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vs农村,萌娃在农村爱搞事情的原因是什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4 08:10 1

摘要:不过没几天,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有一次我看到小宇跟着村里孩子去抓泥鳅,一开始他在边上看着,有点放不开。可村里孩子热情得很,没一会儿就把他感染了。他挽起裤腿下了泥塘,不一会儿身上、裤子上全是泥,脸上却满是兴奋。原本在城里很少接触泥土的他,在村里变得活跃起来。看

暑假回村萌娃的蜕变日记

暑假,几个城里孩子来村里亲戚家过暑假。刚到的时候,他们特别文静,对啥都小心翼翼的。小宇就是其中一个,刚到村里,连田埂都不敢走,生怕自己摔倒。

不过没几天,他们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有一次我看到小宇跟着村里孩子去抓泥鳅,一开始他在边上看着,有点放不开。可村里孩子热情得很,没一会儿就把他感染了。他挽起裤腿下了泥塘,不一会儿身上、裤子上全是泥,脸上却满是兴奋。原本在城里很少接触泥土的他,在村里变得活跃起来。看着他的变化,我就想着,农村这环境到底有啥魔力,能让孩子改变这么大呢。

环境解码:泥巴堆里的成长密码

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城里简直天差地别。在城里,孩子大多在公园、游乐场玩,那些地方干净、安全,可活动空间有限。农村就不一样了,田野、山林、小河都是孩子们的乐园。

村里孩子每天都在田野里跑,去山上玩。他们在山坡上你追我赶,在小河里摸鱼捉虾。这样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们的肢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村里孩子爬树特别熟练,平衡感也好,这都是在自然环境里练出来的。而且,农村还有很多冒险机会,像去山林里找野果,虽然可能会遇到小虫子,或者不小心摔倒,但孩子们一点都不怕,反而觉得刺激。相比之下,城里孩子就很少有这样的经历,因为城里环境限制了他们。

从孩子在自然环境里的这些表现,我们能看出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那除了环境,还有啥因素让农村孩子这么活跃呢?接下来就得说说他们的集体生活了。

教育观察:老槐树下的特殊课堂

农村孩子的集体生活模式很特别。村里孩子经常聚在一起玩,老槐树下就是他们的“课堂”。

有一回村里组织收玉米,孩子们分工明确,有的掰玉米,有的运玉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团队协作。要是有孩子力气小,搬不动大袋子玉米,其他孩子就会帮忙。而且在集体生活里,孩子们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他们要和不同性格的孩子相处,得学会分享和包容。

不过,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脱节的情况。有些家长忙着干农活,没时间管孩子学习。孩子在学校学的知识,回家可能得不到巩固。所以孩子就会通过自主行为来填补认知空白。他们会自己观察蚂蚁搬家,思考为啥蚂蚁要这么做。虽然想法可能不太准确,但这种自主探索精神很可贵。

看到农村孩子在集体生活和自主探索中的表现,我就在想,这些对城里孩子的教育有没有啥启示呢?

成长启示:给城市父母的教养备忘录

其实,农村孩子的成长方式有不少值得城市父母借鉴的地方。

城市父母担心孩子在外面玩会弄脏衣服、受伤,就限制孩子活动。但这样孩子就失去了很多锻炼机会。城市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去郊外,让他们接触大自然,感受泥土的气息,体验自由探索的乐趣。比如带孩子去郊外爬山、露营,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锻炼肢体,培养冒险精神。

在社交方面,城市父母也可以多给孩子创造集体活动的机会。可以组织几个家庭一起出去玩,让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另外,城市父母要重视孩子的自主探索。别总是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给孩子一些科普书籍,让他们自己研究感兴趣的东西。

农村孩子因为自然环境、集体生活模式和教育现状,形成了活跃的行为特点。城市父母可以从他们的成长方式中得到启示,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来源:晓晨说育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