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ICIAM报告人揭晓;董彬、金石和辛周平等在列,北大校友最多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6 12:12 1

摘要:第十一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ICIAM)将于2027年7月12日至17日首次在荷兰(海牙)举办。ICIAM是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会,创办于1987年,跟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一样,也是每4年一届。本次大会的科学议程将涵盖

第十一届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ICIAM)将于2027年7月12日至17日首次在荷兰(海牙)举办。ICIAM是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大会,创办于1987年,跟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一样,也是每4年一届。本次大会的科学议程将涵盖广泛的应用数学主题,着重展示该学科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呈现其在科学、工程与产业中的实际应用。此外,大会还将聚焦新兴领域的工业应用与计算科学。据了解,本次会议每日将安排两场讲座,聚焦特定应用数学主题及其最相关的工业应用;专题日将涵盖能源、生命科学与健康、高科技系统、化学以及水资源等领域。本次大会的主题为:“数学助力可持续发展”。近日,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大会也公布了ICIAM 2027的邀请报告人名单,本次共有19位优秀的学者将受邀做报告,其中来自国内机构的学者更是占据了其中6位,这应该也是历史新高了,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国内机构的受邀报告人。

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董彬。他生于1981年,200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5年硕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200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他曾先后在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和亚利桑那大学任助理教授,2014年他回国加入母校北京大学,目前为该校博雅特聘教授,还是北大机器学习研究中心副主任。董彬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科学计算、机器学习及其在计算成像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等。他曾获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和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等荣誉,他还是2022年ICM的45分钟报告人。

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张磊。他生于1979年,200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4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他曾先后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任访问助理教授,香港城市大学任助理教授,2013年他加入母校北京大学,目前为该校博雅特聘教授,还是北大定量生物学中心研究员。张磊的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了计算和应用数学、交叉科学等,他曾获王选杰出青年学者奖和国家“杰青”等荣誉。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培军。他199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1998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0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博士毕业后他在密歇根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此后加入普渡大学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2024年初,他全职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前两天我曾报道过,2024年以来数学领域回国的优秀学者,详见:2024年以来,数学领域已有多位在国外顶尖高校取得终身教职的学者回国,当时主要是汇总的高校的,其实中科院系统也有,李培军便是其中代表之一。李培军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偏微分方程反问题,波动方程散射与反散射问题等,他曾获Calderón Prize、NSF CAREER Award和我国计算数学最高奖的冯康科学计算奖(2025年)等荣誉。

上海交通大学:金石。他生于1963年,198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199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博士毕业后他在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他曾在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威斯康星大学(教授)任职。他目前为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讲席教授、自然科学研究院院长和上海国家应用数学中心联合主任。他的研究领域包括科学计算,动理学理论,多尺度计算,计算流体力学, 不确定性量化和机器学习与量子计算等。他是美国数学学会(AMS)首届会士、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会士、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首届会士;他还是2018年ICM45分钟报告人,他还拥有欧洲科学院和欧洲人文与自然科学院的院士荣誉。他曾获冯康科学计算奖、晨兴数学银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陈志明。他生于1965年,198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1989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92年博士毕业于德国奥格斯堡大学。博士毕业后他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此后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至今,目前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数值分析与科学计算等。他曾获冯康科学计算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中国数学会陈省身数学奖。他还是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和2006年ICM45分钟报告人,他于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辛周平。他生于1959年,1982年和1984年先后在西北大学取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198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毕业后他任职于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并于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8年他回国加入香港中文大学至今,目前为该校蒙民伟数学讲座教授、数学科学研究所所长。他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流体力学、非线性波、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与分析及应用数学等领域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曾获斯隆研究奖、纽约大学校长奖学金和有着华人菲尔兹奖之称的晨兴数学金奖(现ICCM数学金奖);他还是2002年ICM45分钟报告人。

以上6位就是本次在国内机构任职的受邀报告人,除此之外另外还有2位在海外任职的杰出华人学者受邀,他们分别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应用数学讲席教授杜强(中科大本)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系教务长讲席教授包维柱(清华大学本博),这两位也都曾获冯康科学计算奖和在ICM上做过45分钟报告。从以上可以看出,本次受邀的8位华人学者,除了年纪较小的2位和辛周平外,其余5位均获得过冯康科学计算奖;另外做过国际数学家大会(ICM)45分钟报告的也有5人。最后从以上8位报告人的本科毕业学校来看,北大校友最多,有3位,其他的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各1位;另外硕士是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科院数学所)完成的也有3位。

本次不管是国内机构的6人,还是总共8位华人学者,应该来说都是创造了国际工业与应用数学数学大会(ICIAM)受邀报告人数的历史新高。另外,在2027年的Program Committee里面也有来自浙江大学的包刚院士、香港中文大学的邹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罗智泉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沈佐伟等多位华人学者也均在列,占比也不低;应该说华人学者目前在ICIAM里面的地位还是可以的,也期待在大会举办期间颁发各大奖项时能看到中国学者的身影(上一届鄂维南院士获得了麦克斯韦奖(Maxwell Prize))。

来源:科技大满贯

相关推荐