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杂草与小麦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合理使用除草剂是高效控草的关键,但操作不当易引发药害或除草失效。掌握小麦田除草剂的科学使用方法,需从选药、时机、操作及注意事项多维度着手。
#小麦田除草剂应该怎么用?#
杂草与小麦争夺养分、水分和光照,严重影响产量与品质。合理使用除草剂是高效控草的关键,但操作不当易引发药害或除草失效。掌握小麦田除草剂的科学使用方法,需从选药、时机、操作及注意事项多维度着手。
一、精准选药:匹配杂草与小麦需求
小麦田杂草种类繁多,禾本科杂草如野燕麦、看麦娘,阔叶杂草如播娘蒿、荠菜等常见。针对不同杂草需选对药剂:防除禾本科杂草,可选用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对野燕麦等效果显著;阔叶杂草则用苯磺隆、2,4 - 滴异辛酯。若田间杂草混发,可选择复配药剂(如炔草酯 + 氯氟吡氧乙酸),兼顾两类杂草。
选药时还需关注小麦品种与生育期。冬小麦抗药性相对较强,但敏感品种禁用含甲基二磺隆的药剂;春小麦对部分药剂耐受性低,需谨慎选择。同时,严格区分苗前封闭与苗后茎叶处理药剂,封闭除草剂(如乙草胺)应在播种后出苗前施用,茎叶处理剂则用于苗后除草。
二、把握时机:关键生育期精准施药
小麦田除草剂的最佳施用期为小麦 3-5 叶期、杂草 2-4 叶期。此时小麦耐药性强,杂草幼嫩抗药性弱,能以较低药量达到最佳除草效果。例如,在冬小麦播种后 40-50 天(约 11 月中旬),杂草基本出齐且处于 2-3 叶期,是施用茎叶处理剂的黄金时段。
避免在小麦弱势期用药。拔节期后小麦生长旺盛,对药剂敏感,此时施药易引发药害;高温干旱或低温寒潮天气也需规避。气温低于 8℃时,除草剂活性下降,除草效果差且易残留;持续 30℃以上高温施药,小麦气孔开放,药剂吸收过量易中毒。
三、规范操作:确保药效与安全
1. 精准配药与施药
严格按说明书配比药剂,采用二次稀释法:先将药剂在小容器中稀释成母液,再倒入喷雾器加水搅匀,避免浓度不均。亩用水量控制在 30-45 升,确保药剂均匀覆盖杂草叶面。喷雾时选用扇形喷头,匀速行进,避免重喷、漏喷。
2. 器械维护与清洁
施药前检查喷雾器喷头是否堵塞,压力是否稳定。施药后立即用清水冲洗器械 3-5 次,并用碱水(如碳酸钠溶液)浸泡半小时,防止残留药剂影响下次使用。若此前喷施过防除阔叶杂草的激素类药剂(如 2,4 - 滴),需彻底清洗后再用于禾本科杂草防治,避免药害。
四、注意事项:规避风险提升效益
1. 保护周边作物
部分除草剂(如 2,4 - 滴异辛酯)挥发性强,施药时需与敏感作物(如棉花、蔬菜)保持 50 米以上距离,或选择无风天气定向喷雾,防止漂移药害。
2. 遵守安全规范
操作人员需穿戴防护服、手套和口罩,施药后及时清洗皮肤与衣物。剩余药剂妥善保存,避免儿童、牲畜接触;空包装深埋或交由专业机构回收,防止污染环境。
3. 轮换用药防抗性
长期单一使用同类型除草剂易引发杂草抗药性。建议每年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如 ALS 抑制剂与 HPPD 抑制剂交替使用),延缓抗性发展。
科学使用小麦田除草剂需精准选药、把握时机、规范操作并严守安全准则。通过系统化管理,既能高效清除杂草,又能保障小麦健康生长,为丰收筑牢基础。
来源:天山植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