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车间噪声治理需遵循 "源头控制—传播阻断—受体防护" 的层级原则,结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 50087-2013)要求,针对机械振动、空气传声等不同噪声类型,采取以下科学治理方案:
从设备改造到空间优化,系统解决工业噪声难题
图片源自网络
车间噪声治理需遵循 "源头控制—传播阻断—受体防护" 的层级原则,结合《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 50087-2013)要求,针对机械振动、空气传声等不同噪声类型,采取以下科学治理方案:
一、噪声源控制(优先实施)
1. 设备升级与改造
低噪声设备替换
淘汰老旧高噪设备(如普通冲床),更换为液压伺服冲床(降噪15-20dB)或磁悬浮风机(降噪10-15dB)。
消声器加装
在空压机、风机进出口安装 阻抗复合消声器(插入损失≥25dB),高频噪声衰减效果显著。
2. 振动隔离技术
减振基座
重型设备(如冲压机)使用 弹簧阻尼减振器(振动传递率≤10%),低频噪声降低18-25dB。
弹性连接
管道与设备间采用 橡胶软接头,减少结构传声(如某汽车厂应用后管道噪声下降12dB)。
二、传播路径阻断
1. 隔声屏障与隔声罩
局部隔声罩
针对单台高噪设备(如粉碎机),采用 双层钢板(2mm+3mm)+50mm吸声棉 的模块化罩体,隔声量≥35dB,同步预留散热通道。
声屏障布局
车间内设置可移动隔声屏障(高度≥设备1.2倍),阻断噪声向办公区扩散(降噪量10-15dB)。
2. 吸声空间优化
墙面/天花板处理
安装 穿孔铝板+离心玻璃棉(吸声系数≥0.9),混响时间缩短至2秒以下,整体噪声降低3-5dB。
空间声学设计
通过软件模拟优化设备布局,将高噪设备集中并远离敏感区域(如控制室)。
三、车间整体降噪方案
1. 通风系统降噪
低噪风机+消声风道
更换翼型轴流风机(噪声≤75dB),风道内贴附 微穿孔板消声结构(降噪量≥20dB)。
隔声门窗改造
采用 双层中空隔声窗(Rw≥40dB) 和 磁性密封门,阻断外部噪声传入。
2. 地面减振处理
浮筑地面
重型设备区铺设 橡胶减振垫+混凝土层(厚度≥100mm),撞击声压级≤65dB。
防震沟设置
沿车间外围开挖1.5m深防震沟(填充膨胀珍珠岩),减少振动向建筑外传递。
四、智能化管理手段
1. 实时监测系统
部署 声学摄像头+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绘制车间噪声热力图,超标区域自动报警。
数据接入企业EHS平台,生成噪声暴露报告,辅助职业健康管理。
2. 预测性维护
通过振动频谱分析预判设备异常(如轴承磨损),减少突发性噪声事件,维护成本降低30%。
五、治理效果与经济性
六、实施流程建议
声学测绘:使用1级声级计进行24小时频谱分析,识别主导噪声源。
方案设计:优先处理 >85dB(A) 的噪声源,结合车间工艺流程定制方案。
工程验收:第三方检测确保厂界噪声≤65dB(A)(昼间)、≤55dB(A)(夜间)。
结语
车间降噪需兼顾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通过 "设备降噪—空间优化—智能管控" 的三维治理,可实现生产效率、员工健康与环保合规的共赢。
来源:四川三元环境噪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