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购物中心逆势增长,头部平台强者恒强:2024年年报总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0 08:31 1

摘要:2024年,华润万象生活、龙湖集团和新城控股的购物中心同店销售额跑赢社零,同店租金跑赢行业。优质购物中心的抗风险能力显著,购物中心的先发优势显著。我们认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金不会成为限制商业地产公司发展的要素,商业地产公司(无论轻重)价值取决于稀缺地段+

文|陈聪 张全国 李俊波 刘河维

2024年,华润万象生活、龙湖集团和新城控股的购物中心同店销售额跑赢社零,同店租金跑赢行业。优质购物中心的抗风险能力显著,购物中心的先发优势显著。我们认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金不会成为限制商业地产公司发展的要素,商业地产公司(无论轻重)价值取决于稀缺地段+运营能力。我们看好中国核心商业地产企业的全面向上重估,包括轻资产平台的价值发现,和重资产公司如的估值提升。

▍外部不确定性增大,提振消费利好购物中心价值。

目前,外需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提振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购物中心是承载居民消费,娱乐,体验,休闲的重要物理载体,我们预计将受益于内需提振。近期,财政部、住建部要求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城市空间以满足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娱乐需求,以中央财政支持以刺激内需。

▍头部品牌购物中心同店销售额跑赢社零,租金增长跑赢行业。

我们基于公司公告数据测算,三大上市公司华润万象生活、龙湖集团、新城控股2024年在营购物中心销售额平均增长16.4%,同店销售额平均增长6.2%,租金及管理费收入平均增长16.6%,同店租金平均增长3.1%。单看这三家中任何一家公司,其同店销售额增速均超过社零增速。优质空间对于商家赋能意义显著,商管公司持续调改意义重大。

▍依托超额收益,轻重资产持续外拓。

2024年,华润万象生活、龙湖集团、新城控股三家公司分别新增21、11和15座购物中心,其中重资产(含关联方)投入的分别有14、7和7座。比较我们样本公司整体,三家公司购物中心同店销售额增速平均跑赢了6.2个百分点,同店租金增速平均跑赢了3.0个百分点。其中,在重奢业务受影响的前提,华润万象生活也较四家有统计数据的公司同店租金增速跑赢4.4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了优质运营管理者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当然,头部商管公司产能瓶颈较大,店长人才培育较慢,预计其只能挑选诸多第三方服务对象中质素最优的商场接管改造。2025年,随着关联方交付略有下降,针对第三方的产能将略有好转。

▍购物中心存量不少,优质购物中心先发优势明显。

根据赢商网统计,目前规模以上的购物中心总计超过6000座,我们预计其中优质商管公司运营管理的数量不及25%。优质购物中心的先发优势明显,商户选址和居民消费都有地理上的粘性。规模化的商管品牌在招商和会员体系上具备先发优势,在旗舰项目的地理布局上也有先行优势——中国已经有十年以上时间没有新的规模化商管品牌破土。我们有理由相信,头部品牌所管理的购物中心租金可以持续跑赢社零,也会持续跑赢零售业态平均租金。

▍多层次和立体化的资产变现通路,正推动轻重两个层面商业地产资产的重估。

随着公募REITs,私募REITs,持有型ABS, CMBS,物业经营贷等工具不断发展,具备稳定现金流入的不动产资产倍受长期投资者青睐,具备不动产资产提效能力的商管平台也倍受一级市场认可。我们认为,2025年购物中心资产的重估将越过少数一线城市的边界,预计优质商管平台在一二级市场都将取得更大的认可。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超预期下行,居民消费及企业投资大幅下降的风险;房地产支持性政策出台节奏及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部分购物中心持续跑输当地社零,或不能创造稳定现金流入,无法视为稳定价值资产的风险;优质商管公司存在运营管理能力的天花板;大多数重资产企业开展综合体经营,商场之外的写字楼资产空置率高,租金表现差的风险。

▍总体供求不是重点,个体能力才是重点;轻重模式不是关键,资产质量才是关键。

我们认为,购物中心业态和写字楼,酒店等不同,总体的供求形势并不决定个体的经营结果。商家和消费者都会像更富活力的物理空间集聚,销售额的形成方可以推动租金稳中有升。在内需总体向上的背景之下,新增一些低质量,无竞争力的消费空间并不影响核心资产的价值。随着华润万象生活的上市,我国的商业地产行业开创了纯轻的商管运营模式。但我们认为,企业的好坏和轻资产还是重资产并无关联。如果没有跑赢同业的能力,轻资产模式就没有发展的余地。如果有了跑赢同业的资产,重资产公司也可以依托金融手段,不断扩大规模。长期来看,限制商业地产公司(无论轻重)发展的绝不是资金,而是运营能力+地段布局。我们看好商业地产企业的发展。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4月9日发布的《商业地产行业2024年年报总评—购物中心逆势增长,头部平台强者恒强》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

重要声明:

本资料定位为“投资信息参考服务”,而非具体的“投资决策服务”,并不涉及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需特别关注的是(1)本资料的接收者应当仔细阅读所附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2)本资料所载的信息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中信证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同时其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能会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也可能会因为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中信证券其它业务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所给出的意见不同或者相反。(3)投资者在进行具体投资决策前,还须结合自身风险偏好、资金特点等具体情况并配合包括“选股”、“择时”分析在内的各种其它辅助分析手段形成自主决策。为避免对本资料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投资评级、目标价格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4)上述列示的风险事项并未囊括不当使用本资料所涉及的全部风险。投资者不应单纯依靠所接收的相关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须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