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餐饮界可谓是热闹非凡,一场围绕预制菜的 “大战” 打得火热。这其中,罗永浩和西贝的 “预制菜风波” 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而在这场风波中,有一个人站出来力挺罗永浩,他就是咱们熟悉的 “科技与狠活” 代言人 —— 辛吉飞。
最近餐饮界可谓是热闹非凡,一场围绕预制菜的 “大战” 打得火热。这其中,罗永浩和西贝的 “预制菜风波” 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而在这场风波中,有一个人站出来力挺罗永浩,他就是咱们熟悉的 “科技与狠活” 代言人 —— 辛吉飞。
大家都知道,罗永浩这位 “敢说敢为” 的主儿,在微博上吐槽知名连锁餐饮品牌西贝,直言其 “几乎全是预制菜,价格昂贵,太恶心”,还呼吁立法强制餐馆明示是否使用预制菜。
这一言论瞬间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毕竟西贝在餐饮界那也是响当当的存在。西贝创始人、董事长贾国龙赶忙回应,强调西贝 “100% 不是预制菜”,只是用了 “预加工食材”,而且最终烹饪环节都在门店完成。这还不算完,贾国龙更是放出狠话,一定会起诉罗永浩。
面对西贝的回应,罗永浩自然也没退缩,在社交媒体上连发数文反击,还开启了临时直播。直播中的罗永浩尽显 “本色”,自嘲直播像 “草台班子”,和西贝公关团队一样 “山寨”。
在直播里,他逐页展示了部分官媒和自媒体去西贝拍摄的 “证据”,像保质期 18 个月的黄花鱼鱼柳、9 个月的儿童餐牛肉酱、24 个月的羊排等等。他还提到之前吃的葱烤鲈鱼,说当时吃着很腥,像冻了很久的,结果一看相关照片,冷冻海鲈鱼保质期 18 个月,配料里还有一堆食品添加剂。
就在大家对这场 “罗西大战” 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辛吉飞登场了。
辛吉飞在视频中谈到预制菜问题,他表示,消费者可能对制作方式不太在意,但他自己可很关心菜是怎么制作的。
他坚定地支持罗永浩为消费者争取权益的行动,还着重强调消费者应该有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咱们作为消费者,去饭店吃饭,当然有权知道饭店用什么材料制作菜品,这要求不过分吧?
其实,预制菜这事儿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一方面,预制菜方便快捷,能显著降低成本,很多商家喜欢用。出餐效率高,口味还比较统一,价格也有优势。
现在点外卖,说不定吃到的就是预制菜。据调查,有近 20% 的受访者会直接选预制菜套餐作为年夜饭呢。
可另一方面,预制菜也有不少问题。很多消费者担心预制菜里含有过多添加剂,对健康有影响,毕竟 “科技与狠活” 的事儿大家还记忆犹新。而且消费者也不太能接受花现制菜的钱,却买到预制产品,这价格和价值不匹配啊。
就像罗永浩这次,一行 5 人消费 830 元,结果感觉吃的是预制菜,这落差能不大吗?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消费者的知情权被剥夺了。不少消费者说,他们生气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餐馆不明确告知,让他们误以为自己吃的是现做的菜。
就好比你满心欢喜地去一家高档餐厅,以为能吃到大厨精心烹制的美味,结果后来发现是加热一下预制菜就上桌了,这换谁心里都得膈应。中国消费者协会之前发布的分析也提到,预制菜存在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使用预制菜未告知,损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问题。
辛吉飞力挺罗永浩,其实也是在为广大消费者发声。消费者有权知道自己吃进嘴里的东西到底是怎么来的。
就像辛吉飞之前凭借 “科技与狠活” 让大家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更多认识一样,这次他和罗永浩一起,让预制菜这个话题再次引发大众关注。咱们去饭店吃饭,是为了享受美食,享受用餐的过程,而不是稀里糊涂地吃一些不知道怎么制作出来的东西。
在这场预制菜风波中,罗永浩和辛吉飞的行动,其实是在推动整个餐饮行业更加透明化。希望以后商家能主动区分菜品类型、标注制作方式、合理定价。相关部门也应该重视起来,完善预制菜明示制度,让消费者吃得明白,吃得放心。
消费者自己呢,也要增强维权意识,用自己的关注和选择去支持那些愿意坦诚相待的商家。这样,咱们在享受美食的道路上,才能少一些 “坑”,多一些美味和安心。
来源:文史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