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残联正是这一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其在幕府山庄社区推进残社共治项目,通过议事协商、能力赋能、队伍共建等具体举措,成功推动残疾人从“社区的客人”转变为“治理的主人”,奏响了残健携手、共筑和谐社区的动人乐章。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随着社会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残社共治”已成为激活残疾人权益保障与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双引擎”。
这一理念的核心,是打破“政府主导、残疾人被动接受”的传统模式,构建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最终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融合目标。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残联正是这一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其在幕府山庄社区推进残社共治项目,通过议事协商、能力赋能、队伍共建等具体举措,成功推动残疾人从“社区的客人”转变为“治理的主人”,奏响了残健携手、共筑和谐社区的动人乐章。
社区党组织代表、社区专干、残疾人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等参加幕府山庄社区“残社共治”阳光议事会
议事会搭起“连心桥”,“共治声音”同频共振
每月16日,幕府山庄社区活动室里,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社区党组织代表、社区专干、残疾人代表、社会组织代表、社区居民代表围坐一圈,小到“盲道被电动车占用”的民生小事,大到“残疾人就业帮扶计划”的系统方案,都能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找到解决路径。
这便是幕府山庄社区的“阳光议事会”。残社共治的核心内涵之一,是“多元主体的平等参与”——不仅要让残疾人的需求被看见,更要让他们与政府、社区、居民等各方力量共同坐在“决策桌”前,该“阳光议事会”正是这一内涵的生动实践。
“以前总觉得‘社区的事,我们说了也不算’,现在议事会就像‘连心桥’,我们的想法能直接传到社区耳朵里,还能一起商量怎么干。”残疾人居民李强笑着说。
在上个月的幕府山庄社区“阳光议事会”上,残疾人居民家属王建洪提出,“针对残疾人能不能多些轻松的文化活动,让大家聚在一起乐一乐?”
当天,社区就对接当地助残、养老的两家社会组织召开协调会,邀请提出建议的残疾人全程参与策划——从演出形式、曲目选择到场地布置,每个细节都逐一提议、共同敲定。
一周后,由栖霞区大象通途公益发展中心博爱社和社区共同组织演绎的一场“初秋纳凉音乐会”在社区广场热闹开演:残疾人代表赵天瑞以一首《世界赠与我的》传递感恩之情,温暖歌声让在场听众动容;李健汝的古筝独奏《茉莉芬芳》勾勒出古典雅致的意境,尽显传统乐器魅力;史琼羽用葫芦丝演绎《月光下的凤尾竹》;叶泓霆不仅以朗诵《做一个战士》传递坚韧向上的精神,更用竹笛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展现传统乐器的灵动,健全居民和残疾人齐聚一起合唱,达到了融情感、传文化、促共治的目的。
这种“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办”的模式,正是残社共治“多元协同”理念的鲜活注脚。
“融情感、传文化、促共治”初秋纳凉音乐会在幕府山庄社区同心广场举行
赋能培训“强筋骨”,促残疾人共治能力生长
残社共治的实现,既需要“参与的机会”,更需要“参与的能力”。
在“赋权增能”视角下,栖霞区残联委托栖霞区大象通途公益服务中心开展“共治学堂”实训营活动,通过系统支持提升残疾人的自我管理、沟通协调与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从“想参与”真正走向“能参与、会参与”。
“刚开始参加议事会,我连自己的需求都说不清楚,更别说提建议了。”残疾人贾德俊,曾因表达不自信在会上“坐冷板凳”。
据记者了解,开展的“共治学堂”实训营课程全部由残疾人“点单”定制,也就是从“如何清晰表达需求”“提案撰写技巧”等基础内容,到“社区治理政策解读”“沟通协调方法”等进阶知识,每一堂课都实用又接地气。这样一来,贾师傅不仅学会了用“问题+建议”的方式清晰表达想法,还带动8名残疾人邻居组建了“残疾人自治小组”,定期巡查社区无障碍设施,成为社区治理的“活跃分子”。
为了让培训效果“可持续”,社区还联合辖区企业、社会组织成立“残社共治导师团”,吸纳1名残疾人代表担任导师,为残疾人提供“一对一”指导。现在,社区已有20名残疾人“共治骨干”,他们既能向社区反映需求,也能向邻居解读政策,更能牵头解决问题——从“被服务者”到“治理参与者”,能力的提升让残疾人在社区中真正“站得稳、走得远”。
共治队伍聚合力,残健融合惠各方
“残社共治”的最终指向,是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共同体。
在幕府山庄社区,这支由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组成的社区自治队伍,正是这一愿景的践行者。队伍中,有擅长手工的残疾人居民、懂水电维修的健全人志愿者、熟稔政策的社区工作者,也有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组织代表。
他们身份各异,目标一致,让社区治理的合力不断凝聚、持续增强。
“以前觉得残疾人需要‘被照顾’,现在才发现,他们是社区里的‘宝藏队友’。”志愿者张大姐告诉记者,去年幕府山庄社区残疾人之家接到一笔急单,要赶制一批抽纸盒,听力残疾的王师傅虽然听不清沟通指令,却凭借多年手工经验摸索出“折叠—粘贴—质检”三步速作法,效率比常人还高。
在张大姐看来,她们不是“帮残疾人做事”,而是“和残疾人一起做事”,残疾朋友们的坚持和智慧,反而给了她们很多启发。更重要的是,通过一起议事、一起服务、一起成长,社区里“残健有别”的隔阂渐渐消融,残疾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健全人邻居积极融入残疾人生活,“你帮我搭把手,我为你出主意”的场景随处可见。
幕府山庄社区的实践,正以“从政府推着干到大家一起干”“从残疾人坐等服务到主动挑担子”的鲜明转变,成为残社共治理论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展望未来,随着残社共治理念的持续深化,残健携手、共治共享的温暖图景,必将在更多社区铺展绽放。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