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禁食饮食:15 天逆龄 2.6 岁的科学突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6 13:19 1

摘要:衰老作为一个不可逆转的生理过程,长期以来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焦点。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寻找安全、低成本且可推广的抗衰老干预手段成为迫切需求。2025 年《Nature》杂志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通过两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模拟禁食饮食(Fasting-Mim

衰老作为一个不可逆转的生理过程,长期以来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焦点。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寻找安全、低成本且可推广的抗衰老干预手段成为迫切需求。2025 年《Nature》杂志发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通过两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模拟禁食饮食(Fasting-Mimicking Diet, FMD) 仅需 15 天(每月执行 5 天,连续 3 个月),即可使人体生物年龄显著逆转 2.6 岁,同时伴随腹部脂肪、肝脏脂肪(尤其是脂肪肝患者降低近 50%)的显著减少,胰岛素敏感度提升及炎症水平下降,预期健康寿命最长可延长 10 年。本研究系统解析了 FMD 的饮食设计原理、干预效果、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潜力,为抗衰老研究提供了全新的饮食干预范式,也为代谢性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症)的辅助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从古希腊的 “青春之泉” 传说到现代医美产业的千亿规模,人类对抗衰老的探索从未停止。当前主流抗衰老手段可分为三类:其一为医美技术(如激光嫩肤、干细胞注射),虽能短期改善外观,但存在创伤性、高成本(单次治疗费用数千至数万元)及潜在并发症风险;其二为膳食补充剂(如 NMN、白藜芦醇),多数产品缺乏大规模临床数据支持,且长期服用的安全性仍存争议;其三为生活方式干预(如运动、饮食),其中饮食干预因 “无创伤、低成本、易坚持” 的特点,逐渐成为抗衰老研究的核心方向。

然而,传统饮食干预(如低脂饮食、地中海饮食)多聚焦于 “延缓衰老”,难以实现 “逆转衰老” 的突破。直到 2019 年,美国南加州大学 Valter Longo 团队首次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提出 “模拟禁食饮食” 概念,证实其可在动物模型中逆转免疫衰老;2025 年,该团队联合多国研究者在《Nature》发表的最新研究,进一步在人类临床试验中验证了 FMD 的 “逆龄” 效果 —— 这一发现不仅颠覆了 “衰老不可逆” 的传统认知,更为普通人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抗衰老方案。

要理解 FMD 的 “逆龄” 效果,首先需明确其与 “严格禁食” 的本质区别:严格禁食(如水禁食)通过完全限制热量摄入(每日 0-200 kcal)激活身体应激反应,但长期执行易导致肌肉流失、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而 FMD 通过 “低热量、低蛋白、高植物性” 的饮食配比,在模拟禁食生理效应的同时,保证必需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供给,实现 “应激而不损伤” 的平衡。

该研究中使用的 FMD 配方经过 10 年优化,其核心原则是 “模拟身体饥饿状态,但不剥夺基础营养”,具体配比如下(以体重 60kg 的成年人为例):

具体饮食构成示例(每日):

早餐:1 小碗燕麦粥(50g 干燕麦)+ 1 份蓝莓(100g)+ 1 勺橄榄油(5g);午餐:1 小碗糙米饭(40g 干糙米)+ 1 份清蒸西兰花(200g)+ 1 份豆腐(50g);晚餐:1 份杂蔬汤(菠菜 100g、胡萝卜 50g、番茄 100g)+ 1 小把杏仁(10g);加餐(可选):1 个苹果(150g)或 1 份黄瓜(100g)。

值得注意的是,FMD 严格限制动物蛋白(如肉、蛋、奶)及精制糖(如饮料、甜点)的摄入 —— 动物蛋白中的亮氨酸会激活 mTOR(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而 mTOR 过度激活会加速细胞衰老;精制糖则会引发糖化反应,产生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损伤细胞结构。

该研究整合了两项独立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分别在意大利米兰大学医院(试验 1)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试验 2)开展,共纳入 348 名健康成年人(年龄 35-65 岁),其中 174 人纳入 FMD 干预组,174 人纳入对照组(维持常规饮食)。

两组参与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基础疾病(如非酒精性脂肪肝、高血压)等指标上无显著差异,具体基线数据如下:

