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的侄子在我家吃住4年,高考结束搬走那天,他让我打开衣柜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10 07:44 1

摘要:李建明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电视开着,但他却没有在看。他的目光时不时扫向厨房的方向,那里传来妻子王兰忙碌的声音。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显得刺耳,像是她心情的写照。最近,家里一直弥漫着一种沉重的氛围。

原创文章,全网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维权。本文为微小说,情节虚构性阅读。

1

李建明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电视开着,但他却没有在看。他的目光时不时扫向厨房的方向,那里传来妻子王兰忙碌的声音。锅碗瓢盆的碰撞声显得刺耳,像是她心情的写照。最近,家里一直弥漫着一种沉重的氛围。

“我姐走了,浩子又能去哪儿?他爸再婚后根本就不管他。”王兰站在厨房门口,手里还拿着锅铲,声音中透着焦急。

李建明叹了口气,揉了揉太阳穴:“我也不是不让他来……可家里就这么点大地方,再加一个人,你让我怎么安排?”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与不满,“而且,这孩子以前见面也不多,忽然住一起,会不会有点……不合适?”

王兰放下锅铲,走到沙发旁,眼神坚定:“建明,这是我亲外甥,我不可能不管。你也是一家之主,这个责任你躲不开。”她的话语铿锵有力,但眼神中却带着恳求。

李建明皱了皱眉,沉默了几秒:“我知道是责任……只是,我怕养了这么久,他最后还要回去跟他爸,白白费力不讨好。”

王兰轻轻叹了口气,靠在沙发的边缘:“我姐要是知道浩子没人管,肯定死不瞑目。建明,我求你,别再犹豫了。”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和悲伤。

李建明心里一紧。他不忍心看妻子为难,也知道自己没有更好的借口阻止。良久,他点了点头:“那就这样吧。”

王兰听到这话,像是松了一口气:“我会好好安排的,不会让你太为难。”

几天后,陈浩搬进了李家。14岁的他瘦瘦高高,低着头站在客厅里,双手紧紧攥着背包带,一句话也不说。李建明站在一旁,看着这个外甥,心里五味杂陈。他并不讨厌这个孩子,但对他们未来的共同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感。

“浩子,别站着了,去你房间吧,我给你收拾好了。”王兰拉着陈浩的手,轻声说道。

陈浩点了点头,仍旧没有说话,跟着王兰进了为他准备的房间。李建明站在客厅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隐隐有些不安。

晚饭时,三人围坐在餐桌旁。王兰不停地往陈浩碗里夹菜,笑着问:“浩子,菜合不合你口味?”

陈浩低着头吃饭,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挺好的。”

李建明看着沉默寡言的侄子,忍不住问:“你学校的情况怎么样?学习跟得上吗?”

陈浩抬头看了李建明一眼,又迅速低下头:“还行吧。”

短短的几个字让餐桌上的气氛变得更加冷清。李建明放下筷子,心里有些发闷。他感觉这个孩子像是一堵高墙,自己无法接近。虽然他答应让陈浩住下,但他并不清楚如何和这个陌生的侄子相处。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浩渐渐融入了这个家,但他始终是沉默寡言的。除了偶尔和王兰聊几句,他几乎不怎么主动说话。李建明经常听到王兰在背后对他叮嘱:“你多关心关心浩子,他现在正是叛逆期。”

李建明应着,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太多的动作。他习惯了按部就班的生活,不太懂得如何去跟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沟通。而陈浩,也似乎没有意愿打破这种沉默。每当李建明走进他的房间,总能看到他埋头在书本里,仿佛整个世界只有他自己。

“建明,你是不是觉得浩子冷冰冰的?”一天晚上,王兰躺在床上,轻声问道。

李建明点了点头:“是有点。他从来不跟我主动说话,有时候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只是还不熟悉你,毕竟一开始也不容易,你多给他点时间。”王兰叮嘱道。

李建明听着,心里虽理解,但依然感到一种无形的疏离感笼罩着这个家。他开始怀疑,这四年的生活是否会一帆风顺。

2

时间飞逝,转眼间,陈浩已经在李家住了四年。随着高考的结束,家里也陷入了一种微妙的气氛。陈浩即将搬回去和他的父亲住,李建明对此有些复杂的情感。他一方面松了口气,终于结束了这几年的沉闷生活,但同时,心里似乎又少了点什么。

“浩子,搬回去的日子定了吗?”李建明随口问道。他站在客厅里,假装摆弄着一盆花,实际上眼神不由自主地瞥向陈浩。

“嗯,定了,就这周末。”陈浩低着头,正在收拾书桌上的课本,声音平静得几乎让人听不出情绪波动。

王兰在一旁忙着准备晚饭,插话道:“搬回去也好,你爸那边照顾你,毕竟还是亲生父子,以后多跟他处处。”

陈浩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道:“嗯。”

晚饭时,家里依旧像往常一样安静,只有餐具碰撞的声音。李建明夹了一口菜放进嘴里,忍不住开口:“浩子,回去以后好好跟你爸相处。有什么不懂的,别藏着掖着,叔叔和你婶子也永远是你家里人,记得常回来。”

陈浩的筷子停顿了一下,点了点头:“我知道。”

吃完饭,李建明坐在沙发上看新闻,脑海里却不断想着陈浩即将搬走的事情。过去这几年,虽然陈浩一直沉默寡言,但他早已习惯了这个外甥的存在。房间里的灯光、桌上的书本,都让他觉得生活少了点空旷。

“叔叔,”突然,陈浩的声音打破了他的思绪。李建明抬起头,看见陈浩站在他面前,神色有些复杂。“我明天就走了,不过我有件事想告诉你。”

