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传统村落所承载的早已不是简单的休憩、住宿功能,而是一个能够提升幸福感的综合性的场所② 。让人们宿于美好的屋宇之内,享受地道风物,避造审美的默契。细细观察的话,还会发现传统村落的设计,大到建筑外形,小到房间摆件,都在气质上与周围的山水草木、密林古刹相通。
2025年 张店第六中学 初四第二学期 3月19日月考 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学校开展以“走进传统村落,感受历史美感”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小文查阅资料后,做了下面的笔记与你分享。
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民间文化生态的博物馆”① 、“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传统村落所承载的早已不是简单的休憩、住宿功能,而是一个能够提升幸福感的综合性的场所② 。让人们宿于美好的屋宇之内,享受地道风物,避造审美的默契。细细观察的话,还会发现传统村落的设计,大到建筑外形,小到房间摆件,都在气质上与周围的山水草木、密林古刹相通。
传统村落,或依托于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③ ,或依托于tián静美丽的自然风光,或依托于深厚的文化底蘊,因地zhì宜,形成自己的独特魅力。尤其可以通过与当地特色文化相融合来提升自身品位,让游客享受到诗意栖居的惬意。传统村落因形态而幽美,因人民生活而生机勃发。走进传统村落,院内树影斑驳,怪石憐,真是别有洞天。一家传统村落,如果只有古朴的房屋和美轮美奂的景致,但服务态度和卫生条件一塌糊涂,则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奢的感觉,使其吸引力大打折扣。所以,有品质的传统村落不仅要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规范的卫生、消防设施等,还要富有特色和魅力,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感到称心如意。要统筹规划,切不可急功近利,一拥而上④ ;简单模仿,恶性竞争。
1.小文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横线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小文选出正确的一项(2分)
A.xì 恬 治 xiá B.qì 恬 制 xiá C.qì 甜 治 xiá D.xì 甜 制 qiè
2.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处是(2分)
A.① B.② C.③ D.④
3.第三段中的画线句有两处病句,请加以修改。(2分)
有品质的传统村落不仅要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规范的卫生、消防设施等,还要富有特色和魅力,让游客在消费体验中感到称心如意。
4.上面文段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生机勃发 B.别有洞天 C.美轮美奂 D.华而不奢
5.除了邂逅彰显历史文化底蕴的传统村落,研读不同历史时期的名著作品,也能让我们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7分)
(1)“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这句话是对下图中人物的描述,这个人物是,他出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他是一个的人。(3分)
(2)有人说,生命存在的全部价值在于自我审视与不断成长,在不断的离去与回归中,寻找到一个更美好的自己。请结合青年鲁迅的经历和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6.在本次研学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传统村落的魅力,从而引发了对“园林文化”的探究。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材料一
苏州园林,除山石树木外,。设计者巧妙地利用花间水边的楼台亭榭、长廊云墙、曲桥漏窗等建筑,构成各种画面。各种建筑元素巧炒安排,使得空间更广阔,层次也更分明。游过江南园林的人往往会感到庭园虽小,却曲折有致。这样,景物就给人以开朗中不失收敛、幽深里又有明畅的空间感。游园观景,如同欣赏中国画的长卷,画面次策质开,让人目不暇接。材料二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
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节选自叶圣陶《苏州园林》)
(1)请在材料一横线上补写一个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衔接自然。(2分)
(2)下图是同学们为本次“园林文化”活动设计的标志,结合两则材料,请你介绍该标志展现了苏州园林的哪些特点。(3分)
7.自然万物皆可入诗。曹操用“秋风萧瑟,① ”写出了大海的声势浩大、波澜壮阔:杜甫用“② ”“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雄伟;廊道元用“③ ,不见曦月”衬托出三峡山势的雄浑高耸、绚丽壮美;张养浩用“④ ,”写出了潼关的山、峦环绕、地势险要。(6分)