平均年龄:48.2±7.5 岁;BMI 分布:24.5±3.2 kg/m²(其中 38% 参与者 BMI≥25 kg/m²,属于超重;19% 参与者患有轻度至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指标:空腹血糖 5.6±0.8 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1±0.9(正常范围 干预周期:FMD 组每月执行 1 次 FMD,每次持续 5 天,连续执行 3 个月(总干预天数 15 天);对照组保持日常饮食,不进行任何饮食限制。随访周期:干预开始前(基线)、干预 1 个月后、干预 3 个月后(终点)及干预结束后 6 个月,分别采集参与者的血液样本、影像学数据(如腹部 MRI、肝脏超声)及生理指标(如体重、血压)。

研究团队采用 “多维度评估体系”,从代谢健康、细胞功能及生物年龄三个层面衡量 FMD 的效果:

代谢健康指标:腹部脂肪面积(MRI 测量)、肝脏脂肪含量(超声弹性成像)、BMI、总脂肪量(生物电阻抗法)、皮下脂肪 / 内脏脂肪比值、空腹血糖、胰岛素浓度、HOMA-IR、血脂四项(总胆固醇、甘油三酯、HDL、LDL);细胞功能指标:炎症因子(IL-6、TNF-α)、氧化应激标志物(MDA、SOD)、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 比值);生物年龄指标:采用两种国际公认的 “表观遗传时钟”(Horvath 时钟、Hannum 时钟)检测 DNA 甲基化水平,同时检测血液中 “衰老标志物”(如 p16INK4a、端粒长度相关蛋白 TERT)。

经过 3 个月的干预及 6 个月的随访,研究团队发现 FMD 组参与者在代谢健康、细胞功能及生物年龄三个维度均出现显著改善,且效果在干预结束后 6 个月仍能维持 50% 以上 —— 这表明 FMD 的干预效果具有 “持续性”,而非短期应激反应。

腹部脂肪:FMD 组参与者腹部脂肪面积平均减少 14.6%(从 85.2 cm² 降至 72.8 cm²),其中内脏脂肪减少幅度达 19.2%(从 32.5 cm² 降至 26.3 cm²)—— 内脏脂肪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减少意味着心血管风险的显著降低;肝脏脂肪:非酒精性脂肪肝参与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平均减少 48.7%(从 28.3% 降至 14.5%),其中 62% 的轻度脂肪肝参与者达到 “临床缓解”(肝脏脂肪含量 胰腺脂肪:FMD 组参与者胰腺脂肪含量保持稳定(基线 2.1% vs 终点 2.0%),而对照组胰腺脂肪平均增加 3.5%—— 胰腺脂肪堆积会损伤胰岛 β 细胞功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FMD 对胰腺脂肪的 “保护作用”,为预防 2 型糖尿病提供了新依据。BMI 与总脂肪量:FMD 组平均 BMI 从 24.5 kg/m² 降至 23.1 kg/m²,总脂肪量从 28.3% 降至 25.1%,且肌肉量无显著减少(从 30.2 kg 降至 29.8 kg)—— 这与严格禁食导致的 “肌肉流失” 形成鲜明对比,证明 FMD 的 “低蛋白配方” 可在减重的同时保护肌肉;胰岛素敏感性:FMD 组空腹胰岛素浓度平均降低 32.4%(从 15.6 μU/mL 降至 10.6 μU/mL),HOMA-IR 从 2.1 降至 1.3(接近正常范围);对照组胰岛素浓度无显著变化(15.5 μU/mL vs 15.8 μU/mL)—— 胰岛素敏感性提升意味着身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提高,可有效预防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如 2 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

慢性低度炎症是衰老的核心驱动因素(即 “炎性衰老”),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关节炎等疾病。研究发现:

FMD 组参与者血清 IL-6(白细胞介素 - 6)浓度平均降低 28.7%(从 3.8 pg/mL 降至 2.7 pg/mL),TNF-α(肿瘤坏死因子 -α)浓度降低 31.2%(从 2.5 pg/mL 降至 1.7 pg/mL);氧化应激标志物 MDA(丙二醛)浓度降低 24.5%,抗氧化酶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升 18.3%—— 这表明 FMD 可通过 “抗炎 + 抗氧化” 双重作用,减轻细胞损伤,延缓衰老进程。

