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在门诊接触过很多因孩子心理问题来咨询的家长。有个叫阳阳的小男孩,刚上小学不久,变得特别爱哭闹,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在学校也不咋和同学交流。还有乐乐,原本不尿床了,最近却频繁尿床,晚上还老做噩梦。琪琪则是在幼儿园总攻击同伴,拒绝和老师眼神交流。这些孩子的情况,反
我在门诊接触过很多因孩子心理问题来咨询的家长。有个叫阳阳的小男孩,刚上小学不久,变得特别爱哭闹,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在学校也不咋和同学交流。还有乐乐,原本不尿床了,最近却频繁尿床,晚上还老做噩梦。琪琪则是在幼儿园总攻击同伴,拒绝和老师眼神交流。这些孩子的情况,反映出不同类型的儿童心理问题。
从这些案例能看出,儿童心理问题有一些预警信号。下面我整理了五大预警信号自查表。首先是情绪异常,像阳阳那样频繁哭闹、过度敏感,一点小事就情绪崩溃,这可能是心理问题的早期信号。接着是行为倒退,比如乐乐尿床、咬指甲这些原本改掉的习惯又出现,暗示孩子心理压力大。然后是社交障碍,琪琪拒绝眼神交流、攻击同伴,就需要专业干预。还有学习困难,孩子原本学习还行,突然成绩下滑,怎么努力都上不去,也可能有心理原因。最后是睡眠问题,孩子晚上睡不好,老做噩梦、惊醒,也值得家长留意。
为了让家长更方便判断孩子的心理状况,我把儿童心理评估量表转化成了“红黄绿”预警信号对照表。绿色代表孩子心理状态不错,偶尔有点小情绪正常;黄色表示可能有小问题,要多留意;红色意味着问题比较严重,得尽快带孩子咨询。这里我还准备了个小工具,就是“情绪温度计”家庭自测工具。这就像给孩子的情绪量体温,能让家长每天记录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孩子心理状态。配套记录模板下载二维码我也弄好了,家长扫码就能下载。
心理咨询有三种常见的干预模式。在咨询室里,我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孩子,不同的干预模式能帮助他们解决不同的问题。第一种是沙盘治疗,我会让孩子在装满沙子的箱子里摆小物件,通过他们摆的场景了解内心想法。有个孩子把很多动物摆成打架的样子,反映出内心有冲突和不安,我就根据这个和孩子交流,引导他表达感受。第二种是绘画疗法,让孩子画画。有个孩子画了灰暗的画,里面人物没表情,一聊才知道他在学校被欺负,心里委屈。第三种是谈话疗法,我会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聊天,让他们放松说烦恼。有个孩子一开始紧张不敢说话,我先和他聊喜欢的动画片,慢慢他就打开话匣子,说出害怕考试的问题。
孩子的心理问题,不仅需要专业的咨询干预,家长的配合也很重要。我总结了四个家长配合的黄金法则。第一,家长要学会观察记录,用“情绪日记 + 行为图谱”帮我精准判断孩子的问题,就像前面说的记录孩子情绪和行为变化。第二,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让孩子知道遇到困难家长在身边。第三,家长自己要调整好心态,别把焦虑传给孩子,有的家长一着急,孩子更紧张。第四,要积极配合我的建议,按要求在家帮孩子做训练。
最后,我来解答几个家长常见的误区。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小,不用咨询,等长大就好,其实很多心理问题不及时干预会更严重。还有人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没用,实际上专业咨询师能通过聊天发现深层次问题并给予帮助。也有家长觉得孩子心理问题是性格问题,改不了,其实很多是能通过干预改善的。另外,有些家长觉得咨询费高舍不得花,但和孩子心理健康比,这点钱值得。最后,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没病就不用咨询,其实心理咨询能预防问题,让孩子更健康成长。
来源:育儿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