二、阅读与鉴赏(44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5分)
燕子来舟中作① 杜甫
湖南沟客动经春,燕子街泥两度新②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墙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① 此诗为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社甫漂泊在潭州(今湖南长沙)附近的湘江上所作。② 两度新:杜甫来到潭州已是第二个春天。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看似咏燕,实则写出了诗人颠沛流离的身世感慨。
B.首联展现了诗人在漂泊无定的时刻两见燕子衔泥筑巢的情景,这让诗人不禁产生了他乡逢故旧的感觉。
C.领联中“识”“看”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燕子既想亲近又怀犹豫的情态
D.这首诗借轻盈的燕子的形象写出了诗人要学习燕子托身江湖、四处为家的乐观情感,写得朴实自然而深沉真挚。
9.赏析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申的“处处”“飘飘”的妙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4分)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节选自《荀子•礼论》,有删改)
10.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妻之奉”的“奉”与“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奉”,意思相同。
B.“先王恶其乱也”中的“恶”,是“憎恨、厌恶”的意思。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万钟”指优厚的俸禄,“人生而有欲”的“欲”指欲望。
D.“乡为身死而不受”是省略句,“为”后面省略了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
11.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人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 之 B.以 也 C.则 也 D.则 之
12.[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谢用“/”划出,每划对一处给1分,划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13.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料卡,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
14.[乙]文主要阐述了什么问题?结合[甲]文的例子看,“人生而有欲”的“欲”主要指什么?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答。(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1分)
材料一 原来我和达·芬奇患了同样的“病”
拖延症是困扰许多人的问题。不过我要先讲几个关于拖延症的有趣故事,好缓解一下拖延症患者的焦虑。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达·芬奇的。众所周知,他是百科全书式的天才,但很少有人知道,达·芬奇有严重的拖延症。他画《蒙娜丽莎》画了15年都没画完,留给我们的这幅不朽名作只是未完成品。此画尺寸并不大,纵77厘米,横53厘米。而另一位文艺复兴巨人米开朗琪罗,只用4年就完成了西斯廷教堂的壁画,面积约1100平方米。达·芬奇也承认自己有拖延症,临终前他说:“为给人类留下这么多未完成的东西而道歉。“
英国剧作家理查德·谢里丹也是个重度拖延症患者。他曾答应创作戏剧《造学校》,然后一直拖稿,直到快上演时也只写了前两幕,剧院老板和演员们都要抓狂了,谢里丹只得承诺在演出前夜一定完成剧本。不过拖延症患者的承诺信不得。演出那天,谢里丹的剧本仍然只有前两幕。观众已经蜂拥而至,怎么办?谢里丹让演员立即开演,他在演出的同时继续写本子。被逼到绝路的拖延症患者终于爆发出巨大的能量,谢里丹运笔如飞,演员尚未演完一幕,他就写完一幕,新鲜出炉的台词如雪片一样飞往演员手中。直到谢幕,观众也没有察觉,演出获得巨大成功,《造学校》也成为经典。
也有励志的拖延症故事。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是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他饱受拖延症困扰,于是决心研究自己的拖延症,写出了《拖延和服从》的著名论文,后来他还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以上故事主角,都非凡人,而我们大多数人的拖延症,带不来名画、名剧或者诺贝尔奖,只会让我们愧疚和焦虑,因此有必要努力治愈它。
避免拖延,我的经验只有8个字:要么拒绝,要么开始。
拖延症实际上是听凭自己被奴役。要摆脱这种奴役,只能依靠意志力及基于意志的选择:如果觉得某件事没有价值,那一开始就果断拒绝;如果觉得某件事有价值,
