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保传”】寻访故事:非遗剪纸的魅力与困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0 08:56 1

摘要:初春的长武,青龙山绿意怡人,泾川河畔杏花烂漫,长武县人民检察院组织我们前往县文化馆开展文化寻保传活动,此行探寻的主角是长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赵秋娥剪纸的技艺传承人——李小兰的剪纸工作室。

初春的长武,青龙山绿意怡人,泾川河畔杏花烂漫,长武县人民检察院组织我们前往县文化馆开展文化寻保传活动,此行探寻的主角是长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赵秋娥剪纸的技艺传承人——李小兰的剪纸工作室。

在踏入李小兰剪纸工作室之前,我对剪纸的印象,不过是逢年过节时贴在窗上的喜庆点缀,简单且寻常。然而,李小兰老师拿起刚刚创作的电影《哪吒2》人物形象剪纸作品向我们展示时,现场顿时“哇”声一片。哪吒身披混天绫,肩挑红缨枪,咧着嘴角,眼睛似睁非睁,眼皮耷拉着,透露出一股漫不经心、玩世不恭的意味;太乙真人头戴道冠,大腹便便,憨态可掬,宽大的道袍线条流畅,手中拂尘随风轻摆,眯起的双眼和上扬的嘴角展现出和善与乐观。作品生动还原了电影中的经典形象,也彰显出剪纸艺术独特的表现力与魅力。

步入李小兰剪纸活态传承工作室,仿佛踏入了一个被岁月尘封却又满溢生机的艺术殿堂,每一幅剪纸都是一个微观世界,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世间万象。

在充满浓厚艺术氛围的工作室里,李小兰老师微笑着向我们介绍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赵秋娥剪纸艺术以及自己的传承情况。赵秋娥是长武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生于1920年,2014年去世。她的剪纸内容丰富,涉及民俗艺术、历史演义,戏剧人物,时代新人新事等,作品构图精巧,线条流畅细腻,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观赏魅力。她的作品在全国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收藏。

李小兰自幼受母亲赵秋娥的熏陶,对剪纸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为赵秋娥剪纸技艺的传承人,李小兰从教师岗位退休后,彻底将生活的重心转移,怀着满腔热忱,全身心投入到剪纸技艺的传承与创作中,每日与红纸、剪刀为伴,一心只为将剪纸艺术发扬光大,让剪纸在新时代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在交流中,我了解到李小兰为了传承这门技艺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她深入研究上一辈艺人的剪纸作品,向他人请教,四处走访、收集民间剪纸样式,又不断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剪纸中。然而,传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年轻人对传统技艺兴趣不足、传播空间过窄、知识产权保护薄弱等诸多难题。但她从未放弃,始终坚守着这份热爱,这份执着令人动容。

回程路上,我不禁陷入深深的思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情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在文化遗产保护的道路上,检察机关任重而道远,而公益诉讼检察,正是守护这份瑰宝的坚实力量。我坚信,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人物介绍:赵秋娥

赵秋娥,彭公乡孝村人,1920年月出生于农民家庭。受其母亲影响,她从小喜爱剪纸,其剪纸作品内容丰富,涉及民俗艺术,历史演义,戏剧人物,时代新人新事,包罗广泛,作品《孝子刘侠的传说》和《刘海戏金蟾》,获1991年首届中国民族民间剪纸大赛三等奖,部分作品已被港澳、日本、巴西人士收藏。

人物介绍:李小兰

李小兰,女,1962年生,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彭公镇鸦儿沟村人,退休教师,长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赵秋娥剪纸技艺传承人。咸阳市民间剪纸艺术协会会员,国家工艺美术品一级设计师。

来源:咸阳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