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刚过去的三月,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以 “大思政” 教育为引领,通过一系列公益实践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校园内外书写了一篇关于爱与成长的生动篇章。
在刚刚过去的三月,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以 “大思政” 教育为引领,通过一系列公益实践活动,将雷锋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校园内外书写了一篇关于爱与成长的生动篇章。
打造“大思政课”堂,推动精神接力
在雷锋月启动仪式上,翰林学校精心打造 “大思政” 课堂,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学习雷锋精神。在主题班会上,学生们观看雷锋主题影片,聆听雷锋的生平故事,感受那段炽热的历史;校园广播中,《雷锋日记》的诵读声与课间铃声交织,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征文比赛中,高一(5)班李琪瑶同学写道:“雷锋精神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一代代中国人用行动续写的生命诗篇。”
此外,翰林学校还注重实践育人。师生们参与植树活动,为大地增添新绿;前往敬老院慰问老人,传递温暖与关怀。这些实践活动让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在真实场景中落地生根,学生们在寻找 “当代雷锋” 的过程中,深刻领悟 “人民至上” 的情怀,这也是雷锋精神在当代的回响。
坚持公益长跑,传递爱心火炬
在小初部(初中)“爱心捐书” 活动现场,同学们精心准备捐赠书籍,有的还附上了手绘明信片、千纸鹤等 “秘密礼物”。当日,共收到2000余册捐赠书籍,这些承载着城市少年心意的书籍,将入驻规划中的第23间 “翰林图书室”。
据悉,自2004年办学以来,学校已在湖北、广西、湖南、江西、甘肃等地援建了22间 “翰林图书室”,累计捐赠图书超6万册。“爱心义卖” 活动已连续举办13年,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符号。高中部的 “爱心大超市”、初中部的创意义卖摊位以及小学部的 “童趣集市”,都吸引着师生们踊跃参与。义卖所得善款被用于慰问老人、特殊儿童以及捐助山区儿童。
此外,翰林国际部的 “梦想火花” 项目组已将爱心传递到西藏、贵州、湖南等地的偏远学校。截至2024年12月,翰林高中志愿者服务队累计实名注册志愿者2815人,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到 68854.15小时。
践行志愿服务,丈量责任担当
当翰林学子穿上红马甲走进社区,“大思政课”便从教室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3月12日,小学少先队员、初中志愿者在万江社会福利中心开展慰问老人及植树活动,他们为树苗培土,与老人共同唱响红色歌曲。3月22日,高中部志愿者在道滘镇敬老院为老人庆祝生日,聆听他们讲述革命故事,手作相框记录温暖瞬间。
在社区街巷,学生们化身环保宣传员,积极倡导垃圾分类、节能减排,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讲解环保知识,将“碳中和”等概念融入日常生活。
通过 “认知—实践—反思—传承”的闭环设计,学校让雷锋精神在课程中深化、在实践中活化、在文化中内化。高二(12)班徐倩倩在征文里写道:“原来,践行雷锋精神并不困难,不过是将心比心,在生活中细微处为他人着想。”
从校园到社会,学子们在志愿服务中锤炼责任担当,在爱心奉献里培育家国情怀,大思政教育的育人效能得到充分体现。
未来,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让爱与成长在校园内外持续传递,并将持续加强对公益教育的坚守和对大思政教育的探索。
来源:东莞市翰林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