自噬是细胞 “清理垃圾” 的核心机制,可清除受损蛋白质和细胞器(如线粒体),维持细胞稳态。研究通过检测血液中自噬相关蛋白发现:

FMD 组参与者 LC3-II/LC3-I 比值(自噬活性标志物)平均提升 42.6%(从 0.8 升至 1.14),表明自噬活性显著增强;线粒体功能标志物(如 ATP 浓度、线粒体 DNA 拷贝数)也出现改善,ATP 浓度提升 15.3%,线粒体 DNA 拷贝数增加 12.7%—— 线粒体功能下降是衰老的重要特征,FMD 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进一步解释了其 “逆龄” 效果的分子基础。

生物年龄是基于分子和生理指标评估的 “生理衰老程度”,比实际年龄更能反映个体健康状态。研究采用两种表观遗传时钟检测发现:

Horvath 时钟显示:FMD 组参与者生物年龄平均逆转 2.6 岁(实际年龄 48.2 岁 vs 干预后生物年龄 45.6 岁),对照组生物年龄无显著变化(48.2 岁 vs 48.5 岁);Hannum 时钟显示:FMD 组生物年龄平均逆转 2.1 岁,与 Horvath 时钟结果一致,证明 “逆龄” 效果的可靠性;血液衰老标志物 p16INK4a(细胞衰老相关蛋白)浓度降低 27.8%,端粒长度相关蛋白 TERT(端粒酶逆转录酶)活性提升 19.5%—— 端粒长度缩短是衰老的经典标志,TERT 活性提升意味着端粒缩短速度减慢,进一步支持 “逆龄” 结论。

基于生物年龄逆转及代谢指标改善,研究团队通过 “衰老风险预测模型”(整合 BMI、血压、血糖、炎症因子等 12 项指标)推断:

FMD 组参与者的 “预期健康寿命”(无重大疾病的寿命)可延长 4.2-10.1 年,平均延长 6.8 年;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 34.5%,2 型糖尿病风险降低 41.2%—— 这一结果与地中海饮食(心血管风险降低 25%)相比,显示出更优的健康效益。

FMD 的 “逆龄” 效果并非偶然,而是通过精准调控多条衰老相关通路,激活身体的 “自我修复与适应机制” 实现的。研究团队结合动物实验与细胞实验,提出了 FMD 的 “三阶段作用模型”:

4.1 第一阶段:能量应激与代谢重编程(FMD 执行第 1-2 天)

当身体摄入热量骤降至日常需求的 40% 时,首先启动 “能量应激响应”:

血糖水平轻度下降(从 5.6 mmol/L 降至 4.8 mmol/L),胰岛素分泌减少,身体从 “糖供能” 转向 “脂肪供能”;脂肪细胞释放脂肪酸,在肝脏中代谢为酮体(如 β- 羟基丁酸),酮体不仅是替代能源,还能激活 SIRT1(去乙酰化酶)通路 ——SIRT1 是 “长寿基因” 家族的核心成员,可促进 DNA 修复,抑制炎症反应;低蛋白摄入(尤其是低亮氨酸)抑制 mTOR 通路 ——mTOR 通路过度激活会促进细胞增殖和蛋白质合成,加速细胞衰老;mTOR 抑制后,细胞从 “生长模式” 转向 “修复模式”,为后续自噬激活奠定基础。4.2 第二阶段:自噬激活与细胞清理(FMD 执行第 3-4 天)

随着能量应激持续,身体启动 “细胞大扫除” 机制 —— 自噬:

AM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通路被激活 ——AMPK 是 “能量传感器”,当细胞内 ATP 水平降低时,AMPK 激活,一方面促进脂肪分解,另一方面上调自噬相关基因(如 Atg5、Atg7)的表达;自噬体大量形成,包裹受损线粒体(“线粒体自噬”)、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及衰老细胞碎片,与溶酶体融合后被降解;研究发现,FMD 执行第 4 天时,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提升 35.7%,可清除体内的 “衰老细胞”(即 “僵尸细胞”)—— 衰老细胞会分泌炎症因子,加速周围细胞衰老,其清除是逆转衰老的关键步骤。4.3 第三阶段:干细胞活化与组织修复(FMD 执行第 5 天及恢复饮食后)