那就狮子搏兔,全力以赴。 (节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材料二
心理学家认为,“拖延”是一种普遍的心理和行为现象。大部分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延行为。当拖延行为成为一种牢固的行为习惯时,那就是患上了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心理疾病,严重会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患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贵情绪和负罪感,不断地否定自我的还会伴有焦虑症、抑郁症。
拖延症常见的类型如下图:
中国青年报的社会调查中心对2004名拖延症患者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
88.7%的受访者只顾着焦虑却迟迟行动不起来。拖延症患者很难直接做困难的、需要意志力维持的事情,因此容易耽误学业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一项新的职业--自律监督师应运而生。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制定相应的对策,帮助患者打败拖延症。他们帮助患者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因为小目标能消除拖延症患者的畏难情绪;同时训练患者的自控力,因为自律才是拖延症最有效的克星;还采取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学会如何抵制不良欲望,消除外界干扰,排除不良情绪,减少患者完成任务的障碍。另外,他们还会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促使患者逐渐消除拖延症。
15.下列有关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材料一的题目中达·芬奇的“病”指的是拖延症,交代了树料的说明对象,同时把自己和名人联系在一起,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材料一举谢里丹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拖延症“患者”的负罪感也会激发他的潜能,拖延症并不只会带来负面影响。
C.材料二采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直观、清晰地展示了拖延淀常见的类型,有助于读者快速把握复杂的信息。
D.材料二中的画线句运用确切的数字,突出拖延症患者之多,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为什么说拖延症是一种“病”?请根据上面材料谈谈你的理解。(3分)
17.读了上面材料,小文认为拖延症的危害很大,很难治愈;而小语却觉得拖延症不值得大惊小怪,拖延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觉得谁说的有道理?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3分)
18.下面是对一位学生拖延症患者某个周日的观察记录,假如你是一位自律监督师,请根据材料二分析他拖延症的类型并给出对策。(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4分)
残荷无憾 马俊
① 冬日经过荷塘,瞥见一池残荷,我不禁停下脚步。向着荷塘靠近的时候,一股萧瑟冷寂之气扑面而来,如入悲壮惨烈的古代战场,仿佛这里刚刚结束了一场厮杀,透着筋疲力尽的倦意和弹尽粮绝的颜然。难怪词中说:“蒸茜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② 西风猎猎,残荷十万。这铺天盖地的苍凉与寂寞,简直要把人吞没。我想,如果在冬日荷塘待久了,情感再粗糙的人也会悲从心中来,说不定还会留下几滴清泪。可就在我与荷塘零距离接触的时候,我的手触摸到一茎枯枝,那触感让我想起老祖母的手,沧桑而宽厚,瘦硬而温情我心中那种寂寥苍茫的心绪忽地一扫而光。冬日残荷并非枯萎衰败的代名词,它有盛放之后归于简约的安宁,有繁华之后归于清寂的洒脱,也有辉煌之后归于平凡的淡然。
③ 我的脑海中闪过荷开万朵的盛大场面。那时的荷塘周围挤满了人,大家围着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喷喷称赞,仿佛在赞叹世间奇迹。那时的荷塘,就像镁光灯下的舞者,华彩绽放,魅力倾城。人们拍照、录像、绘画、写诗,恨不得把盛开之荷的每一个细节都放大无数倍,展现她的盛世美颜。
④ 即使到了秋天,荷塘也不至于太过寂寞。“留得残荷听雨声”是富有诗意的画面,秋雨如泣如诉,对着残荷唱起一首诀别之歌;秋荷枝枯叶黄,回应着秋雨的挽留。秋日残荷之美,在于读清,也是值得品味的一景,难怪《红楼梦》里那么孤做的林黛玉也喜欢这意境。
⑤ 可冬天的荷塘,就转入了另一番境界。当然,这种转变是有秋日残荷作铺垫的。当凄清孤绝的气氛到了极致,冬日残荷就呈现出磊落豁达之风。如果之前的荷塘可以用工笔来描萃,冬日荷塘则完全成了水墨写意。繁华落尽,枯叶凋零,枯枝横斜,偶有枯萎的莲蓬蜂窝一般突兀而立。西风呼啸,枯枝败叶在风中狂舞,发出细碎的声响。整个画面有太多留白,泛着冷气,透着静气,意蕴无穷。离我最近的枯枝,依旧昂然立于风中,保持着最后的倔强。它是在与季节抗争?可就在我转身的瞬间,我发现它并非抗争的模样,而是淡然甚至有点悠悠然的姿态--它是在与季节握手言和呢!
