人。
第三,很多天然植物成分,本身就是有一定毒性的。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以作为药物成分、或者保健成分而使用;在另一些情况下,它们也有可能带来不利的健康效果。
所谓「是药三分毒」,植物来源的药也是一样,吃错了品种、吃错了剂量,就可能伤害健康。
神农尝百草,一日遇 70 毒。大家不会以为那都是「化学合成」的毒吧。神农和我们的先人所遇到的,都是「纯天然」、「纯植物」的毒。
所以,天然植物产品,也是需要安全监管的。纯天然色素,当然也是需要严格品控、需要纳入安全监管的。
关键不在于是不是「纯天然」和「纯植物」,关键是工艺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品控和监管是否到位。
其实最值得担心的是:如果真的只能用天然色素,消费者可能难以接受天然色素的种种缺点。
人工合成色素是经过各种筛选的,它们不仅颜色鲜艳、着色能力强,而且在日常食品的酸碱度范围里也不会变色、褪色。
「纯天然」的色素,除了成本明显更高之外,还有一些共性的麻烦问题:
第一,颜色的鲜艳程度和牢固程度,都不如人工筛选出来的合成色素。
第二,颜色不够稳定,容易变色,或者容易褪色。
比如说,青菜里的叶绿素煮后易发黄,储藏中易发暗; 肉里的血红素在煮后就会变成褐色; 紫甘蓝里的花青素蒸煮后溶于水中而掉色; 胡萝卜素在有光条件下存放容易褪色......
消费者能不能容忍天然色素的这些缺点呢?
既要便宜、又要鲜艳、还要稳定、不能变色......按目前的科技水平,实在是难以实现的。
节选自新浪微博“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中国科协聘营养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营养素养分会副主委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与烹饪营养分会副主委
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
老年营养与食品分会副主委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理事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博士
来源:健康归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