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让广锁更美观、更结实,工匠们在锁体上加上有花纹的铁箍,还对锁体表面进行处理,让它光洁,
说到锁具,大家可能觉得这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可你知道吗?早在明代,锁具就已经种类丰富,还影响了后世几百年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明代那些有意思的锁具,看看古人的智慧是如何体现在这些小物件上的,
在明代,广锁是最常见的金属锁,
为啥叫“广锁”呢?因为它是横向打开的,所以民间也叫它“横开锁”,
又因为外观和内部结构的缘故,还有“枕头锁”“撑簧锁”这些叫法,
明代以前的广锁大多是铁制的,圆筒形,
但到了明代,铁质锁在南方容易生锈,工匠们就改用铜质铸造了,
这时候的广锁正面呈凹字状,明初的线条更明朗,用的是黄铜、红铜或者云南白铜,
后来的金属广锁一直沿用明代的造型,直到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为了让广锁更美观、更结实,工匠们在锁体上加上有花纹的铁箍,还对锁体表面进行处理,让它光洁,
特别的是,广锁的规格不用尺寸单位,而是用质量单位“两”来计算,常见的有“四两”“六两”“十二两”等八个规格,
有学者发现,质量和尺寸是有联系的,比如“六两锁”长约3.5寸,“十二两锁”长约7寸,
这种计量方式方便了生产和出售,说明当时可能有行业制式标准,
广锁种类繁多,流传下来近百种样式,有大型的用于城门库房,有小巧的作为装饰物,甚至还有专门为盲人设计的盲人广锁,
和清代广锁相比,明代前中期的广锁更棱角分明,线条转折明确,给人简洁干练的感觉,凸显了金属质感和锁具的严肃感,
在装饰上,明代除了官用锁,大多只用纹样图案,而清代则流行文字、人物或者多种元素结合,内容多是向往美好生活的寓意,
明代后期出现了一种花旗锁。
为啥叫这个名字呢?因为它形态各异、花样繁多,所以就叫“花旗锁”,意思是外观各式各样的锁,
花旗锁有的平面,有的立体饱满。
立体饱满的大多模仿自然物或者生活器物,比如乐器。
它的造型题材丰富,涵盖了器物、植物、动物、文字甚至人物,所以用途很广泛,既能锁箱匣,又能被文人墨客、富人商贾把玩,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
当西方转轮锁遇上中国汉字,古人的密码竟藏着诗词雅趣。
你以为密码锁是现代人的专利?其实早在明代,老祖宗就玩起了"文字密码",而且这密码锁的设计,还藏着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小插曲。
这种在传统锁具里独树一帜的密码锁,可是唯一不靠簧片结构开锁的"技术流",单凭转轮上的汉字组合就能玩出千百种变化,堪称古代锁具里的"智商担当"。
别看它现在刻着汉字,这密码锁的"老祖宗"其实来自西方。
明代中后期,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方的数字转轮锁顺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那会儿的欧洲密码锁,转轮上刻着阿拉伯数字,靠数字组合对齐锁闩的开槽才能打开。
但咱们老祖宗觉得,数字太直白,哪有汉字有韵味?于是工匠们灵机一动,把转轮上的数字全换成了汉字,还给锁芯外壳设计成圆柱体,方便多个转轮灵活转动。
这一改,硬是把西方的实用技术和中国的文人雅趣来了回"跨界融合"。
您可别小看这些刻着汉字的转轮,每个转轮表面都密密麻麻刻着不同的字,少则五六个,多则十几个。
古人设置密码时,往往会选一句五言绝句或者四字吉祥话,比如"明月照清泉""平安纳百福"之类的。
要开锁,就得把每个转轮转到特定的汉字位置,让转轮内侧的短柱正好卡住锁闩的开槽,
比如一把三转轮的密码锁,可能需要依次转到"风""花""雪"三个字,才能让三个短柱同时对准锁闩的三个凹槽,抽出锁栓,
转轮越多,密码组合就越复杂,有的高级密码锁甚至有五个转轮,组合方式多达上万个,在当时堪称"顶级防盗",
但这密码锁有个有意思的特点——防君子不防小人。
要是碰到目不识丁的小偷,可能对着满是汉字的转轮抓耳挠腮,半天打不开;可要是遇到有点文
化的"雅贼",说不定顺着诗句就能猜出密码,
这也体现了古人的设计心思:与其说它是绝对防盗,不如说更像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智力游戏",
想想看,古代文人在书房里用刻着唐诗的密码锁锁住自己的珍藏典籍,来客要是对不上密码,说不定还会被主人调侃一句"连诗都不懂,怎敢动我藏书",这锁具简直成了文人彰显学识的"社交工具",
这种汉字密码锁还有个巧妙之处,就是把实用性和文学性结合得恰到好处,
每个转轮的汉字不仅是密码符号,本身还带着吉祥寓意,
比如刻"福""寿""康""宁"的转轮,既可以组成密码,又暗含对生活的美好期许,
工匠在雕刻汉字时,还会根据字的含义设计不同的字体,篆书的古朴、隶书的端庄、楷书的工整,让每个转轮都成了微型书法作品,
更讲究的,还会在转轮边缘刻上花鸟纹、回字纹,让整个锁具看起来像件精美的工艺品,
别看它结构复杂,在明代中后期的文人圈里可相当流行,
达官贵人用它锁贵重字画,富商大贾用它锁账本银票,就连一些讲究的读书人,也会用小巧的密码锁锁住自己的日记手札,
这时候的密码锁,早已不是单纯的防盗工具,而是成了一种文化符号,既体现了古人对技术的吸收转化能力,又把汉字的博大精深玩出了新花样,
下次再看到现代密码锁,说不定咱们还得给明代的老祖宗点个赞——原来密码的浪漫,早在几百年前就被玩明白了,
首饰锁是悬挂佩戴的吉祥物,材料根据主人家境不同而不同,有钱人家用玉器、黄金,条件一般的用银质、铜料、石料,甚至木料,
古人觉得金银材质能抵御邪气,所以家境殷实的更喜欢用贵重材料,
首饰锁造型多样,通常是平面造型,表面用雕刻、镂刻、压花等工艺制成纹样,
主要使用者是女性和孩童,体积小巧玲珑,充满婉约秀气的气息,
虽然结构上有时保留防盗功能,但更多的是表达象征意义,比如“趋利避害”“延年益寿”“家财万贯”“吉祥如意”等寓意,
明代锁具虽然造型不像后世那么多样,但它是清代及以后锁具的技术蓝本,影响深远,
广锁的规格计量、花旗锁的多样造型、密码锁的汉字密码、首饰锁的吉祥寓意,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
这些锁具不仅是实用的防盗工具,更是蕴含着文化、艺术和社会信息的艺术品,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从这些锁具中,我们能感受到历史的韵味和古人的聪明才智,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来源:小润颖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