⑥ 每一株植物都是有灵性的,它们深谱季节的密码,知道什么时候该呈现什么样的姿态。荷这种植物尤其有智慧,它的生命过程简直就是一首哲理诗。盛开时极尽妖烧妩媚,极尽浩荡繁荣,待到枯萎的时候,又毫不纠.缠留恋。残荷那样果敢干脆,那样决绝壮烈--曾经遵遇风雨,曾经承受磨难,曾经热烈繁华,曾经倾情绽放,曾经全心付出,所以无怨无尤、无恨无悔。残荷是没有遗憾的,你看它们迎着冬日的风,在荷塘里舞出别样的风采,尽显露达与超然。
⑦ 我知道很多画家喜欢画残荷,比如齐白石。据说他年轻时并不喜欢画残荷,后半生才开始画。这种心态并非画家专有,我们亦是如此。年轻时谁不喜欢美艳动人的盛开之花?人生渐老,方能品出残荷的味道。(选自《中国城市报》,有改动)
19.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开头写靠近荷塘的所见、所感,渲染悲凉的气氛,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B.文章以夏天荷开万朵的盛大场面以及人们的争相称赞,来表现荷花曾经的辉煌,衬托荷花冬天时的枯萎衰败、无人问津。
C.第④ 段写秋雨中的残荷:从听觉、视觉角度,表现秋天荷塘衰败的景象,给人凄清冷落的感受。
D.作者写荷花开放时倾情绽放、全心付出,枯萎时又果敢干脆,赞美残荷的豁达超然,给人以启迪。
20.品味语言,完成下面的题目。(4分)
(1)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② 段画线句。(2分)
我的手触摸到一茎枯枝,那触感让我想起老祖母的手,沧桑而宽厚,瘦硬而温情--我心中那种寂寥苍茫的心绪忽地一扫而光。
(2)结合语境,说说“水墨写意”在句中的含义。(2分)
如果之前的荷塘可以用工笔来描摹,冬日荷塘则完全成了水墨写意。
21.作者在赏冬日残荷的时候,感情态度是不断变化的,你从文中读出了哪些变化?(4分)
22.在主题阅读中,小文选择本文作为《爱莲说》的联读课文。请你结合两文的相关之处,把本文推荐给同学们阅读。(4分)
三、写作(5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鲁迅先生有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萤光虽微,却依然闪亮,人生的意义,即在于发光发热。
请你以“微光亦闪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② 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③ 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信息;④ 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2025年 张店第六中学 初四第二学期 3月19日月考 语文试卷答案
1.B 憩- qì tlán 一恬 zhì--制 惬--qiè
2.C :A.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用频号,应将顿号删去。B.一句话未结束,应使用逗号。D “急功近利,一拥而上”与“简单模仿,恶性竞争”并非并列分句,应将分号改逗号。
3.① 将“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规范的卫生、消防设施等”和“富有特色和魅力”调换顺序;② 在“卫生”后面加上“条件”。
语序不当,“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应“富有特色和魅力”在前,“提供更加“走心”的服务以及合乎规范的卫生条件、消防设施等“在后;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应在“卫生”后面加上“条件”。
4.D华而不奢:物品或环境陈设得很华丽,但又不失别致,不会显得过于炫耀。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华而不实”
5(1)藤野先生朝花夕拾不拘小节、严谨治学、关心学生、没有民族偏见
(2)示例:青年鲁迅离开南京,怀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到日本留学。后来,他在东京看不惯“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在仙台又遇到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发现学医救不了中国,决定弃医.从文,于是又回到国内倡导文艺运动,力求改造国民精神。