“哦?什么事?”李建明心里微微一紧,眼神变得有些紧张。

“明天我走后,记得打开我的衣柜。”陈浩说完这句话,转身就回了房间,没有再多做解释。

李建明愣在原地,心里掠过一丝不安。“衣柜?”他自言自语道。这句突然的话,让他对陈浩的想法更加摸不着头脑。

一整个晚上,李建明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海里不停回荡着陈浩那句话。“衣柜里究竟有什么?为什么非得我打开?”他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一丝莫名的担忧。

第二天,陈浩准时收拾好行李,准备离开。李建明站在门口,看着陈浩拎着行李箱,一时间有些说不出话来。他突然发现,原来这四年里,自己已经对这个孩子有了某种深刻的情感。

“叔叔,我走了。”陈浩站在门口,语气依旧平静。

“好……好吧,路上小心,有事随时打电话。”李建明拍了拍陈浩的肩膀,声音有些低沉。

陈浩点了点头,转身离开,背影逐渐消失在楼道里。王兰站在旁边,忍不住擦了擦眼角,轻声叹息:“这孩子,从来不说心里话。”

李建明站在那里沉默了几秒,脑海里突然又想起了昨晚陈浩的那句提醒。犹豫了片刻后,他转身走进了陈浩的房间。

房间里依旧保持着陈浩生活时的模样,书桌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书本,床铺也干净整洁。李建明走到衣柜前,伸手拉开了柜门。

柜门轻轻开了,里面除了几件旧衣服,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然而,李建明的目光却被柜底一个小盒子吸引住了。他弯下腰,拿起了那个盒子。盒子不大,上面盖着一张折叠得整整齐齐的信纸。

他打开了信纸,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正是陈浩的笔迹。

“叔叔,婶婶:

我知道这些年,我一直不太爱说话,也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其实在我心里,你们已经像我的亲生父母一样了。四年前,刚到你们家时,我心里很乱,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你们。我妈去世后,我几乎没有了依靠,那时候觉得自己像被全世界抛弃了一样。但这些年,你们一直在照顾我,关心我,让我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李建明读到这里,手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他抬起头,愣愣地盯着这封信,心中涌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

信的最后,陈浩写道:“叔叔,我知道你一开始对我有些不太适应,但我能感受到,你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我。谢谢你,四年的时间,让我重新找到了家的感觉。我希望以后还能常回来看看你们。”

李建明看完信,心里一阵酸楚。他没有想到,那个看似冷漠的孩子,竟然一直在默默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而自己却从未真正走进他的世界。

3

李建明坐在陈浩的房间里,手里握着那封信,久久没有放下。信中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块块无声的石头,砸在他的心里。四年来,陈浩的沉默和疏离让他以为自己和这个侄子之间永远不会有任何真正的联系,可现在,这封信却让他明白了一切。

“这孩子……”李建明低声自言自语,眼角微微湿润。

王兰走了进来,看到他手里的信,有些疑惑:“怎么了?浩子给你写信了?”

李建明点了点头,将信递给她:“你自己看吧。”

王兰读完信,眼里也闪烁着泪光。她轻轻放下信纸,抬起头看着李建明:“原来浩子心里一直是这么想的,我真没想到……”

李建明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地点了点头。过去的四年里,虽然他嘴上抱怨过不少,但内心深处,他始终在履行一个家长的责任。现在,陈浩的信让他意识到,原来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在无形中影响着这个孩子。

第二天早晨,阳光透过窗帘洒进房间,陈浩收拾好了最后一件行李,站在门口准备离开。李建明和王兰站在一旁,看着他拖着行李箱,气氛有些凝重。

“浩子,车站我来送你。”李建明突然开口,打破了这份沉默。

陈浩微微一愣,显然没料到李建明会主动提出送他。但他没有拒绝,点了点头:“好,麻烦叔叔了。”

一路上,车窗外的景色快速倒退,李建明和陈浩坐在车里,谁都没有开口。李建明的脑海里不断闪现出过去四年的片段,从陈浩第一次搬进来时的沉默,到现在即将离开时的平静。这些片段交织在一起,渐渐让他感到一丝温暖。

终于到了车站,李建明帮陈浩把行李从后备箱里拿了出来。两人站在车站门口,气氛有些沉默。

“叔叔,婶婶,你们回去吧,我自己进站就行了。”陈浩轻声说道。

李建明看着眼前这个已经不再是小男孩的侄子,心里突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情。他伸出手,拍了拍陈浩的肩膀,声音低沉而坚定:“记得常回来看看。”

陈浩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他点了点头:“我会的,叔叔。”

这一瞬间,李建明突然意识到,自己和陈浩之间那层无形的隔阂,终于被打破了。多年未见的笑容重新出现在陈浩的脸上,两人相视一笑,仿佛一切的误解和疏离都消散在空气中。

陈浩提着行李,转身走向进站口,李建明站在原地,目送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心里满是复杂的情绪。过去的那些不快、误解,似乎在这一刻都得到了释怀。他看着陈浩的背影,突然觉得这个家里少了点什么,心里多了一份牵挂。

“建明,走吧,回家。”王兰轻声提醒道。

李建明回过神来,点了点头,但他的眼神依旧停留在陈浩消失的方向。他突然意识到,过去的这四年,并不仅仅是负担,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和亲情。他虽然没有像父亲一样抚养陈浩,但在某种程度上,他已经成为了陈浩生命中的重要支柱。

车子缓缓启动,李建明望着后视镜里逐渐远去的车站,心里却依然挂念着那句“记得常回来”。他知道,从今以后,这份亲情将一直延续下去,哪怕他们不再同住一屋,心中的那份牵挂也不会变。

回到家,李建明坐在沙发上,突然问道:“浩子以后会不会真的常回来呢?”

来源:惊鸿师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