FMD 结束后,身体进入 “修复与再生” 阶段:

自噬降解产生的氨基酸、脂肪酸等 “代谢中间产物”,为干细胞活化提供原料;研究发现,FMD 恢复饮食后 7 天内,造血干细胞活性提升 48.3%,肠道干细胞增殖速率提升 32.5%—— 干细胞是组织修复的 “种子细胞”,其活化可促进血液、肠道、皮肤等组织的更新,逆转组织衰老;表观遗传重编程 ——FMD 可调节 DNA 甲基化模式,尤其是 Horvath 时钟相关位点的甲基化水平,使表观遗传年龄 “回溯”,这是生物年龄逆转的分子基础。

FMD 的研究结果为多个健康领域提供了新的干预思路:

代谢性疾病辅助治疗: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超重、胰岛素抵抗患者,FMD 可作为 “非药物干预手段”,短期内改善肝脏脂肪和胰岛素敏感性,且成本仅为药物治疗的 1/10(每月饮食成本约 200-300 元);抗衰老健康管理:对于健康人群,每年执行 2-3 轮 FMD(每轮 3 个月,总干预天数 30-45 天),可延缓生物年龄增长,降低老年疾病风险;肿瘤辅助治疗:前期动物实验证实,FMD 可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保护正常细胞 —— 未来或可作为肿瘤患者的 “辅助饮食方案”,减轻化疗副作用。

尽管 FMD 的效果显著,但研究仍存在以下局限性,需理性看待:

样本量与随访周期:本研究样本量(348 人)虽满足随机对照试验要求,但长期效果(如 5 年以上)仍需更大样本、更长随访的研究验证;个体差异:约 15% 的 FMD 组参与者未出现显著的生物年龄逆转,可能与基因型(如 SIRT1 基因多态性)、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相关,提示 FMD 并非 “对所有人有效”;适用人群限制:以下人群禁止执行 FMD:体重过轻(BMI饮食依从性:FMD 的 5 天低热量饮食对部分人而言难以坚持,约 8% 的 FMD 组参与者因 “饥饿感强烈” 或 “疲劳” 提前退出干预 —— 未来需优化配方,提高适口性和依从性。

基于现有研究,未来 FMD 的发展方向可聚焦于以下三个方面:

个性化配方设计:结合个体基因型、代谢特征(如胰岛素水平、炎症因子),开发 “定制化 FMD 配方”—— 例如,针对糖尿病患者,可适当提高碳水化合物比例,避免低血糖;针对肥胖患者,可降低脂肪比例,增强减重效果;多干预协同效应:探索 FMD 与运动、睡眠的协同作用 —— 前期研究发现,FMD 期间配合轻度有氧运动(如快走、瑜伽),可使自噬活性进一步提升 20%;与规律睡眠(每晚 7-8 小时)结合,可增强表观遗传逆转效果;机制深度挖掘:目前 FMD 对端粒长度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仅检测 TERT 活性,未直接测量端粒长度),未来需通过单细胞测序、表观遗传芯片等技术,解析 FMD 调控衰老的 “关键分子靶点”,为开发抗衰老药物提供依据。七、结论

《Nature》杂志发表的这项研究,首次在人类临床试验中证实:模拟禁食饮食(FMD)通过 “低热量、低蛋白、高植物性” 的科学配方,仅需 15 天即可实现生物年龄逆转 2.6 岁,并显著改善代谢健康、抑制炎症、激活自噬。这一发现不仅为抗衰老研究提供了全新的饮食范式,更打破了 “抗衰老需高成本” 的误区,为普通人提供了一种安全、可操作的健康管理方案。

然而,FMD 并非 “万能抗衰药”,其效果存在个体差异,且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执行(尤其是有基础疾病者)。未来,随着个性化配方的优化和机制研究的深入,FMD 有望与运动、睡眠等生活方式干预结合,形成 “多维度抗衰老体系”,助力人类实现 “健康长寿” 的目标。最终,抗衰老的核心仍在于 “科学认知 + 长期坚持”—— 只有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实现 “延缓衰老、提升生活质量” 的愿景。

来源:医学顾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