[解析]简要概括能体现鲁迅离去与回归的事件,并分析离去与回归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离去与回归有着怎样的意义。
6.(1)示例:建筑物的安排也别具匠心
[解析]通过阅读文段,可知该段内容为与“山石树木”相对的人工“建筑物”,所以横线处应填“建筑物的安排也别具匠心“,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2)示例:标志的构成要素中有建筑物的房檐、长廊云墙,还有形似月亮的月洞门,展现了苏州园林各种建筑元素巧妙安排的特点:标志的下方还点缀了植物元素,展现了苏州园林注重角落的图画美的特点。
7.① 洪波涌起 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③ 自非亭午夜分 ④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8.D借轻盈的燕子的形象写出了诗人惆、空虚、漂泊无依的孤独情感。
9.“处处”是“到处”的意思,“飘颜”是“漂泊”的意思,此处燕子不停地在人家屋檐下筑巢的场景,与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非常相似,运用叠词表达了诗人对弱小燕子的关心怜悯以及对自己悲惨处境和凄凉心境的自怜。
10.A 侍奉--接受、奉行
11.D
12.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如果追求事物时没有一个适度的标准和界限,就必然会导致争斗;而一旦发生争斗,就会导致混乱,混乱进一步则导致贫穷。
13.让人们的欲望一定不会因为物质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物质一定不会因为欲望的无穷而耗尽。
14.[乙]文主要阐述了礼的缘起(或起源)。“欲”主要指得到“一道食,一豆葵”、接受“万钟”。
15.D画线句运用确切的数字,是为了说明绝大多数拖延患者拖延的原因,并不是突出拖延症患者之多。
16.① 拖延症因听凭自己被奴役,而不能按时完成既定任务,会让人感到愧疚和焦虑,给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
② 惠有拖延症的人往往会产生自责情绪和负罪感,严重的还会伴有焦忠症、抑郁症。
17.示例:我觉得应该全面地看待问题。一方面,拖延是一种不良行为,是一种恶习,是对人生的不负责任,会损害人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当人被逼到绝路时,反而能激发出潜能,让人不再拖延而全·力以赴,提高完成任务的效率。
[解析]题目中,小文和小语两人之所以产生分歧,是因为都片面地看待问题。对于拖延症,我们既要有到其危害,也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同时,要抓住问题的本质,看“拖延”是偶尔为之,还是已成恶习。
18.类型:① 盲目自信② 不能自控对策:① 帮助他学会规划时间、制定分步目标;② 制定自控力训练方案;③ 制定奖励机制。
19.D[解析]A.本文的感情基调不是“悲凉”,而是豁达、超然。
B.第② 段中说“冬日残荷并非枯荟袭败的代名词”,所以“衬托荷花冬天时的枯萎来败、无人问津”的说法不当。
C.由第④ 段中“不至于太过寂寞”“富有诗意的画面”“残荷之美”等语句可知,选项中“表败”“给人凄清冷落的感受“的说法不当。
20.(1.运用联想的手法,由枯枝联想到老祖母的手,表现了残荷让自己感受到宽厚、温情,而不是寂寥苍茫。
(2)“水墨写意”的意思是冬日的荷塘已没有绿色的蓬叶、映日的荷花,只剩下枯萎的枝、叶和莲蓬,像一幅水墨写意画。
21.① 刚见到一池残荷时,感觉萧瑟冷寂,感到苍凉与寂寞;接触到残荷时,感到宽厚与温情,不再:寂寥苍茫。
② 联想到夏、秋的荷塘后,感受到冬日残荷的磊落豁达。
③ 见枯枝在风中昂然,以为它在与季节抗争;却在转身的解间发现它淡然地与季节握手言和,从而感受到残荷的豁达与超然,了无遗憾。
22.《爱莲说》借赞美莲的高洁,来赞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清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本文写夏荷的妖、残荷的决绝壮烈,表达作者对豁达、超然态度的赞颂。
两文联读,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感悟荷花的品质。
来源:也聊教育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